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更要讲究质量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障碍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学生对此却毫无兴趣。因此,教师要常常面临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甚至直接的抗拒。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长时间在互相埋怨、互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的问题,继而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最终共同对教育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渴望摆脱束缚,既不愿主动向老师吐露,又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而当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帮助。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学生感到无助而出现上网、厌学、离校出走、早恋、缺乏自信等现象。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作为班主任,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进行高质量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希望学生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但是,这些沟通违背教育本身的初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而绝对不是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单纯的服从性。
  环境造就人,每一个成年人都会感同身受相信这一点。但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环境?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能否一贯理性地把握一些利于学生思想转化的原则?是否对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进沟通的方式呢?如果职业教育者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势必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伤害到一些学生。要想与学生进行很好地沟通,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善于了解
  
  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实际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适不适应新环境、学习是否跟得上、兴趣爱好等等。在与家长的接触过程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例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防止谈话过程中无意识地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
  
  三、面对现实
  
  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明确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孩子的某些过激行为不是病态的,而是正常的表现。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在10岁到20岁这段时间。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身体发育快,人体各器官发育逐渐趋向成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等等。这时,学生往往有着许多憧憬和期待,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不压制,正确引导。
  
  四、爱心感化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但是,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平等对待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作为一名老师,客观地说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六、专心倾听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教师积极地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教师的认真倾听,学生会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已经引起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和理解,在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七、面带微笑
  
  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笔者在批阅学生的“有话就说”时(是学生与笔者沟通交流的周记形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一篇文章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名字叫《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你非常潇洒可爱,一头乌黑的头发,水汪汪的眼睛下有一个高高的鼻子……非常开朗,经常笑,但有时却非常严肃,还带着一些凶恶的表情。老师,好希望你保持你开朗的笑,我喜欢看你的微笑。” 学生爱看到教师的笑容,学生会因为笔者的微笑而心花怒放。可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老师,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老师。这让笔者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老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作为老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一种亲近感。现如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在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的形式要求他们怎样做,会更为有效。
  教育学生,和学生的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和学生进行思想得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正>插图是没有文字的课文,是直观形象化的课文,也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充分运用插图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发挥其独特作用呢?下面就以教学“九义
<正>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
期刊
【正】技能是运用某种知识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和活动的技巧和能力。它和能力不同,但又密切相关,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技巧是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生的实习操作
期刊
养好瘦肉型猪,提高瘦肉率,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1猪种目前我国地方猪种瘦肉率只有41%左右,南京农业大学经过多年试验,筛选出杜洛克与长白再与二花脸杂交的三元杂交猪,90kg体重的肉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指上课初始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学生能否在新课开始的几分钟内进入角色,进而完成课堂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导入设计。技校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完美的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恰当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那么,如何使英语课堂导入恰到好处呢?    一、对导入设计的要求    课堂导入是为整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的,是一节课的前奏。导入设计因教学
若要我给“职业精神”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肯定会令我为难。但如果有人要问可以用什么来诠释“职业精神”的话,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脑海里浮现的经典画面是:泰坦尼克号那位至死不弃船的船长和那四个为舒缓人们紧张情绪而坚持在船舷演奏的小提琴手……    然而,在最近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却使我真实地、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到了在我们身边焕发和闪烁着的职业精神的神圣之光。    最先报道,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教
【正】实训基地优质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的革新和深层次发展,是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平台。笔者就优质资源共享内涵、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