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野下的“上海鲁迅”——1930年代中国文化图景中的“鲁迅意义”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下,20世纪30年代鲁迅的存在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30年代,在批判专制政治、反抗强权暴力的意义上,鲁迅最明显地与'帮忙——帮闲'文化迥然有别;在实现'自由——民主'权利、创造'自由——民主'文化的生命方式上,鲁迅也把自己与3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们区别开来;在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生存,同情和支持底层民众为求得基本生存权益而兴起的反抗运动的立场上,鲁迅把自己与拥有新兴知识、新式话语却抱持霸权意识、等级偏见的知识者们区别开来;面对
其他文献
2月14日,松溪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对2011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视察。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第一次将'少年'断裂于中国古代社会一条延续的家族血缘生命链,从此'少年'逐渐成为超越稳定家族链条之上的、有关于社会未来希望的象
本刊讯(记者陈美秋)3月19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暨机关召开大会,传达学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始
在“启蒙的文学”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长篇小说,其中以《子夜》、《家》和《骆驼祥子》为代表,一直被新文学史命名为“启蒙经典”。然而,如果我们从小说叙
2008,奥运之年,寄托着华夏振兴之梦,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对于办公外设市场而言,也依然会是风生水起的一年。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代表行动’,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保持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激发代表参与幸福思明建设的热情,为代表履职搭建优质平台。”谈及全区正在开展的“幸福
20世纪80年代往往被看作是'第二个五四时代',但两者如何勾连在一起的具体历史过程却很少得到讨论。本文尝试从'五四'接受史的角度,讨论有关'五四'的
周作人曾称自己的阅读与写作为'杂学',表现出对民间民俗文化以及野史笔记的持久兴趣,同时,他利用现代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的知识对历史文化中的大传统、小传统进行透
《灾难的岁月》是戴望舒最后一本诗集,收录25首诗。前9首诗写于游学法国后期到抗战前夕,为个人心境的抒写,其中交织着关于历史与个体,生与死,永恒和有限的人生沉思。后16首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界曾展开过一场范围广泛的新文学通俗化实践。这一创作潮流与20世纪的下层启蒙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和解放区文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赵树理,正是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