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填方路基泉眼处治方案探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寒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冻融循环频繁,导致此类地区泉眼处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述了高寒地区泉眼特点,提出了一种排水沟与级配碎石组合的处治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处治方案进行论证,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处治方案。
  关键词:高寒地区;泉眼;处治方案;地下水通道;冻融循环
  中图分类号:U416.12 文献标识码:A
  在公路工程路基填方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泉眼出露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处治方案不外乎“堵”、“截”、“导”等。[1]而对于高寒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年气温较低,地下水受温度影响存在不同的形态,从而导致出露的泉眼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在进行此类地区填方路基泉眼处治时,应根据泉眼出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处治方案设计。同时应密切关注处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消除全部泉水隐患。
  1 形成机理及处治方案研究
  1.1 高寒地区泉眼出露特点
  不同于常规地区泉眼特点,高寒地区泉眼出露具有如下特点:[2]①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当环境温度上升,地下水在薄弱处以泉眼的形式出现;而当温度减低,地下水固化成冰,泉眼也随之消失。泉眼的出露受季节性影响明显。②受扰动出水点易变化:高寒地区地基土结构易受外部干扰,形成新的地下水流通通道,外在表现就是一旦受扰动,泉眼出露点易变化。③对路基稳定性危害大:反复的体积变化将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路基失稳、路面翻浆等。④常规处治方案不适用:由于地下水反复的冻融,造成采用“导”的处治方法时,对处治方案及施工水平要求较高,且后期运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常规处治方案不适用。
  1.2 处治方案比选
  常规对泉眼处治方案主要有“堵”、“截”、“导”等形式,[3,4]但是在处治高寒地区填方路基泉眼问题时,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①“堵”的处治方案:采用堵的方案,往往是堵住一个泉眼,周边又出现新的泉眼,无法处治。②“截”的处治方案:对于高寒地区,由于反复的冻融循环,导致地基土联通空隙较多,且发育较深,采用截的处治措施,不仅工程规模大、处治深度深,而且处治效果难以保证。③“导”的处治方案:采用此类方案时,多采用设置盲沟、渗井等工程措施,但在高寒地区使用时,需注意反复的冻融循环对导水构筑物造成的损伤和破坏。对比泉眼处治方案,采用“导”的方案在高寒地区适用性相对要强,但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改进措施,以使其适应高寒地区特点,充分发挥效能。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简介
  某公路项目位于祁连山脉的山脚坡地,为旧路改建项目,新建道路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新建道路沿现有道路布设,路线利用旧路加宽改造,考虑到现有水渠及有利于行道树采光,加宽方式多采用单侧加宽。路基外侧存在地表径流,流向为大桩号至小桩号方向。路线在K14+930~K15+330段左侧,现有水渠与现状道路之间有泉水出露,出露点约有四五处,除冬季外,其余季节均存在常流水,水流于K14+930处汇入现有河流。新建道路本段为左侧加宽,泉水出露点将全部埋入路基范围,考虑到路基的正常运行,需对此段泉眼进行处治。
  2.2 工程区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工程区位于祁连山北缘山前倾斜平原区,地面自南向北倾斜,地形坡度5°~10°,地势平缓,现状为大片农田。右岸岸坡陡立,左岸岸坡较平缓。本区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是本区气候特征。夏秋两季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冬春两季埋深较深。工程区位于焉支山以西,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抗震设防烈度7度。
  2.3 设计方案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如下三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在泉水出露点的路基外侧从上游起挖沟渠导水,梯形断面,渠开口宽2m,底宽1m。优点是不影响现有路基,造价低、施工方便;缺点是无法保证地下水汇入渠中,处治效果值得怀疑。
  方案二:新建路基底部泉水范围内设置盲沟,盲沟净宽50cm×50cm,壁厚30cm。优点是有完善的导水系统,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缺点是施工较复杂,造价高,同时由于冻融循环,导水盲沟易损坏。
  方案三:挖除全部原有路基土,出露点中部下挖。优点是地下水排水通道顺畅,不易受冻融循环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方案一不适用本项目,采用方案二、方案三能夠顺畅的将地下水排走。但方案二需要专门修建排水盲沟,施工较复杂,造价较高,同时反复的冻融循环,对盲沟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运行期盲沟易冻胀破坏。相比较而言,方案三不仅能够有效的将地下水导走,同时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导水效果好。
  设计方案:挖除泉眼附近全部浸湿的地基土后超挖30cm,在泉眼出露处中部沿路线方向下挖一条排水沟,沟宽80cm,深50cm,采用直径不小于20cm的大块石回填至清表后地基高程;回填40cm厚粒径较大的碎石,同时上部回填30cm厚小粒径碎石;顶部铺一层防水土工膜;上部回填路基土至设计高程。
  2.4 工程验证
  本段路基于2017年4月施工,2017年5月底施工完成,为保证路基施工质量,路面工程暂未施工。截至目前,处治路段路基范围内无新增泉眼,同时下游范围内有明流水汇入河道,说明处治路段排水通道顺畅。处治路段路基无翻浆、渗水现象,路基基本稳定。
  3 结语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配合方案比选的方法,对高寒地区填方路基泉眼处治进行讨论,提出了一种较为简易的处治方案,并以工程实际加以验证,得出如下结论:
  1)高寒地区泉眼自有的特点,导致采用常规的泉眼处治方案进行处治时,处治效果较差,需采用相应的改进措施;
  2)采用下部设置大块石排水沟,上部级配碎石的组合方法,能够有效处治高寒地区泉眼出露问题,保证填方路基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赵志国,张峰.高速公路路基和边坡泉眼的一种处治方法[J].北方交通,2013,26:2628.
  [2]李文煜.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的探讨[D].东北大学,2008.
  [3]孔小玲.浅谈山区公路路基的地下水害防治[J].湖南交通科技,2005,3:910,40.
  [4]张洪举,凌天清,杨慧丽.山区填方路基的地下水渗流防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 (1):6164.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网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为网络治理主体提供共同合作的平台,明确中外合作的策略和决策的具体事务,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机构的治理能力,从而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网络治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1 緒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组织及其学者提出了一种新治理理论——网络治
晶体三极管的综合性能检测装置黄正华(石油大学数理系东营市257062)熟悉与掌握晶体三极管外部特性与工作特性是正确使用它的先决条件。我们研制的晶体三极管综合性能检测技术与装置仪
汽车空调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应用安徽工学院方贵银这套模拟试验装置是用以测试汽车空调的设备,它不仅能考核恶劣气候条件下实车的空调综合性能和可靠性,而且也标志着我国汽车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情感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以德促教、促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带有8031单片机的自动表面压测量系统东南大学洪庆月Lansmuir-Blodsett膜(简称LB膜)是一种由分子有序排列而成的有机超薄膜,由于该膜中成膜分子是有序定向排列的,因此在分子电子学、集成光学、亚微米刻蚀技术、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采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法求解三维非线性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并与其精确解和微扰论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自洽平均值近似法求得的能量本征值不仅引入的误差较小,且计算过程也得到了简
零件加工精度统计分析中概率密度函数积分运算的探讨苏州丝绸工学院樊琳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零件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主要是用概率统计法来研究零件加工的误差。在实验中
用传输矩阵法(TMM)研究了由SiO2和TiO2组成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的放大特性和耦合腔光子晶体的滤波特性。结果表明:在微腔光子晶体的缺陷层中掺杂一定浓度的Er^+2,则对中心波长λ0=1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普及应用,行业发展逐渐出现信息化的趋势,其中,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大范围的取代了人工操作,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精确性,避免了人力操作下的误差,提高了企业生产质量。目前,数控技术下的自动化加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加工设备就是数控车床,其本身具备的高精度、柔性化特点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保障
摘 要: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的建设中,使用适当的化工建材可以提高建设效率,保证给排水管网使用时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本文主要探究了化工建材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针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探究建材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建设;建材的应用  一、市政府给排水施工情况  现阶段我国城市的基础不断进行优化,市政府的项目标准也随之有所提升。施工难度的提升促进了一些新工艺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