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鲈1号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初探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池塘中,按传统培育方式利用天然饵料对优鲈1号、开口水花进行培育,经过15~20 d的培育,鱼苗生长至2~3 cm;在工厂化车间利用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系统进行转食驯养,经过7~10 d驯养培育,鱼苗生长至4~5 cm,大部分鱼苗转食成功,驯养成活率达83%以上,再经过1~2个月的培育可达10 cm以上规格鱼种,培育成活率达89%以上。
  关键词   优鲈1号;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0.021
  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鱼、黑鲈,原产于北美洲。优鲈1号是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白俊杰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以国内4个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采用传统的选育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获得的大口黑鲈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在重庆地区,大口黑鲈价格多年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吸引了大量的养殖户进行养殖,但大口黑鲈的优质苗种却供不应求,严重地制约了大口黑鲈在本地的推广养殖。为解决优鲈1号养殖苗种供给瓶颈,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于2016年开始引进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利用工厂化设施进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池塘幼苗培育
  采取自然产卵繁殖方式获得鱼卵,孵出后的卵苗称“水花”,自带孵黄囊。暂养2~3 d后,孵黄囊将被吸收殆尽,在水面平游,此时是“水花”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称“开口水花”,必须下塘摄食。在池塘利用天然饵料对“开口水花”进行培育,是养殖户普遍采取的传统培育方式。
  1.1 池塘的清整与消毒
  池塘幼苗培育在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双河口试验场进行,面积一般在0.067~0.020 hm2,水深1.0~1.5 m,池形整齐,池埂坚固不漏水,进排水方面,水质清新无污染,各池配备冲水增氧水泵1台。注水前用生石灰(每667 m2施75~100 kg)带少量水清塘,3~5 d后注入新水0.5 m深左右。
  1.2 “开口饵料”的准备
  “开口水花”的摄食和消化器官发育尚待完全,下塘后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即“开口饵料”,主要是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培养“开口饵料”的时间一般在“水花”下塘时间前7 d左右,培育池加注新水后施生物肥料培水,3 d后加注0.1 m深的新水。在放苗前根据水色、水温再加注0.1~0.2 m深的新水。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以5 000~10 000个/L为好,同时配套一定数量的天然饵料培育池,以便随时补充到幼苗培育池。
  1.3 “开口水花”下塘
  放养密度一般每667 m2放养8万~10万尾,幼苗下塘后随时巡塘,注重观察幼苗的摄食状况、水体水色变化情况,定期监测水质,水体溶氧保持在4 mg·L-1以上。根据日常检查情况,适时追施生物肥料,或从配套饵料池捞取适口饵料生物补充到幼苗培育池,保障幼苗摄食,提高成活率。经过15~20 d的培育,鱼苗生长至2~3 cm,随着鱼体长大,摄食量增加,依靠天然饵料远远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应采取措施进行食性转化驯养。池塘鲈鱼幼苗培育放养情况见表1。
  2 工厂化车间苗种培育
  2.1 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系统
  该系统由玻璃钢鱼池、循环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玻璃钢鱼池2.7 m×2.7 m(方形圆底)8个一组,配备专用成套循环水处理系统,共4组,每个鱼池设计水深0.7 m,单个鱼池水体5 m3,一组水体为40 m3,设计每小时最大循环量40 m3。该系统采用循环水技术结合先进的水质自动再现检测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封闭式循环水培育技术,可有效减少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为鱼类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提高苗种培育效率和质量。
  2.2 转食驯养
  将室外池塘培育的2~3 cm体质健康的鲈鱼幼苗转入工厂化车间育苗池,使其从嗜食动物性饵料转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放养密度0.6万~0.8万尾/m3,投喂方法定时定点抛投,按以下技术环节进行。
  1)开始投喂人工粉料拌鲜饵料如剁细的红虫、鱼糜捏成的小团状食料,起初鲜饵料占比70%以上,引诱鱼苗集群摄食,每天6~8次。
  2)2~3 d后,投喂人工微粒缓沉饲料拌鲜饵料各占比50%,每天6~8次。
  3)3~5 d后,鱼苗形成条件反射在水面上抢食,在此时段逐渐降低鲜饵料占比,逐步改投粒径0.5 mm、粗蛋白含量45%的人工配合浮料,每天4~6次。
  4)5~7 d后,绝大部分鱼苗集群抢食,停止拌鲜饵料,驯食完毕,进入正常投饲阶段,每天4~6次。
  5)7~10 d后,当鱼体长大至4~5 cm,及时过筛分规格分池饲养,投喂的饲料粒径从0.5 mm过渡到1.0 mm,每天4~6次。
  在转食驯养过程中,实时监测水质状况,每天加注10%~15%的新水更换水体,运行中确保O2
  6 mg·L-1以上、NH3-N 1 mg·L-1以下;每次投饲完后利用水循环系统及时清除残渣剩饵,避免水质变坏影响鱼苗生长。
  2.3 苗种培育
  在工厂化车间育苗池,将驯食成功规格整齐的鱼苗分池饲养,5 cm左右鱼苗放养密度0.3万~0.5万尾/m3,以后随着鱼体大小适时调整放养密度。投喂的饲料为粗蛋白含量40%~45%的人工配合浮料,每天定时定点3~5次。饲料粒径根据鱼的口裂大小选择,一般5 cm左右鱼苗选择0.5 mm粒径,8 cm左右苗种选择1 mm粒径,10 cm以上鱼种选择2 mm及以上粒径。日投饲率根据水温和鱼的摄食状况调整,一般16~19 ℃日投饲率3%,20~25 ℃日投饲率4%,25~30 ℃日投饲率5%。此阶段苗种摄食量逐渐增加,鱼体逐渐长大,应注重鱼病预防。每隔15 d投喂1个疗程的药饵,每100 kg鱼体重加100 g大蒜素制成药饵预防肠炎病发生,定期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多维和保肝中药预防肝胆综合症发生。在鱼种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均有差异,一般15 d左右进行拉网锻炼、筛分规格,将个体大小较一致的分池饲养。
  3 转食驯养与苗种培育结果
  2017年4—7月,在工厂化车间循环水苗种培育系统进行优鲈1号鱼苗转食驯养和鱼种培育。2~3 cm幼苗在工厂化车间经过7~10 d驯养,鱼体长大至4~5 cm,大部分鱼苗转食成功,平均驯养成活率达83%以上,驯养情况见表2。将驯食成功的5 cm左右鲈鱼苗,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定期过筛分规格分池饲养,经过1~2个月的培育,每尾平均体长达10 cm、平均体重达10 g规格鱼种,培育成活率达89%以上。
  4 结论
  1)优鲈1号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具有互相残食习性,为促进苗种快长,提高成活率,在培育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精细安排、准确无误地掌握技术要领,尤其在转食驯养阶段更应注重每次投喂要做到适口量足、耐心投喂,杜绝食料不足引起的互相残食,任何一个环节的技术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效果差甚至失败,精细化的日常饲养管理和精准的操作技术是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的核心。
  2)在室外池塘培育幼苗,应加强水质调控,在水体中保障有足量适口的天然饵料这个关键因素,这是提高苗种质量和成活率的基础。
  3)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系统,相比传统苗种培育方式,能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并且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同时该系统具有耗水量小和對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少等突出优点,对水环境的保护作用巨大,所以该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胜杰,白俊杰,汪洪永.大口黑鲈“优鲈1号”新品种简介[J].科学养鱼,2011(9):46-47.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数据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分析准确、指导性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林业生态管理涉及对林业信息的监控、分析、应用活动,充分突显出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基于此,立足于大数据技术特征,系统总结出其在林业生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创新林业生态管理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林业生态管理;大数据;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
水族民间禁忌纷繁复杂,语言禁忌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水族民间的语言禁忌现象甚为普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种是对不可知事物的敬畏,一种是羞耻意识;而趋吉避凶则是其产生的社会
为了更高效直观地对自由特征形状进行建模,对自由特征形体及自由特征定义点进行参数化,提出了一种通过封装参数和约束创建自由特征体特征的方法。在自由特征形状的定义中,建
黔南布依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课程资源,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因此,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料,以实现新课标确立的学校体育总
提出了一种在静止图像中嵌入数字水印的新算法;该算法采用灰度级图像作为水印,通过分解水印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和修改原始图像的DCT中频系数实现水印的嵌入.在水印嵌入
为了研究超声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设计研制了一套超声疲劳拉伸实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换能器、等组成,同时利用该装置对紫铜进行了疲劳拉伸实验,并得到了一
通过Multisimll软件仿真串联负反馈电路,从电压放大信数、输入/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验证,二者高度契合。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全局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干扰情况下,为解决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与传统模糊Terminal滑模控制相比,通过采
AES算法的列混合变换具有最优的扩散特性,但它与逆列混合变换的硬件电路实现效率相差较大。通过分析AES算法列混合变换,根据电路实现特点,给出了一批加解密可以共用电路的列
P2P系统的开放和匿名等特征,使其成为一些恶意节点发布虚假信息的温床,因此在P2P环境中构建一个完善的信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现有信任模型对于寻找信任路径速度慢且难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