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角度看高校微视频学习平台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时代的来临,碎片化学习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微视频学习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关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微视频的研究极其重要。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真正了解大学生对微视频的认识、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指导学生高效、正确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学习的微视频学习平台。
  关键词 微视频;学习平台;学生角度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8-0050-03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微视频早就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视频”走红网络并且引发广泛的联动效应。那么什么是微视频呢?关于这个概念,现在整个学术界以及网络方面都没有统一的定义。总结各方观点,笔者认为微视频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时长从几秒到几十分钟不等,以网络和移动终端为传播手段,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内容广泛,有个性,网民参与度高、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新媒体。微视频逐渐成为学校教与学的重要资源,对教育的革新起到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教与学方式,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
  大学生在微视频学习中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了解微视频在当下的应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微视频的了解情况;第三部分是关于学生对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这一方式的认识、态度;第四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学习视频的选择情况;第五部分是学生身边的人对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这一方式的支持情况。五个方面考察高校微视频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
  2 研究调查设计
  研究对象 鉴于个人移动终端的拥有率较高、自主学习时间相对充分的高校学生使用微视频资源学习的频率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各个专业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文理科学生人数基本平衡、专业分布较广泛、男女比例均衡的条件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总计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11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由12道题组成,其中分为五类问题,且12道题均采用封闭型回答。问卷编制好后,对教育科学学院49名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试测和访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研究,最后根据试测中出现的问题,对问卷的每道题目及选项进行检查,做了适当修改,形成最终调查问卷。调查数据使用Office 201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调查数据分析
  学生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中以男生比例49%、女生比例51%分布,调查男女人数比例相对均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大二学生居多,占42.7%;大一、大三和大四分别占20.5%、21.3%、15.5%。
  学生对微视频的了解情况 初步掌握学生当下对于微视频的了解情况,对于进一步的调查分析起到铺垫和促进作用。在调查问卷中,其中第3、4题是关于此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43.1%的学生对于微视频的理解为用手机进行的移动在线学习;40.3%的学生对于微视频的理解为时间短、融合多种移动终端的学习;8.5%的学生认为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的单独学习;其他占8.1%。
  问卷中的第4题为:
  你认为用微视频进行学习的优势是什么?
  A.时间短 B.针对性强 C.内容灵活 D.形式新颖
  其中有32.6%的被调查者选择内容灵活,30.3%的被调查者选择针对性强。
  关于学生对利用微视频进行學习这一方式的认识、态度 了解学生对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这一方式的认识、态度,可以反映其对应用微视频进行学习的体验和评价,从而找出微视频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问卷中5~8题是关于此方面。在被调查的学生中,35.1%的学生认为在课外运用手机、iPAD、电脑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42%的学生可以接受,认为对人们进行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微视频学习不可行且没有必要。从中可以看出,用微视频进行学习的方式虽然受到广泛认可,但是仍有不接受的群体。因此,微视频学习方式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建设。对第6题“你认为大学生利用微视频学习怎么样”,有56.3%的被调查者认为微视频可作为学习资料,但是应以课堂为主。
  调查学生对学习视频的选择情况 了解学生对于学习视频的选择情况,可以看出其使用微视频的动机,通过其动机的展现,可以了解使用者的意向并对微视频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问卷中的第9、10题是关于此方面的。对第9题“你在运用微视频进行学习时,花费在什么地方的时间最多”,调查结果显示,有61.6%的学生运用微视频有目的地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其次就是没有目的地查找学习资料和浏览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信息,或者其他。
  学生身边的人对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这一方式的支持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对于微视频学习有促进作用,可以节约查资料的时间,但也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并没有多大的用途。这说明微视频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它受周围人或环境的影响很大。在微视频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好的网络微视频学习平台,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及科学的教师指导、家长鼓励也是十分重要的。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1)80%的学生对于微视频学习的认识较准确,只有极少数人对微视频学习认识模糊。
  2)现今微视频在学生心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而是学校课堂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便于自主学习,满足个人需要。使用微视频的学生对于微视频的态度并不是十分认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少关注,只是在无聊闲暇时看微视频。虽然大多数学生利用其查找学习资料,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对于微视频的使用缺乏目的性,对于视频的利用仍停留在轻松娱乐上。   3)缺乏学生之间进行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在视频的选择上,有一部分人使用微视频的目的不够明确,具有随意性。学生往往喜欢选择能体现教学内容的教育类微视频资源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学习,优化学习效果;并且会对教育类微视频的画面及构图有一定的需求,要求画面清晰、有美感,且声画同步,具有吸引力。有些教学微视频太过繁杂,使学生无法清晰地找到相应的课程内容。同时,在微视频教学内容的搜索上,许多大学生不注意寻找精品微视频教学内容,只会在百度或者一些视频播放器上寻找相关的知识内容,缺少科学权威性。
  4)学生身边的人对其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的支持情况不是很乐观。微视频学习平台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形式单一。56.4%的教师未鼓励学生使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认为学生应该在课上学习;或者部分教师对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不是很了解,不支持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而且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利用电脑或移动工具,可能更多是看娱乐性视频,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对于一些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没有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便更难去利用网络微视频进行学习。目前的微视频学习平台不能和传统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视频资源的应用范围。
  提出建议,支持学生更好地应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1)针对微视频学习平台不能和传统课堂进行有效融合的问题,建议平台上提供个人资料库,包括学生和制作者资料库。学生资料库可以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学习资源及学习进度,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及规划;提供制作者资料库,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制作者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尽可能与学生的课堂教学接轨,体现微视频学习平台的专业性与兼容性。
  2)为方便学生选择教学微视频,满足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要求,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做好审核工作,严格检验微视频的质量。平台中设立评价标准,采用实时优化淘汰机制,对于一些质量不过关、课程内容不专业的微视频,禁止在网络上随意发布;平台中设立学习资源归类、整理模块,以呈现出内容清晰、排版整齐的学习目录,便于学生查找学习内容;平台中设置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开发者进行有效指导的模块,使开发者合理设计微视频。如给予选择教学策略的建议,指导教学媒体的使用等,使微视频突出其“短、快、精”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学生。
  3)微视频学习平台建立专门的学习交流区、微视频及微视频学习评价区。现今微视频大多是学生观看,形式单一、枯燥,无法与同学交流知识,无法向教师提问,无法与学校真实的教學情境相比较。微视频资源比较冗余、杂乱、零碎,以及微视频制作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建立专门的学习交流区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习的进行,让网络上的“填鸭式”教学变成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微视频评价区是对开发者及教师的反馈区域,通过学生及时的反馈,对微视频学习及内容进行适当改正,完善网络微视频学习平台的建立。
  4)微视频学习平台的管理者应该参与学生的学习,并当好“领路人”的角色。对于一些进行微视频的学生,其教师或者家长可能持反对意见,平台管理者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的微视频学
  习;定期向学生个人发送学习提示消息及考试通知等,提示学生坚持运用微视频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平台管理者的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杜玉霞,贺卫国,列丽基.高校学生应用微视频资源的现状调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6-12.
  [2]陈敏,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6):
  37-38.
  [3]陈玲,汪晓凤.微视频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9):36-38.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5]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6]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7]李晓铭,黄新革.信息化背景下微视频教学应用策略[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94-98.
  [8]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9]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育,2013(3):101-105.
  [10]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其他文献
研究路网中可变速对象连续k近邻查询问题(CUkNN)。提出一种不确定路网距离计算模式以计算路网中不定速移动对象和移动查询点之间的距离。基于这种距离模式,提出一种CUkNN查询监控算法以持续地获得给定时间段内查询点的可能的k近邻。为避免不必要的计算,没有计算每个结果对象的成为查询q的kNN之一、确切的概率值,而是提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将所有结果对象按照其概率值递减的顺序进行排列,选择排在前k位的对象构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了解当前国内高校实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适应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广西目前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21世纪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总结出21世纪体育教师综合能力
以动模型试验验证为基础,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隧道出口不同护坡条件下的微气压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端墙式隧道洞门条件下隧道出口
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如何发挥生力军作用,使共青团工作保持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和谐社会作贡献,是当前共青团工作的一个现实的课题。就这一课题,笔者就友谊农场第三管理区团委近年
从热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烟气不会发生逆流的临界条件,建立控制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临界风速理论模型。并通过隧道列车火灾的缩尺寸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水平隧道火灾临界风
目的:增加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时治疗。方法:对5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的
目的:比较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5-06~2016-06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
目的:探讨OSCE运用于普通外科临床教学考核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16-01-2017-01在我院外科临床进行实习的医学实习生中选取出120例,根据不同的教学考核方法将120例医学实习
广西桂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景观,构造出以山、河、岩、泉、洞、峡、湖、瀑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组合,并形成大量高品质体育旅游资源。近年来,桂林体育旅游业有了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