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53.8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26-02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评价的改革,学生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等。本文重点阐述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 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
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就更好了。
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
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丝不苟,值得学习!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二、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润滑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
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瓷片,并把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的发现了依次的碎片的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的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评价的改革,学生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等。本文重点阐述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 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
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就更好了。
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
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丝不苟,值得学习!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二、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润滑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
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瓷片,并把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的发现了依次的碎片的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的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