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活性氧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及意义

来源 :宁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缺氧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内活性氧(ROS)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探索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 购买hPASMCs,分别在常氧条件和缺氧条件下进行培养,连续细胞培养72h,并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使用CCK-8法分别于细胞培养后的1、24、48及72 h连续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使用分子探针对上述时间节点hPASMCs内的ROS水平进行检测,使用Westernblot检测hPASMCs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结果 常氧组与缺氧组在1、24、48及72 h的培养过程中,其细胞增值水平的OD值分别为缺氧组(0.306±0.004、0.733±0.009、0.973±0.018和1.258±0.030)、常氧组(0.307±0.004、0.459±0.022、0.751 ±0.021和1.151 ±0.037),2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的hPASMCs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2组hPASMCs在1、24、48及72 h的培养过程中,其细胞内ROS荧光OD值差异分别为缺氧组(2.32±0.192、3.46±0.270、4.12±0.259和4.7 ±0.187)、常氧组(2.38±0.130、2.30±0.158、2.34±0.207和2.38±0.179),2组hPASMCs内ROS荧光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的hPASMCs内ROS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2组hPASMCs在1、24、48及72 h的培养过程中,其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缺氧组(0.516±0.029、0.673±0.060、0.981±0.135和1.180±0.131)、常氧组(0.509±0.064、0.488±0.023、0.534±0.016和0.512 ±0.033),2组hPASMCs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相对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氧组hPASMCs内细胞色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结论 缺氧将导致hPASMCs明显增殖,其内ROS水平增加,同时伴有细胞色素C水平增加,这种改变可能参与了肺动脉血管重构,并最终诱发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其他文献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肿胀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难题之一,临床治疗以消肿药物、休息、冰敷和抬高患肢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疗效仍不满意.本文通过总结近五年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的相关文献,从中药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疗法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整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指导.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全凭静脉麻醉对青少年复杂牙拔出术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杂牙拔出术的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2~ 18岁,体重指数(18.5~23.9) kg/m2.采用数字量表法分为2组:BIS监测组(实验组,B组)和非BIS监测组(对照组,N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其中B组在BIS监测下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N组不监测BIS值,根据标准体重及心率血压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观察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方法 选取208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1周后是否发生RMPP分为难治组和一般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RMPP相关的因素,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2组性别、白细胞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难治组年龄小于一般组(P<0.05),难治组呼吸困难数和伴肺不张数少于一般组(P<0.05),难治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高于一般组(P<0.05).多因素
目的 旨在评价气道廓清技术(ACT)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给予抗感染药物、祛痰药物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药物治疗、雾化祛痰、气道湿化、翻身拍背,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自体排痰技术协助排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比较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PO2、PCO2、SpO2、气管套管带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均有改善(P<0.05)
伏气理论源于《内经》,奠基于汉唐,成型于明清,经近现代医家不断补充发展趋于完善,广泛应用于各类慢性疑难病的诊治.冬病夏治是目前中医临床广泛用于防治部分慢性病的有效方法,我们检索中国知网2009-2019年公开发表的、与“冬病夏治”相关的1000余篇论文后发现,其相关研究多局限于三伏贴等外治法,且以临床疗效观察居多,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从伏气理论探讨冬病夏治的起效原理,并积极探索该理论指导下的冬病夏治改进措施.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严格控制,很容易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造成损害.研究表明,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降压平和稳定、多靶点调节、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降压疗效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阐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具体作用表现形式,并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显示,中药治疗高血压除短期见效外,亦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指标、预防治疗并发症、改善体质与生活质量等方面.
临床骨科疾病领域,颈椎病较为多发和常见,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且近年随着公众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形式改变,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本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最为多见,由颈椎不稳、颈椎间盘髓核突出至单或双侧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临床以同神经根分布区一致的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为主要表现,科学、有效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分别从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针灸与推拿结合疗法对本病治疗的方法进行概括,指导临床应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的激素补充疗法(HRT)疗效一般且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此病之本在肾,应当以治肾为主,兼以疏肝、清心、补脾,以二仙汤治疗,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仙汤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雌激素样作用,与西药相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还需研究以指导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二仙汤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过程中单味药及该方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 了解市售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状况,分析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膳食暴露风险,并对居民提出不同酒类消费量建议.方法 随机采集白酒、黄酒、葡萄酒294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结合居民酒精饮料消费量,对市售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量及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假设能够引起公共卫生高关注度(既MOE=10000)的氨基甲酸乙酯暴露临界状态下,对居民酒类消费量提出指导.结果 本次采集的不同酒类共294份,总检出率为79.59%.白酒、黄酒、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数显著增加,受年龄影响较大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提高,骨质量受严重影响,骨骼的骨脆性增加,骨质发病风险上升,为帮助改善骨质量,提高用药疗效,本文主要针对六味地黄丸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