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它的属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许多学生语文基础差、能力低,又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这其实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再围绕教师的问题思考回答,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思考往往是被动的,难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铺好路、搭好桥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以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培养理解能力为基础。鉴于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首先在宏观上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囫囵吞枣,朦胧粗通”,即在扫清文字障碍之后,初步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往往会抓不住探究重点,这时,教师就要站出来做学生的“导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标题质疑。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眼”、“龙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在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记叙要素的角度质疑标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记叙的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从记叙的角度质疑时,问题往往是“谁”、“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事”。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能主动积极地感知课文内容。如学习《雨中登泰山》,可提出如下问题:哪些人雨中登泰山?为什么要写在雨中登泰山?在雨中怎样登泰山?登了泰山的哪些地方?学生带着这几个疑点去读课文,读完之后,一定会有较深的印象,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结构层次的划分,也定会有帮助。再如,《我很重要》一文,只看标题,学生的疑问至少就可以有四个:标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怎样重要?“我”在什么情况下是重要的?“我”为什么重要?有了质疑后,学生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讨论和交流,就能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2.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上质疑标题,掌握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旨。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质疑时,一般设问为“怎样”或“为什么”。如学习李白的诗歌《行路难》,可抓住“难”字质疑:谁行路“难”?“难”在哪里?怎样“难”?为什么“难”?通过这些问题引领学生体会这首诗,诗人的感情、诗歌的主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3.引导学生通过变换题目来质疑标题,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如《故都的秋》,题目中“故都”能否换为“北平”?为什么?带着疑问研读课文,在比较中,学生不难看出,同样是为了表明所写秋景的地点,但是,我们会感到使用“故都”一词要比使用其他词汇更含蓄,更有感情,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故都”也暗含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倾向。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可以拿来质疑的,是否质疑,怎样质疑,要根据文章标题的具体情况而定。恰如其分地质疑,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体会文章内容,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中心句质疑。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理解全文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质疑,层层递进,就可以巧妙地将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层次。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全文的“文眼”,可以设问:作者为什么不宁静?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不宁静?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的探究意识会大大加强,对课文的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过渡句、过渡段质疑。
  过渡句、过渡段承前启后,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刚学过的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欲望。如指导学生学习《荷塘月色》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设问:“独处”有哪些妙处?“我”是怎样“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的?这样一问,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感情线索,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写作思路人手进行质疑,从文章内容矛盾质疑,力求做到多角度、多方面质疑,从而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如教授《项链》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结尾的独具匠心,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项链没有丢失,路瓦裁夫人的生活会改变吗?让学生以作家的身份思考、推测情节,然后在兴味盎然的讨论中突破难点。
  总之,高质量的质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心里营造出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为他们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发展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正>今年上半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在价格形成机制转换步伐加快的同时。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释放加速,市场物价上涨呈现出强劲势头。零售物价总水平升幅达到1988年以来又
<正>由于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外汇管理组织机构已落后于市场经济运作对外汇管理提出的要求,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改善外汇管
近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交通运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保管理和科研等领域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提出
意大利客轮“Costa Concordia”(歌诗达和谐)号灾难性的倾覆,带来了全球航运界对客船安全的思考,让我们不禁想到100年前“TITANIC”号事件带来的SOLAS公约的出台。为此,国际海事组
一艘扬帆高悬的船舶,从舵轮中乘风破浪穿越而过,这幅清新悦目又充满壮阔豪情的徽记正出自于汕头市金泰阳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自东之手,这其中就融汇了他创业和经营的理念——把
对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思考宋联哲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突出问题。风险防范是降低信贷风险,提高
5月16日,全新特别敏感海域(PSSA)互动展览在国际海事组织总部举行。特别敏感海域指因具有公认的生态、社会经济或科学重要性,且易受到国际海运活动损害,需要由国际海事组织采取行
《商业银行法》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保障薛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已于1995年5月10日由八届人大第十三次常委会通过,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以第四十六号
为加强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加快水运结构调整,促进沿江沿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和十五省、两市一区联合制定了《“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
目的建立测定七叶一枝花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215;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含4 g/L庚烷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