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集体备课的一点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bcn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集体备课的初衷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但是我们发现在一些学校,把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工备课。为了便于研究和管理,有些学校在学期初就排出了备课的分工表,将整册内容进行了分解,每个教师分别负责一部分,让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做好准备。到参加集体备课时,就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应该说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对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最终演变成一人一个单元,只有在自己负责的单元自己才做主,中心发言成为一个人的备课,其他人的“拿来主义”。然后复印几份大家共享。如此一来,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工备课!集体备课是“省了事”,这看似是高效节约时间啊,但显然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这是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应付式“集体备课”,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没有了教师的思维碰撞,这种“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试问一个单元你没有自己用心研究挖掘教材,而拿着别人的教案能上出真正高效的课吗?
  曾经在山东教育上看过一篇文章写道:近年来,集体备课在中小学校非常流行。集体备课确实有许多好处,可以增进合作,它可以分享智慧,可以提高效率 …… 然而,在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合作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上同样的内容,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集体备课应该所统一,但要统一的不是教案和作业,而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重难点等,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不好统一的。至于课后的作业,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课堂教学的效果,灵活处理,岂能不顾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整齐划一地布置相同的作业呢?
  我们不禁要问:集体备课路在何方?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该备什么?通过学习其他省市在集体备课方面的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集体备课我们要重点备课时内容,淡化单元备课内容
  我们区实施教学低重心策略,集体备课也要落实这一策略,如何设计一节科学合理、又能很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案,应该成为教师们重点研究的内容。大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参加过优质课评选的教师,教学水平都会提高了一个档次,都能逐渐成为骨干教师,为什么?他们在讲这精心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经历了个人深入挖掘教材然后集体研讨如此反复修改的过程,集体智慧和自己见解于一体的一节优质课,通过集体研讨这节课,不但从整体上把握准了教材,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课标要求,为落实新理念。从各个细节入手,精心雕琢这节课,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集体备课要备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又要备班情学情和教法学法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潜心研究教材,一定要对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构思,并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的,它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份教案,其教学过程也会不尽相同,课堂活动和课堂效果也不可能一样。再加上每个班级的不同学情,教师要充分发挥各人教学个性和教学机智,形成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养成自己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我认为集体备课应该有以下几个流程
  1.个人钻研教材。这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在集体备课之前无论是中心发言人还是参与者都应提前深挖掘教材,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抓住教材的重难点,还应处理好教材和学生以及自己之间的平等对话。
  2.个人搜集信息。在集体备课前我们要多方面的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信息、各种资源,哪怕是一节别人的教案,我们都要找出最能为本节课用的资源。
  3.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因此要保证效果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落实好时间和地点;二要落实好计划和内容;三要落实好发言人;四要落实好成员积极讨论,集思广益。
  4.形成基础教案。在交流的基础上指派教师将交流结果形成基础教案,并打印分发。
  5.个性化处理(二次备课)。每个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既可以环节调整,也可以板块变动,更可以即兴发挥。
  6.教学反思。这是一个老师成长最好的方式,有反思才有进步,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集体备课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既要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又要照顾到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并不是一朝一夕,怎样让集体备课少走弯路,让教师享受到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的甘露和春风,这是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所共同的思考和努力!
其他文献
现代文阅读,中考不考课内文段,似乎天经地义,每学期的期末测试,不考课内文段,已成惯例;本学期期中测试初二的语文试题也不见课内文段阅读的踪影。学生高兴了,“课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不听课照样考百把分!”老师迷惑了,课内现代文还要不要讲?今后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放下课内文本,去专攻课外文段?  叶老主张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选文主要是“历练方法”的凭借。对呀,把课内文本当作怎样阅
期刊
当前,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要选取好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享受到语文阅读的快乐。那么,如何切入才能取得阅读的最大效果呢?根椐阅读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  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切入点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达到最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响和发挥,即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
期刊
语文同数学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缺乏语文能力,不仅会使表达变得粗糙,更会影响到文字的阅读、理解和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因而提高语文能力很重要,而丰富学生的语文想象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新课标教学目的要求之一。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开拓这片想象力的天地,去获得更大的丰收呢?本文拟从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进行阐明。  第一个层次----“胡思乱想”即有东西可想,
期刊
一堂课由四十五分钟精缩到四十分钟,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了更迫切的需求。在如此背景下,每节课匆匆导入、提问精缩、思考精简,讨论更是几乎无暇顾及。只想一节课能结束一课或二分之一课的“战斗”。一学期下来,细细数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仓促开展甚至只停留在计划。连学生珍贵的自由阅读时间偶尔也会被“匆匆”的课文教读课占用。虽如此,面对考试中的阅读题,学生依然“茫茫然”。师生被这样的“高效”搞得身心俱疲。  可见
期刊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作文起步,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享受作文。我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作文的兴趣  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小学生,让他们写什么呢?怎样写?没有兴趣如何写!作文教学很有经验的管建刚老师的这一个观点。“你要好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啊。”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我也觉得是:因为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但其现状令人担忧。通过对本学年度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作文能力和周边几所学校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调查,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同学不仅能写出含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而且议论文、散文也写得像模像样。而有些同学就一般的记叙文也难以写得好。如学年初第一篇摸底作文我布置的是写人记叙文,不少同学写母亲、老师,而写母亲、老师的又有不少同学写送伞、赠伞的。不但题材
期刊
不同的学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人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有人说人格是“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人认为人格是“演员在戏剧中充当的人物性格和角色”;还有人认为人格是“人的一贯行为模式”。这些不同的定义都是从外显角度对人格的描述。还有人从人的内在的欲望、动机、品质、理想、意识、本性等特征给人格下定义,如:认为人格是“使一个人适合于他的工作的那个人品质的总和”,是“完善的理想”;“
期刊
走上教坛二十多年了,一直从事语文科教学。语文这一学科像无底深潭,无论掷多少石子下去,都填不满,得到的,只是被石子激起的一片小小浪花!唉,教语文难啊!想在语文科取得成绩,难上加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清楚知道;语文科的教学,投入大,收获小。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呢?我决定尽全力,另辟途径,争取转败为胜。  我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期刊
“以善致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蒋庆在《以善致善—— 蒋庆与盛洪的对话》一书中指出,“以善致善”就是实现善的目的必须用善的手段,也叫“以正治正”。如果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德育中,就是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既要持有正义的教育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又要采用正义的德育手段,即采用合情、合理、合法的办法,遵循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精神育化。  那么,教育者究竟如何才能“以善致善”,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