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松辽平原的北国春城长春市区的西北部,有一个叫岳家村的地方,随着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春潮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涌动,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人们已不再是“面朝黑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不赚钱”的农民形象,而是教学展示了“一心一意奔小康,共同踏上致富路的”新一代农民风采。在这当中,有一个叫刘景臣的农民,堪称新时期新农民形象的代表。
挫折,铸就了我坚强的性格;困难,锤炼了我不屈的意志
今年45岁的刘景臣出生在那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动荡年代,小景臣三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庭比较困难,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在家。1983年春,刘景臣家里分了8亩6分地。面对着属于自己的土地,他有些不知所措。他要在这块土地上做文章,可这文章该怎么做?他陷入了深思。1984年3月,为这个家操劳一生的父亲离他而去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看病给他扔下了12000元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依靠。当时他真的有些支撑不住了,他望着一家人脸上的愁容,看着母亲那期待的目光,他没有倒下。他开始琢磨,要想让家庭彻底摆脱贫困,必须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他想到过买客车搞客运,也想到过饲养蛋鸡,可都由于成本太高而未能如愿。最后,他选择了种植葡萄。这是他经过了周密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于是,1985年春天,他求亲靠友借了1200元钱,在吉林市买了800棵葡萄苗,连同着他的希望栽到了地里。葡萄苗在一天天的长大,伴随着喜悦,问题和困难也来了。一是自己身体不好,二是不懂得管理,三是不掌握技术。这三个问题每个都在困扰着他,栽苗、除草、施肥、剪枝、立桩、架线,即使是正常人也是很难支撑的,何况他这个腿脚不好的人呢。他每天天一亮就来到葡萄园,天黑才回去。由于栽葡萄的第一年雨水较大,地里的草比苗高。他累得常常趴在地上拔草,然后爬着把草运出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战胜了草荒。到了秋天,难题又来了。葡萄在北方是需要防寒的,800棵葡萄秧至少需要挖一百四、五十方土来掩埋,可凭他的身体来完成这么大的土方量是无论如何也干不了的。无奈之下,为了减少劳动量,他流着眼泪忍痛拔掉了400棵活生生的葡萄苗。第二年春天,葡萄苗起土后就得上架,当时没有架杆,他就用秫秆绑在一起,没有铁线,他就用打包带拉上用。镇残联知道他的情况后,给他送来了架杆,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不仅使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而且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从此,共产党就成了他战胜困难的法宝。
历经三年耕耘苦,换来满园果飘香。1987年秋天,葡萄上市了,当年获利3700多元。这使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以后,他的葡萄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从1988年开始,每年的收入都在15000元以上,而且逐年增加。还清了债务,盖了新房,又娶了新娘。他成功了,人们不再看不起他,而是开始敬重他了。有人曾经问他,你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怎么就没把你压垮呢?他说:“每当我遇到难处的时候,我就会把它当作是一种考验。无论做什么,坎坷总会有的,是挫折,铸就了我坚强的性格;是困难,锤炼了我不屈的意志。我想,只要坚定信念,想干,总会成功的”。
知识,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追求,带我走向富裕的殿堂
刘景臣在经营葡萄生产过程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蛮干、硬干,干不出名堂,只有科技加信息再加勤奋,才能干出成效。为了掌握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培养优良品种,创名优品牌,开拓市场空间,刘景臣博览专业书籍,四处拜师学艺,深入田间试验,不断探索创新。几年来,他不仅投入了近十万元的资金,同时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1989年秋天,刘景臣千辛万苦地来到黑龙江一个果树农场,学习葡萄疏粒技术,当他向农场主说明来意时,本以为会得到热情的帮助和支持,谁知这位葡萄大王却轻蔑地说:“就你这瘸腿吧叽的样儿还能栽葡萄,老实在家呆着得了”。听了这话,刘景臣气愤极了,“你不教我,我也一定要学到技术,记住,将来我一定要超过你!”说完转身就走。凭着这一股执著的劲头,刘景臣先后来到扶余、公主岭、榆树、辽宁等地拜师学艺。为了学到技术,他开始变聪明了,每到一处,总是先以洽谈生意、购置树苗为由走进葡萄园,偷偷地看,默默地记,仔细地琢磨,再通过自己看书学习,潜心研究,逐步掌握了许多技能。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多年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的巨丰葡萄越来越不被看好。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刘景臣开始着手研究引进新品种藤稔葡萄。他最初引进了100棵藤稔,虽经一次次的反复试验,但都由于品种特性和核心技术很难掌握,怎么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他决心南下河北拜师取经。他通过反复研究试验,掌握了这一品种的特点及一整套管理办法。到了秋天,一串串令人陶醉的乒乓球般大小的葡萄挂满了葡萄架,并开始走进了市场。在农博会展销期间,藤稔葡萄几乎征服了所有参观的人,有的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断地用手去触摸,确认是真的后,便纷纷争相购买,结果每公斤20元的价格还供不应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葡萄质量,刘景臣积极探索,在用药、生产、包装等方面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了保持地力和无公害生产,他从不使用化肥,每年他都积攒很多农家肥,用作基肥。他研究推广的葡萄袋装化生产技术,虽然劳动量增加了许多,但产品质量和安全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1999年岳家村注册的“净珠”牌葡萄,荣获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商标证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由于刘景臣的突出贡献,2000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的刘景臣,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他的思维观念中,不仅具有中国农民与生俱来的质朴、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更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观念、诚信品德和创新精神。为了掌握信息,了解市场,他购置了电脑。科技书籍和互联网络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他不仅掌握了许多先进技术,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势下,产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靠集约化经营和产业优势,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产品必须不断创新,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富含科技附加值,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葡萄产前苗木繁杂、以次充好,产中技术不规范,产品销售相互压价、欺骗客商等问题,他带头组建了农民文明致富协会,统一购苗、统一技术、统一价格,把数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今,他富了。当有人问他有什么窍门时,他总是说:“是知识给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追求带我走进了致富的殿堂。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一个没有追求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自富,只是成功的一半;共富,才是成功的全部
作为一名残疾人,也许他的力量很有限,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全部技术与爱心无私地奉献出来,这种力量是无限的。就是靠的这种力量,他带领大家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刘景臣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有的农民想栽葡萄又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一时不敢行动,便试探着找到刘景臣。每次刘景臣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介绍给大家。
刘景臣本身是个残疾人,他知道残疾人的难处,所以他把扶持残疾人脱贫放在帮扶对象的首位。邻居王精士,妻子残疾,自己有病,一个孩子长得又小又瘦,日子过得吃了上顿没下顿,谁看了谁跟着发愁。为了改变他家的状况,刘景臣在自己还没有完全脱贫的情况下,掏钱为他购买了400株葡萄苗,主动帮他规划葡萄园,又手把手地教他管理技术。经过两家人的共同努力,3年后,王精士的葡萄获得了丰收。由于王精士掌握了致富技术,又勤劳肯干,现在已经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村民王长明可不那么容易扶持,他眼睛不好又智力低下,妻子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家里穷得叮当响。帮助他家脱贫可真难为了刘景臣,男人笨得什么也学不会,女人在家张口喘,抱养的女孩那时正在上小学。刘景臣为他买来葡萄苗,指导他栽上,教他怎样管理。可他到现在还是离不开刘景臣,栽植葡萄十来年,今天干啥,明天干啥,都得刘景臣为他安排。到了秋天,即使自己的葡萄不卖,刘景臣也得张罗着先把王长明的葡萄卖出去,上秤、算帐、收钱、找买主,哪个环节也离不开他。在刘景臣的无私帮助下,就是这样的人家两年前还盖上了三间砖瓦房。几年来,刘景臣先后帮助十四、五户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在刘景臣的带动下,全村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岳家村东小溪屯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屯,整个岳家村共栽植了10多个品种的50万株葡萄,全村370多户通过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仅种植葡萄一项人均就增收1000多元。
由于刘景臣工作出色,2006年他被合心镇党委任命为岳家村葡萄协会党支部书记,2007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他带领大家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岳家村的葡萄协会已经注册更名为长春市岳家净珠葡萄基地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基地规模,正朝着集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方向发展。
现在,刘景臣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要在葡萄产品包装、储藏、运输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他相信经过努力定会把葡萄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在他的心里,自富,只是成功的一半;共富,才是成功的全部。他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进入小康社会。
刘景臣的努力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几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技特派员;省优秀农村科技能人;首届长春市五四青年红旗奖章,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乡土拔尖人才、长春市党员创业之星;长春市科普惠农工作先进个人;绿园区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挫折,铸就了我坚强的性格;困难,锤炼了我不屈的意志
今年45岁的刘景臣出生在那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动荡年代,小景臣三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庭比较困难,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在家。1983年春,刘景臣家里分了8亩6分地。面对着属于自己的土地,他有些不知所措。他要在这块土地上做文章,可这文章该怎么做?他陷入了深思。1984年3月,为这个家操劳一生的父亲离他而去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看病给他扔下了12000元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依靠。当时他真的有些支撑不住了,他望着一家人脸上的愁容,看着母亲那期待的目光,他没有倒下。他开始琢磨,要想让家庭彻底摆脱贫困,必须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他想到过买客车搞客运,也想到过饲养蛋鸡,可都由于成本太高而未能如愿。最后,他选择了种植葡萄。这是他经过了周密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于是,1985年春天,他求亲靠友借了1200元钱,在吉林市买了800棵葡萄苗,连同着他的希望栽到了地里。葡萄苗在一天天的长大,伴随着喜悦,问题和困难也来了。一是自己身体不好,二是不懂得管理,三是不掌握技术。这三个问题每个都在困扰着他,栽苗、除草、施肥、剪枝、立桩、架线,即使是正常人也是很难支撑的,何况他这个腿脚不好的人呢。他每天天一亮就来到葡萄园,天黑才回去。由于栽葡萄的第一年雨水较大,地里的草比苗高。他累得常常趴在地上拔草,然后爬着把草运出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战胜了草荒。到了秋天,难题又来了。葡萄在北方是需要防寒的,800棵葡萄秧至少需要挖一百四、五十方土来掩埋,可凭他的身体来完成这么大的土方量是无论如何也干不了的。无奈之下,为了减少劳动量,他流着眼泪忍痛拔掉了400棵活生生的葡萄苗。第二年春天,葡萄苗起土后就得上架,当时没有架杆,他就用秫秆绑在一起,没有铁线,他就用打包带拉上用。镇残联知道他的情况后,给他送来了架杆,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不仅使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而且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从此,共产党就成了他战胜困难的法宝。
历经三年耕耘苦,换来满园果飘香。1987年秋天,葡萄上市了,当年获利3700多元。这使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以后,他的葡萄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从1988年开始,每年的收入都在15000元以上,而且逐年增加。还清了债务,盖了新房,又娶了新娘。他成功了,人们不再看不起他,而是开始敬重他了。有人曾经问他,你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怎么就没把你压垮呢?他说:“每当我遇到难处的时候,我就会把它当作是一种考验。无论做什么,坎坷总会有的,是挫折,铸就了我坚强的性格;是困难,锤炼了我不屈的意志。我想,只要坚定信念,想干,总会成功的”。
知识,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追求,带我走向富裕的殿堂
刘景臣在经营葡萄生产过程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蛮干、硬干,干不出名堂,只有科技加信息再加勤奋,才能干出成效。为了掌握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培养优良品种,创名优品牌,开拓市场空间,刘景臣博览专业书籍,四处拜师学艺,深入田间试验,不断探索创新。几年来,他不仅投入了近十万元的资金,同时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1989年秋天,刘景臣千辛万苦地来到黑龙江一个果树农场,学习葡萄疏粒技术,当他向农场主说明来意时,本以为会得到热情的帮助和支持,谁知这位葡萄大王却轻蔑地说:“就你这瘸腿吧叽的样儿还能栽葡萄,老实在家呆着得了”。听了这话,刘景臣气愤极了,“你不教我,我也一定要学到技术,记住,将来我一定要超过你!”说完转身就走。凭着这一股执著的劲头,刘景臣先后来到扶余、公主岭、榆树、辽宁等地拜师学艺。为了学到技术,他开始变聪明了,每到一处,总是先以洽谈生意、购置树苗为由走进葡萄园,偷偷地看,默默地记,仔细地琢磨,再通过自己看书学习,潜心研究,逐步掌握了许多技能。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多年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的巨丰葡萄越来越不被看好。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刘景臣开始着手研究引进新品种藤稔葡萄。他最初引进了100棵藤稔,虽经一次次的反复试验,但都由于品种特性和核心技术很难掌握,怎么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他决心南下河北拜师取经。他通过反复研究试验,掌握了这一品种的特点及一整套管理办法。到了秋天,一串串令人陶醉的乒乓球般大小的葡萄挂满了葡萄架,并开始走进了市场。在农博会展销期间,藤稔葡萄几乎征服了所有参观的人,有的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断地用手去触摸,确认是真的后,便纷纷争相购买,结果每公斤20元的价格还供不应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葡萄质量,刘景臣积极探索,在用药、生产、包装等方面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了保持地力和无公害生产,他从不使用化肥,每年他都积攒很多农家肥,用作基肥。他研究推广的葡萄袋装化生产技术,虽然劳动量增加了许多,但产品质量和安全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1999年岳家村注册的“净珠”牌葡萄,荣获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商标证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由于刘景臣的突出贡献,2000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的刘景臣,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他的思维观念中,不仅具有中国农民与生俱来的质朴、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更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观念、诚信品德和创新精神。为了掌握信息,了解市场,他购置了电脑。科技书籍和互联网络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他不仅掌握了许多先进技术,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势下,产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靠集约化经营和产业优势,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产品必须不断创新,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富含科技附加值,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葡萄产前苗木繁杂、以次充好,产中技术不规范,产品销售相互压价、欺骗客商等问题,他带头组建了农民文明致富协会,统一购苗、统一技术、统一价格,把数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今,他富了。当有人问他有什么窍门时,他总是说:“是知识给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追求带我走进了致富的殿堂。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一个没有追求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自富,只是成功的一半;共富,才是成功的全部
作为一名残疾人,也许他的力量很有限,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全部技术与爱心无私地奉献出来,这种力量是无限的。就是靠的这种力量,他带领大家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刘景臣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有的农民想栽葡萄又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一时不敢行动,便试探着找到刘景臣。每次刘景臣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介绍给大家。
刘景臣本身是个残疾人,他知道残疾人的难处,所以他把扶持残疾人脱贫放在帮扶对象的首位。邻居王精士,妻子残疾,自己有病,一个孩子长得又小又瘦,日子过得吃了上顿没下顿,谁看了谁跟着发愁。为了改变他家的状况,刘景臣在自己还没有完全脱贫的情况下,掏钱为他购买了400株葡萄苗,主动帮他规划葡萄园,又手把手地教他管理技术。经过两家人的共同努力,3年后,王精士的葡萄获得了丰收。由于王精士掌握了致富技术,又勤劳肯干,现在已经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村民王长明可不那么容易扶持,他眼睛不好又智力低下,妻子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家里穷得叮当响。帮助他家脱贫可真难为了刘景臣,男人笨得什么也学不会,女人在家张口喘,抱养的女孩那时正在上小学。刘景臣为他买来葡萄苗,指导他栽上,教他怎样管理。可他到现在还是离不开刘景臣,栽植葡萄十来年,今天干啥,明天干啥,都得刘景臣为他安排。到了秋天,即使自己的葡萄不卖,刘景臣也得张罗着先把王长明的葡萄卖出去,上秤、算帐、收钱、找买主,哪个环节也离不开他。在刘景臣的无私帮助下,就是这样的人家两年前还盖上了三间砖瓦房。几年来,刘景臣先后帮助十四、五户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在刘景臣的带动下,全村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岳家村东小溪屯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屯,整个岳家村共栽植了10多个品种的50万株葡萄,全村370多户通过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仅种植葡萄一项人均就增收1000多元。
由于刘景臣工作出色,2006年他被合心镇党委任命为岳家村葡萄协会党支部书记,2007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他带领大家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岳家村的葡萄协会已经注册更名为长春市岳家净珠葡萄基地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基地规模,正朝着集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方向发展。
现在,刘景臣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要在葡萄产品包装、储藏、运输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他相信经过努力定会把葡萄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在他的心里,自富,只是成功的一半;共富,才是成功的全部。他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进入小康社会。
刘景臣的努力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几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技特派员;省优秀农村科技能人;首届长春市五四青年红旗奖章,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乡土拔尖人才、长春市党员创业之星;长春市科普惠农工作先进个人;绿园区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