虚实相生,化境造势——再论诗歌鉴赏的虚实与蓄势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实,就意境创造的特征而言,"虚"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实"就是意象的组合而形成的实际境界。中国传统绘画最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虾,白纸上除了鱼、虾,似无别物,但欣赏者却能感到碧波浩渺、鱼虾灵动的意趣。
其他文献
经典的文本犹如蕴藏着丰富奥秘的茫茫林海,读者只有细细窥探,才有可能窥得其中一二。如果教师能够对看似寻常的文本细节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在他们“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揣摩品味,将会“发现精彩”,从而更好地理解体会文章内容,也会使学生慢慢养成细读、揣摩文本的习惯。下面以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例,发掘其细节的精彩之处。  一、从调侃到戏谑  如果说写徐老师的“鼻子眼睛嘴好
计算机2000年问题即“千年虫”问题是由在计算机系统中,为节省存储空间,采用两位十进制数记年法造成的。“千年虫”危害严重,解决此问题是当务之急。
师: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王鼎钧的作品《那树》。大家都预习完课文了,请谈谈最大的发现,从“语言”“主题”“内容”“结构”等角度谈都可以.也可以说说你阅读中的困惑。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不可或缺的载体,语文教科书不是单纯地为教学提供典范的语言文本,它必须为课程目标服务,有且只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贯穿在整套教科书中,它是选择文本
【正】近年来,南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十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挣扎于社会底层,生活贫窭不幸,最终被冷漠的吃人社会所吞噬的读书人形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孔乙己的定位存在偏差,所生成的是一个麻木不仁、恶习种种、不适于社会的滑稽形象。滑稽的本质是丑的,是把毫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因而这样的课堂往往呈现出欢笑的场面,学生对孔乙己也持一种嗤笑的、不屑一顾的态度。笔者以为这样的解读是浮泛的,只看到了孔乙己自身行为的喜剧色彩,而没有深入地
随着网络技术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网上考试也必将应运而生。以电子邮件形式组织试卷的网上考试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考生只须掌握上网及电子邮件管理的基本操作即可报名参加考
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文章并非宏篇巨幅,寥寥干余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出老父亲的背影。于字里行间寄托着父亲对儿子细腻厚重的爱和儿子对父亲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阅读教学中的小说阅读,同样需要这样一个支点,用它去撬动文本、撬动课堂、撬动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恰当的"主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可
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阅读相比.散文的“写实性”和“自述性”决定了散文阅读的深入更须要借助于“知人论世”。从一定程度上说.知人论世的深度决定了散文教学的高度。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