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czs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拜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治疗过程中出血发生率。

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PT及APT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TC、TG值均低于对照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患者治疗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33.33%(21/63)]低于对照组[41.27%(26/63)],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华法林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同时能显著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超高频电波刀(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LEEP术治疗的CIN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锥切术组和环切术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宫颈塑形效果、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锥切术组一次性治愈率(92.94%)与环切术组一次性治愈率(91.58%)比较
目的分析8~12周妊娠终止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结合钳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8~12周孕妇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单纯钳刮术,研究组行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联合钳刮术,比较两组终止妊娠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3.27±6.51)ml、手术时间为(6.10±1.12)min、术后出血量为(27.45±7.26
目的探讨DC-CIK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platinumEliteDL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植物状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植物状态患儿120例,按照患儿的康复治疗时间分为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组(A组,58例)和对照组(B组,62例),均给予综合促醒和康复治疗3个月,对比患儿康复治疗前,治疗1、3个月时脑电生理评估结果(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及植物状态评分。出院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运动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和乳腺癌伴绝经患者骨质疏松综合征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6例妇科肿瘤和40例乳腺癌伴绝经后骨质疏松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放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绝经后骨质疏松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
目的探讨基于胃肠动力调节的西沙必利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西沙必利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5 mg/d)、中剂量组(30 mg/d)和高剂量组(60 mg/d),每组46例,持续治疗8周,比较各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高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因椎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椎动脉夹层患者中头痛、颈部疼痛5例,突发言语障碍伴单侧肢体无力4例,出现Horner征1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确诊后给予规范的抗栓治疗,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前降低
合理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病死率和复发率,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特殊类型患者治疗策略的深入研究,以及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抗凝治疗有了众多进展。本文对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时程、特殊患者及抗凝药物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总结,望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目的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颏下岛状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的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同时评估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医院32例口腔癌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以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第四版(UW-QOL)进行评估分别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及带血管吻合的游离皮瓣进行颌面部缺损重建的口腔癌术后患者,经过测评得分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瓣
目的探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髌骨参数、髌股关节功能、并发症与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髌股合适角(CA)、髌骨倾斜角(PTA)与胫骨结节-滑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