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导演嘉娜·沙哈提:带着初心上路,与责任心同行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堪称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动荡的一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相继爆发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年轻的共产党人开始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走上了井冈山革命道路,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建军90周年之际,回望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电视剧《秋收起义》应运而生。导演嘉娜·沙哈提带着她最熟悉的“红色青春偶像风”重磅归来,《秋收起义》自湖南卫视播出以来便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
  嘉娜·沙哈提,中國著名影视导演,她执导过的电影《孤女恋》《红樱桃》《红色恋人》《走向共和》,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毛泽东》《明日已太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曾多次荣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圣安娜国际短片电影节奖等国内外权威大奖。其中,她执导的《恰同学少年》不仅开辟了“红色偶像剧”的先河,更是震动荧屏,斩获“第2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第24届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等殊荣。
  十年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十年后,《秋收起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嘉娜·沙哈提导演总能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她说,自己的责任是怀着初心与责任心拍好每一部作品。如今,当嘉娜·沙哈提再次遇上红色偶像剧,又将有哪些趣事?近日,嘉娜·沙哈提导演接受采访,畅聊《秋收起义》背后的故事。
  谈题材:
  以内容来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脱离或者大于内容
  Q:十年之前,你拍摄了《恰同学少年》,为什么今天依然选择了《秋收起义》这样的红色题材?
  A:首先,今年是建军90周年,拍《秋收起义》这样一部立足于史实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个人认为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也希望通过《秋收起义》这样一部作品让更多的观众更直观、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传达给观众更多的正能量。
  其次,秋收起义本身对于中国革命史、新型军队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教科书里面“秋收起义”这段历史可能比较短,因为它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很多,可能没办法逐一张展开。但是我们这个电视剧就截取了1927年的4月到1928年的4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将里面牵扯到的人和事全部都讲清楚。而且做成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是一帮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畏艰辛,不怕挫折,在看似绝境的时候,从内心找到那股力量,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他们面临生与死、血雨腥风的考验,以及怎样面对敌人、怎样打胜仗的探索过程,今天看来依然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Q:你觉得《秋收起义》与之前的《毛泽东》《恰同学少年》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A:第一,我觉得更重要的实际上是很多史料的不断挖掘和确认,提供了很多新鲜的素材、新鲜的视角。今天拍,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历史,今天所掌握的信息和以前又是不一样的。
  第二,与《恰同学少年》相比,《恰同学少年》是一个确立信仰、追寻人生信仰的过程。而《秋收起义》是已经确立了信仰,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遭遇重大挫折时怎么面对的探讨。说来也是巧合,2007年《恰同学少年》播出,2017年《秋收起义》播出;1918年的时候,毛润之走出第一师范,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1928年的4月,完成了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创立。对于毛泽东来讲,这是他的人生历程里的十年。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也经历了自己的10年。也许观众回望一下自己的十年,也会有所感悟。
  Q:红色题材作品肯定会有自己的创作和艺术的展现,怎么来平衡历史真实和创作这两者的关系?
  A:第一次与新的摄影师和照明团队合作,一开始也有一点担心,后来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题材关系,我们不追求花哨的东西,而是追求稳稳的、干干净净的、契合当时戏剧情景的要求、人物状态的要求。以戏本身为出发点,以内容来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脱离或者大于内容。成片出来以后,大家都会觉得颜色有新意,这其实是摄影老师后期20多天一帧一帧调出来的。既有一些时尚的东西,又不让它太过,要掌握一定的分寸。那个时代,你要是完全做旧,就会感觉到陈旧,有脱离的感觉,它当时当刻是新鲜的,有些部分就需要消色,有些部分需要提炼出来,这是一个掌握分寸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这次他们还是完成得比较好的。
  谈演员:
  红与不红并不是评判一个好演员的唯一标准
  Q:当时是如何选择这些年轻演员的?
  A:选这些年轻演员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合作,完全不熟识。我们选择的方法很简单,读台词,判断演员的台词功底。判断这些演员一个是直觉,但更重要的是演员本身气质上要有跟角色吻合的地方,以这个为基础咱们再去说塑造。余洒度扮演者高爽,我们是第一次合作,试戏的时候他说是军艺毕业的,军人气质不错,读了一段台词,反反复复多次试戏,才最终确定说让他演余洒度。因为我觉得他有属于自己的“傲娇劲儿”,可能其中某一点是契合余洒度这个角色的。后来在拍戏的过程中,发现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演员。
  Q:跟侯京健两次合作,怎么评价他,这两次有什么不同?
  A:太不一样了,时隔四年,我突然发现侯京健身上多了一些很宽厚的底蕴。因为四年之间,我没拍戏,但他拍了很多的戏,偶尔会有联系,又一次紧密合作就是这次《秋收起义》,我觉得四年里他成长了很多。他以前就是一个很认真的演员,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是没有变的,但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更为成熟了。他虽然年龄不是最长的,但他在剧中饰演毛委员,在这整个团队里就很自然地成为一个中心,甚至成了这帮年轻演员的“老大哥”的一个状态。他身上有一种凝聚力,其他演员对他的欣赏和信服自然融到了角色里,所以演员不仅是磨炼自己的演技,可能还要提高个人的素养,这很重要。
  Q:《秋收起义》中没有起用“流量型”演员,而是坚持选择更贴合人物气质的年轻演员,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A: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更习惯于、更愿意与优秀的演员包括优秀的年轻演员合作。其实,有很多年轻演员都很优秀,无论是他的演技、为人、对工作的态度都是完全能够胜任角色的。当年拍摄《恰同学少年》,我们选演员时,也一样面临质疑。但事实上,《恰同学少年》播出以后,年轻演员们被觀众们接受了,甚至表示了赞赏。所以,为什么不给年轻人机会呢?他们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并且能完成得很好。红与不红是一个机遇的问题,但是红与不红并不是评判一个好演员的唯一标准。也许他很长一段时间不红,但实际上,他一直都是一个好演员。
  谈拍摄:
  怀着初心与责任心把每一部作品拍好
  Q:在拍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很多困难?
  A:每个剧组在拍摄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我们组也不例外,比如资金的限制,现场发生的状况等等,那就要一一克服。比如,我们这里边角色众多,如果全部请后期配音的话,声音会比较重复。演员们参与原声配音都是非常积极的,甚至有的演员需要从其他拍摄现场赶回来参与配音。还有三湾改编开会那场戏,主要演员都在一个房间,从早上7点进场拍摄,一直拍到夜里3点,中间除了吃饭或者调整机位的时候下楼透口气,其余时间大家都很安静地坐着,整整坐了一天。那场戏主要的发言者是毛委员,其他这些演员几乎都是来搭戏的,但是他们都很认真、很投入,我觉得那天是一个考验。这批年轻演员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们把认真二字摆在前面,就是有责任心,接了角色就有担当,全力输出。
  Q:在拍摄《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年轻观众的喜好,加入一些年轻化的元素?
  A:当下来讲,影视的记录方式已经越来越先进了,颜色的还原度已经越来越高了,大家眼睛里已经越来越习惯了很好的品质的时候,在品质上不能够满足大家的审美要求的话,必然会遭到诟病,所以必须要考虑这一点。但我觉得精神上的共鸣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在做后期的时候,卢德铭牺牲的那一场戏,几个参与后期制作的女生也会跟着哭,一边哭一边剪辑。
  Q:你也做过多部红剧了,那你有考虑过红剧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A:这个命题对我来讲有点儿太大了,我只是一个导演,我能够掌握话语权或者话语权比较明确的地方可能就是拍摄现场了。我个人能做到的就是认认真真、本本分分怀着初心与责任心把每一部作品拍好。至于今后作品拍出来以后,交到观众面前或者是交到市场手里之后,不是我能左右的。我很少去考虑市场与作品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很ok啦。
  谈未来:
  钟爱真实历史事件、真实历史人物题材
  Q:你想通过这部剧,向观众传达一种怎样的正能量?
  A:首先,看了这部电视剧会形象生动、非常直观地了解秋收起义的过程,带有一定的“教科书”的作用,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历史知识,而且这些历史知识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其二,就是你看了这部剧,“跟随”革命先驱经历了这些事才知道,一个人面对挫折,一个年轻的政党面对挫折时会怎么做,是颓废沉沦下去,还是从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内心的力量重新站起来,实际上摸索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每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角度都不同,诉求也不同,怎么把这些人统一到一条路上来,看了之后你就知道了。可能看起来只是书中一个结论,但如果处在当时当刻,你处在这个过程中,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收获。
  Q:十年,现在来看更像是一个轮回,未来你还会继续专注拍摄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吗?
  A:并不是说我一定只拍这种题材,其实我也拍过别的。但是相对来讲,我比较钟爱真实历史事件、真实历史人物这类题材,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能演绎得过真实发生的,有的时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比你能够凭空想象的来的丰富得多。而且,它的矛盾冲突和时间的转折,都是有真实依据的,它不是编的,编的它难免会浮躁、离谱,而当你有真实的历史做根基的时候,那些故事如果拍好了才能真正打动人。
  (编辑:殷贝)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12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在中国票房横扫近15亿,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的24.3亿和《变形金刚4》的19.8亿,跃居内地票房第三名。而漫威用野心铺就的宏大宇宙,仅仅只展现出了冰山一角。在被迪士尼购买后,漫威被凯文·费奇带领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将一直蕴藏在美漫中的故事、精神、文化、哲学理念等等,传达到了全世界。而在电影逐渐形成体系之后,漫威也开始把触手伸向小荧屏。在这样的机
电视业界对“周播剧”的定义,一般是指一边拍摄一边播出,按照每周为周期播出的电视剧。  比如在周播剧盛行的欧美国家,“周播剧”这个概念不仅仅是针对播出周期下的定义,从拍摄、制作、宣传到播出周期,一系列的流程都跟日播剧完全不同。人们容易把周播剧简单理解为“按周播出”的电视剧,实则不然。“边拍边播”是“周播剧”的关键性特征,而内地“周播剧”只是在“播出周期”这一项上学到了“周播”。  首先周播剧对于国内
这些年,战争剧、古装剧、生活剧一直此消彼长交替盘踞电视荧屏,生活剧让我们爱上了很多“大叔”,古装剧献给我们很多“小鲜肉”,现在,从战争剧里走出了一个“男人帮”。郑昊就是其中的一位。  翻开郑昊的作品履历,就知道他为什么能被称为“军旅专业户”,他的《霓虹灯下的新哨兵》《革命到底》《红色摇篮》《中国远征军》,和前不久热播的《长沙保卫战》,都是军旅题材。多年的战争戏经验,让原本就军人习气十足的郑昊越发生
Q:新作品都在剧本阶段吧?都是原创作品,主要打造公司自有原创IP?  A:对,都是原创作品,都在剧本阶段,有的剧本做了2年多了。但是我不太满意,希望有更精彩的呈现。  Q:为什么不做大IP?相对来说会省力,而且还有原著粉丝的保障。  A:現在的影视市场风云变幻,渠道的改变、资本的进入等等,所以要更加有冷静的心态和精准的眼光面对当下。第一,我从来不会盲目跟风,什么挣钱干什么,活到这个岁数,我反倒不着
死忠粉儿大概都知道,应昊茗进入演艺圈后曾改过一次名字。  就如同娱乐圈里所有的俗套故事一样,有朋友请“大师”更名,陪坐的应昊茗却意外地换了一个名字。“我没有想过我要换个能红,能上位的名字。‘应昊茗’这三个字是爷爷留给我的,‘大师’看了一下觉得比我当时的名字更好,连钱都没收。”  但这种俗套故事却似乎都带着某些隐喻,换了名字的应昊茗虽然没有大红大紫,火箭般地飞升至流量顶端,却也一路顺风顺水起来。《古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前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比如在音乐产业中的粉丝购买歌星专辑、演唱会门票,以及明星所喜欢或代言的商品等。现在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束缚,粉丝经济被宽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多领域。商家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朋友圈、粉丝
壹、    蔡子玲握着双手坐在教室里,正看着外面的天空发呆,吴还忽然走到她身边,一边转动着手里的球,一边说:“怎么啦?蔡子玲?”  蔡子玲淡淡地“哦”了一声,说:“没什么啊!真的没什么!”可是,吴还的眼神并未从蔡子玲身上走开,吴还说:“蔡子玲,把你的手给我看看。”蔡子玲把手藏到身后,:“我为什么要给你看?”  吴还瞪了瞪眼睛,说:“蔡子玲,我是怕你的伤口被感染,还是去医院上点药吧!”  蔡子玲的眼
当“剩男剩女”这个话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丁克”家庭这个当下的社会敏感现象一跃成为了影视剧争相讨论的焦点,都市生活剧《夫妻那些事》正是这样一部围绕育儿话题所展开讨论的新兴题材电视剧。    生不生孩子  怕不怕“小三”  要不要幸福    导演:汪俊 编剧:高蓉蓉、于力、耿旭红   主演:陈数饰林君、黄磊饰唐鹏、梁静饰那依、李明珠饰唐母、王晴饰安娜、张雯饰苏珊、闾汉彪饰王长水、傅迦饰袁大头、汪
在信息化不断更迭的当下,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容也逐渐精品化、多元化,要想迅速抢占观众的眼球,除了需要优秀的幕后创作团队,宣发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近年来,由京城文化人钱俊和李军联手创建、素有“中国影视营销国家队”之称的君和传媒发展迅速。从老少咸宜的新《西游记》、享誉全球的《舌尖上的中国》,到近年来风靡海内外、网络播放量一百多亿的《克拉恋人》和现象级青春谍战剧《解密》,君和传媒以“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逐渐进入学者关注的视线。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的相关研究,发现话语从早期的职业教育扶贫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研究内容方面,职业教育扶贫重点关注域外经验与本土实践,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内容则较为集中。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既可发现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亦可对研究的走向进行基本的判断。  【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