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年房市跌宕风云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无法改变的人性,将导致泡沫无法避免。我们能思考的是,当泡沫破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支点》记者 何辉
  无疑,股票市场的泡沫是危险的,但从无数历史经验来看,在所有最危险的泡沫中房地产一直首当其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股市的一次暴跌通常还不足以拖垮银行系统,但是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崩盘,却有可能颠覆银行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20世纪的100年以来,全球各地轮番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房产泡沫悲剧。更要命的是,明明知道泡沫总会破灭,但人们根本抵抗不了大泡沫的诱惑,更不知道泡沫会在哪一天破灭。
  “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上世纪20年代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20岁左右的雷·克洛克也想在房地产上有所作为,他来到佛罗里达州一家地产公司当起了经纪人。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气候温暖湿润,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人们都喜欢到这里度假。那个时候,佛罗里达的土地均价较美国其他地方低得多,人们开始在这里购房,随着需求不断增加,其土地价格不断升温。
  雷·克洛克的生意很快打开了局面。有资料显示,在1923年至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
  在佛罗里达州,炒卖房地产变得越来越疯狂,人们拼命地加入到炒家的行列之中,因为大家都看得到,只要地价再上升10%,就能带来近乎100%的利润。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所有人都处于极度亢奋中,电梯工、接线员甚至报童们都开始买楼、买股票了。然而,“上帝欲要让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大幅下跌,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自杀,有的则沦为乞丐。这场泡沫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崩盘,最终形成经济危机,史称美国大萧条时期。
  雷·克洛克跟很多地产经纪人一样,变得一贫如洗。此后,他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或许正是这样一段“过山车”式的经历,造就了雷·克洛克敏锐的商业头脑,最后他成为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
  没有人相信那是泡沫
  在经历了美国大萧条那场灾难后,其后的数十年内全球没有再出现类似的大规模资产泡沫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场新的泡沫在日本酝酿,尤其是房产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根据日本官方对1985-1990年间6大城市的土地价格的统计显示,短短五年内地价涨了3倍。泡沫最严重的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
  日本繁荣的房产市场,被外界广泛认为是一场泡沫,但在日本国内,人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反而到国外大量投资。1989年10月,日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的三菱地所以2200亿日元的天价买下了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完全取得洛克菲勒家族的股权,成为日本当年海外投资的经典案例。
  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资兴建,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就在三菱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第二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迅速萧条。几年后,美国人又低价把洛克菲勒中心买了回来,三菱总共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日本经济自此陷入“失去的十年”。到1998年底,日本的房地产价值缩水了1200万亿日元,经济也因此遭到重创。
  当日本还未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房产泡沫又在东南亚的泰国开始膨胀。
  从1990年开始,泰国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贷款以20%-30%的速度高速增长。1992年,泰国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都涌入房地产市场,而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发生。
  1995年,泰国房地产事务局对曼谷的住房空置率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当时曼谷的空置住宅大约有30万个,空置率接近14.5%。到1996年,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仅办公楼就有30万平方米无人问津,空置率达到50%。
  1997年,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事件,最终拉开了席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幕。
  “房产泡沫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策源地”
  上世纪三场大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而不论美国大萧条时期,还是日本房产泡沫,或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尽管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各不相同,但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卢建新看来,这三场危机都与房产泡沫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实际上,上世纪发生的金融危机还不止这三场。自1980年以来全球就爆发过17次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中13次与房地产泡沫有关。”卢建新认为,在现代经济中,房地产市场日益成为金融风险高度积聚的重要载体,而房产泡沫甚至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策源地。
  在全球主要国家,房地产都是个人或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且跟金融市场紧密相关,开发商建房、个人买房都有可能会找金融机构贷款,且数额巨大,这使得住房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形成共生关系,且房价波动的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就有可能会动摇整个金融系统的根基。而金融系统不稳定,不仅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正因为房地产具备金融杠杆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人们往往放大了房产的投资和抵押功能,忽略了其本身的租住功能,炒房也成了全球所共有的普遍现象。当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都投入到房产市场中来,房产的价格极大地偏离了其本身价值,当投机的味道越来越浓时,房产泡沫也就逐步形成。
  “人性导致泡沫无法避免”   如果人们知道泡沫越大风险越大,那么为什么不在泡沫不是很大的时候收手呢?
  “我认为是无法避免,因为无法改变人的本性。”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去年底参加一次论坛时表示,人性导致泡沫无法避免,“我们能思考的是,当泡沫破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格林斯潘所指的“人性”,准确来讲指的是贪婪和恐惧的本性。渣打银行北美区研究主管卡尔弗利长期研究泡沫,他对泡沫与人性的关系有明确的阐述。他认为,在泡沫的周期中,人们不断地在疯狂投机和极度悲观中迷失自己。
  卡尔弗利的研究表明,泡沫的形成通常与“财富转移”有关。当战争、新技术等一些外部因素改变原有的投资结构时,人们认为出现了新的投资机会。当“财富转移”的效应足够强大时,各股新兴投资力量像洪水般汇入急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推动价格不断上扬,并制造出更多的获利机会。
  此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投机中来,所有人都梦想着可以一夜暴富。在泡沫膨胀到最高点时,甚至街头老太太都在跃跃欲试。如果这时候有人站出来提醒注意泡沫,基本上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相信。
  最终,随着部分投机者攫取了暴利,使得获利空间逐步减小,继而不再有人愿意进入到“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来,市场价格上涨的速度也开始放缓。直到某一事件突如其来,引发价格急剧下跌。此时,恐惧心理使人们不顾一切地抛售资产,泡沫宣告破灭。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上演。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潮是如此,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是如此,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也是如此。
  没有人能预测泡沫何时会破
  人在人性的驱使下,可能无法停下催生泡沫的脚步,但政府或其他机构有没有可能在泡沫增大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呢?或者说,能不能找到有关泡沫发生以及破灭的周期性规律,并通过一些手段来规避风险?
  “这基本上很难,很难准确说出泡沫破灭的时间。”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影响房产泡沫的因素非常多,每一次泡沫的形成原因及进程不一样,政府所采用的调控手段也不一样,对泡沫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了。
  黄韬还提出,如果把国际上研究泡沫的经验来预测中国房产泡沫,这也不现实。例如,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都受到较大冲击,按理中国也要跟随其后。但实际上,中国房价在2008年跟随国际步伐出现短暂下跌后,在2009年受“4万亿刺激政策”的推动反而再次上扬,“有专家根据国际经验推算出中国房价从2012年起就要暴跌50%,但你看看,现在房价暴跌了吗?”
  卢建新也认为“不好准确判断”。他说,在数学、经济学中倒是有一些理论建模,但也很难准确预测,“如果真能那么神预测泡沫,那人们就可以不用工作了,都可以当股神。”
  中国房产有泡沫吗?
  尽管很难准确预测泡沫什么时候会破灭,但业内比较认可的一条规律是,泡沫总会形成,且迟早会破灭。如此看来,在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相继发生房产泡沫后,中国的房产是否也会有泡沫?是否也会破灭?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中国房产泡沫的争议基本未停止过。然而,每次在当喊出泡沫即将破灭的同时,房价就迎来新一轮上涨。时至2014年,这种格局还会继续上演吗?
  “有人说当前中国房市存在泡沫,将出现拐点,甚至还提出会崩盘,我认为都是无稽之谈。”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认为,中国房市整体上不存在泡沫,只是局部地区、局部时间会出现下跌现象,但那只是个案,并非主流。
  支撑李战军“非泡沫论”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是靠投资拉动,而房地产投资又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虽说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和调结构,但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
  卢建新的观点跟李战军差不多,他认为中国只存在结构性、区域性泡沫。结构性泡沫指的是相对保障房而言,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泡沫要大一些;区域性泡沫是指一线城市和一些小县城的泡沫要大一些。
  而黄韬的观点则要乐观些,虽然他认为当前中国房产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如果真正落实深化改革的内容,如收入分配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进展顺利的话,有可能化解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不健康的部分”,挤出泡沫,房价也会回落到合理价位。(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自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QE)信号的那一刻起,新兴市场的资金撤离就从未停止。今年前两个月,美国新兴市场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撤资规模已超2013年全年。  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新兴市场的脆弱性发出了警告,指出应重点关注资金外流、利率上升、货币贬值等问题,就连金砖国家中的印度、巴西、南非也在其列。值得关注的是,新兴经济体内部出现明显“分化”,而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
期刊
在中国的经济学术圈内,“自行车论”由来已久。简而言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像骑自行车,骑得太慢容易摔倒,只有保持较快的速度才能平稳前行。  但“快”并不是无限制的。“自行车论”首倡者之一、经济学家厉以宁便一再强调,过快当然不行,在中国的国情下,8%左右的GDP增速是可以承受的。  在去年底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用“骑自行车”来解释当前的稳增长政策:“你要是停着不动,没准儿就会摔下来,所
期刊
核心提示:伴随智能社会的到来,地平线上正在出现一些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老问题,这些方法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软件和数据。  《支点》记者 刘真真 实习生 漆美玲  在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中国,作为正在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被历史赋予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是涂子沛在其新著《数据之巅》中的一段话。涂子沛是全球知名信息管理专家,他所认为的“中国机遇”,指的是大数据。  2012年,《大数据》一书将大数据
期刊
核心提示:协同产业链模式是移动互联、市场经济过剩时期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这个时期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同业联盟。  《支点》记者 李文卉 吴玲  微信红包、小米、支付宝……娓娓道来的都是时下最炙手可热的潮话题,若不知情,你很难将眼前这位貌似“互联网大佬”的人物与中国最传统的产业农业联系起来。没错,他就是王航,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一的农业企业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作为曾经的北京大学研
期刊
核心提示:当遭遇了三次火箭发射失败之后,精明的商人都会选择终止研发民营火箭这项事业。但艾伦·穆斯克,这位现实版的『钢铁侠』,选择了继续前行。他的动机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特斯拉(Tesla)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可谓出尽了风头——一开始,其官网就宣布打破进口汽车定价的“中国惯例”,除开关税等外部费用之外,车身价与美国相同。  “不遵循惯例”似乎是特斯拉CEO艾伦·穆斯克的一贯做派,他总是在尝试
期刊
大西广(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  核心提示:安倍经济学政策保护了一部分出口企业的利益,却损害了国民经济的利益。日本普通民众的负担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可能进一步低落。  日本前首相小泉政权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各项经济政策,给国民生活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困扰,以安倍为代表的民主党当政伊始即对原政策开始修改。  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出台了所谓“大胆的金融缓和”的安倍经济学政策,与之相配套的
期刊
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  核心提示:整个国家包括中国企业应该反向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这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并且中国是有实力这么做的。  我怎么想都想不通现在只有1000万人口的葡萄牙,当年是靠什么成为世界强国的。  带着这种疑问,我参观了葡萄牙的博物馆,那里主要展出的是航海技术,但在航海技术前面,展示的是贸易,在船的最后面放了一把剑,表示当时的贸易还是需要武力保护的。  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
期刊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核心提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更好地利用长江水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城镇化为契机,奔向前沿战略制高点。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只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是不够的,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要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各有优势,它们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长江水系互补,而并非
期刊
核心提示:混合所有制PE,能让基金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联动,投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联动,管理公司资本与银行并购贷款联动,项目选择余地更宽阔,退出渠道更灵活,未来必有大行情。  《支点》记者 罗乐  从“金融门外汉”到“投资大咖”,赵剑华很推崇美国耶鲁大学基金管理人史文森著书《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的观点——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  对湖北实体企业近10亿人民币的资金投资项目,让他经历了经济发展
期刊
核心提示:许多企业家亦开始看淡房市,“崩盘论”卷土重来,整个行业正如履薄冰。为避开险滩,房产巨头已加紧布局新领域,寻求新的增长引擎。  《支点》记者 袁阳平  新春刚启之际,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取经”归来。  近半年的不定期走访,郁亮去了小米、腾讯、阿里等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并由此坚定了“房地产行业不会被颠覆”的判断。这位少帅心中的石头虽然放下了,但年初多位房产巨头先后看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言论,却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