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摩尔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一:广西大化摩尔石,“桃花岛”,35×30×18厘米,2010年秋柳州国际奇石节银奖。
  赏析:咫尺之间变化竟如此奇绝,天然平底与围合形成人间仙境,可遇不可求。
  图二:广西“运江摩尔石”,“动静之道”,60×45×30厘米。
  赏析:线、面的变化与尺度,从容大气,不是人工,胜似人工。
  图三:安徽“灵璧摩尔石”,“回眸”,58×45×32厘米。
  赏析:谁说灵璧非要“瘦、漏、皱、透”?似这般千娇百媚,气煞米芾!
  图四:广西“来宾摩尔石”,“精灵”,28×22×20厘米。
  赏析:起伏灵动,突兀而出,这是哪里来的精灵?


  观赏石的组合玩法层出不穷,但像附图中的四方来自天南地北的名石被统统打包定义成“摩尔石”,不知是否贻笑大方?对此四石的欣赏可能因人而异,但其线面之间、动静之变、开阖之律,是有目共睹的。因为都有摩尔老师雕塑的味道,便随性而来名之曰:摩尔——大化摩尔、灵璧摩尔、来宾摩尔、运江摩尔!
  中国观赏石的命名多从石头产地地名而来,例如:戈壁石、长江石、灵璧石、大化石等等。而以石头的形态特征来命名石种的并不多见,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出自广西红水河的摩尔石了。由于此石有英国现代雕塑家亨利·摩尔先生作品之风,而被石界定义为“摩尔石”。既然有此形态一说,笔者便大胆地将这四方皆有摩尔之神韵的奇石共同推出,求其同、存其异,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发现奇石之美。更何况亿万年前的摩尔石本身便有一种来自天外的超然之美,我辈后生岂可拘泥?如此,更多更深的快乐也便油然而生了。这一点正如美国人Richard Rosenblum的赏石专著《worlds within worlds》(中文译名“世界中的世界”)所说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心灵的探险”!
  无论是经营奇石,还是为了投资亦或纯粹收藏赏玩,应该说观赏石最可人处都在于“奇”和“美”二意,品味奇、美,得到视觉乃至心灵的快感。既然如此,不防开拓一下思路,循着奇与美的指引,去探索、去发现。奇石本天成,慧心偶得之。我思故我在!


  点 评:
  摩尔石对石界的贡献,不仅是一个可供赏玩的全新石种,更在于超越了具象的类人类物,而对抽象的线面之美的自觉追求,在于奇石前所未有的与世界、与艺术如此地接近。
  藏者将天南地北的四种石头,都冠以“摩尔”之名,看似突发奇想,实是对“摩尔精神”的深度领会——在摩尔之前,石界从未有以奇石审美特点为命名方式的先例。既然摩尔石欣赏的是线、面构成的雕塑之美,那么有此特点的石头,不管是近在来宾、运江,还是远在灵璧,都叫“摩尔”,岂不传神!周先生的玩法,看似对石种命名的创新,其实更是对石种赏玩的超越。
其他文献
前不久,看到北京焦洪光先生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后感触颇多,共鸣颇多,特别对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水盘创作探索表示钦佩。为此,本人也想从艺术特征角度谈谈个人对奇石艺术创作方面的一些看法。  奇石艺术——发现与表达并重  奇石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真正天人合一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奇葩。  谈到奇石艺术,首先得从艺术特征入手。我们知道,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形式规则,它是一个表达意义和情
期刊
“色彩不好”,是前期玩皮色的石友常对画面石提出的批评之一。石头到底什么颜色好?其实是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石头,本来就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颜色鲜艳,对比鲜明,总会给人带来更直接、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因而也更容易惹人喜爱,受人关注,石友也多习惯了以这样的色彩标准来评价石头。所以鲜明的红、黄、绿(加之大化、彩陶等优秀的石质、石肤)曾经在石市最受欢迎。当然画面石中,也有不少色彩鲜艳的品种,比如
期刊
乍见此石,简约的笔墨,丰厚的意蕴,这不是老萍翁的墨荷清塘图豁然呈现于眼前么?  石绿色的荷叶上,滕黄、墨黑的叶络及光感掩映而现。正似画家饱蘸浓墨,铺毫刷笔,让墨荷在干湿、虚实、浓淡中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意境,再于其中用细笔勾勒叶脉、纹路。浓淡相宜的用墨、层次丰富的色调,俨然让人置身一种微风轻动、水波荡漾的水墨清塘美景之中。  —— 彭志刚  骄阳洒金染河塘,  影影绰绰共天光。  景物逆光如翰墨, 
期刊
焦立廷先生纵观我国二十余年石文化的发展实践,对“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本人以为“赏石是发现的艺术”可能更为准确)观念的精神内涵、积极意义以及遭遇的瓶颈、面临的困惑,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敏锐的眼光和鉴赏家的责任意识,大胆提出“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更是表达的艺术”的理念,对于引导当前我国石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人基本赞同。就焦先生提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我谈点个人的不同看法。  不迷信专家也不小觑
期刊
初见此石,甚为震惊,这哪里是奇石,分明是一座由几块突突兀兀的巨石磊成的一座苍翠雄峙的巍严大山!其山脚起于右而渐次台高,直至左侧峰顶收稳,虽不显急促,却陡壁森然,倍增山型之奇险宏伟。而相磊不相同的数块大石,虽聚而成势成山,却又似自成一体而彰显出“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静赏中,总会使人有融入悠远时空,山不知深,如谒君子,唯敬圣贤的礼悟。  此座绿泥石山,产自大渡河,而大渡河的生成年代(经宇宙成因核素埋
期刊
成功和失败,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攀登后,最终会到达山的顶端。这是执着的伟大,更是真爱的不可战胜。  对于新锐奇石收藏家蔡静先生而言,他的好学和执着,终究会成就他收藏事业的成功。  蔡静先生高个俊帅、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双眼透着清澈的光芒,身为企业高管,却常见他躬身拿着工具精心洗刷着手中的爱石,常常是浑身上下扬盖着厚厚的尘土,活脱像个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工,但却衬托着他的双眼比平时更加明
期刊
就在本刊“如果·假”的话题引起石友热烈讨论的同时,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古玩行里的“二十一条军规”》的文章也在被石友们频繁转发。看得出相对成熟和壮大的古玩行业,对石友的思维影响不小。据说,“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是古玩的行规,那么这条规则在奇石买卖中是否适用?  本期我们采访的石友,同时拥有古玩收藏背景或
期刊
某日,老石在店里倒腾石头,菜菜来帮忙、顺便见识见识老石藏的好石头。  菜菜:这么多的石头堆在一处,什么时候买的,是没架子上的好吗?  老石:这些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七八年了。好石头越来越少,前些年看着顺眼的,现在拿出来都是冒尖的。  菜菜:好石头越来越少,那我们新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老石:开发过度的石种资源确实越来越少,但是还有很多正在开发和未被开发的石种还是有好石头的,去年,长江石就给了石
期刊
春汛来得早,桃花水把整个春天染得粉红。山在细雨里一重重地苍润,轻风吹斜了才归的鸥鹭,在雨里倦倦地飞……  春就这样无声地来——在开阔的山间,在鼓荡的水和细细的雨中,饱满的激越和如缕的轻愁,一年年来了又去,去了又回……
期刊
为什么不称石农?  说完石绅,就要说说石工。按理说的是“石农”,突然觉得“石农”这个词的诸多不对。  “石农”,最本意是指以捞石为业的农村石友,就一直以石农相称,但今天看来,叫石农之不妥有三。  其一,不再是农产品加工式的农业体系。当今石头产业再不济,也早已归入到一个日渐扩大的文化产业体系。  其二,不再是自然经济式的随机拣取。一些大型机械参与的规模打捞,已经是工业生产特点,只不过生产者多为本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