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校园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在分析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问题;对策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依然严峻。优质的教学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或少数学校,如何打破地域格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难题。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突破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所以,加快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实现数字化校园,对于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意义重大。
2、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精品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网络传播为途径,对于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及普及,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极为有利。
3、有利于扩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均需要受教育者到固定的场地接受教育,一些工作繁忙的社会从业人员由于时间限制而对再教育一拖再拖。为此,如何高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被提上日程。网络精品课程实行网上授课模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以不断充实自己,不仅扩宽了学习渠道,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走过了11年的历程,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数量上取得一定突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取得一些创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不尽合理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既有主讲教师又有辅助教师;团队教师有参加教学改革、课程研究改革的经过鉴定的阶段性成果。如此的教师团队结构有利于起到以老带新,实现课程连续建设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部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构成不尽合理,缺少高职称教师,年轻教师较多,教学工作经验不足,科研成果不丰富,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另外,由于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对于一些学科前沿的知识不够了解,在科研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动力不足。
2、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不够完善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直接影响精品课程的质量。而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相关教材,其次便是教师团队对相关知识的最新科研成果。所以,教材更新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及实用性,进行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网中部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调查发现,部分课程由于受讲授时间限制,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说明,导致学习者不能完整的获取相关知识。精品课程选用教材过于陈旧,授课内容中的前沿知识在课本中无法找到,教材建设比较落后。网站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多数是在上传之后再没有进行更新和维护,部分课程资料经常出现打不开的情况,而且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获得相应的解答,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多样化,实现因材施教,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纵观已建设完整的网络精品课程,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零互动课堂教学随处可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甚至一些精品课程虽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了网络课件、电子视频的创作,但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搬家,内容多以文字为主,缺少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以灌输为主,缺少引导性、互动性的交流与讨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精品课程教师团队技术不过关,不能顺利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课件、视频的自作,在精品课程视频录制过程中,流于模式,缺乏大胆的创新,导致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上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4、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是监督网络精品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保障。目前,我国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大漏洞,表现在:第一,监管不到位,对于国家级、省级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基本上是一审终审制,对于网络课程资源后期的完善和更新缺少监管;第二,网络精品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对于网络精品课程的评价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自身的在线评价,缺少对于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同伴的评价,尤其缺少过程评价;第三,网站资源维护不到位,部分网络精品课程视频资源无法打开,甚至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提升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有效策略
针对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采取如下措施:
1、培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指出,"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青年教师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为此使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以科研辅助教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应形成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培养经费投入,提供外出交流机会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2、改革教学内容,同步教材建设
要建设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是能够反应和吸收学科领域的新成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科学性与实效性并举的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更新教材也至关重要,可采用电子教材优先出版的方式,做到相关学科教材的同步更新。
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通过转变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打造生动课堂,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情景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情景、案例启发等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的设计与导入,使课堂变的更加与时俱进,生動活泼,枯燥单板的课程内容变的更加生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4、建设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要建设一流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精品课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设计精品课程网站,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完整性和新颖性;其次,要加大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网络精品课程负责人,有资金对课程进行后期的补充很更新;再次,完善网络精品课程的评价机制,对于后期维护不到位,知识更新不及时、学习者评价较差的精品课程实行淘汰制,同时对于优秀的网络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詹云军,袁艳斌,黄解军,张晓盼.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优化升级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雷经国.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作者简介:曹会娟(1986-),女,河北晋州人,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方面的研究;王树武(1984-),男,内蒙古集宁人,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问题;对策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依然严峻。优质的教学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或少数学校,如何打破地域格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难题。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突破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所以,加快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实现数字化校园,对于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意义重大。
2、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精品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网络传播为途径,对于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及普及,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极为有利。
3、有利于扩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均需要受教育者到固定的场地接受教育,一些工作繁忙的社会从业人员由于时间限制而对再教育一拖再拖。为此,如何高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被提上日程。网络精品课程实行网上授课模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以不断充实自己,不仅扩宽了学习渠道,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走过了11年的历程,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数量上取得一定突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取得一些创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不尽合理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既有主讲教师又有辅助教师;团队教师有参加教学改革、课程研究改革的经过鉴定的阶段性成果。如此的教师团队结构有利于起到以老带新,实现课程连续建设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部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构成不尽合理,缺少高职称教师,年轻教师较多,教学工作经验不足,科研成果不丰富,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另外,由于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对于一些学科前沿的知识不够了解,在科研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动力不足。
2、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不够完善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直接影响精品课程的质量。而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相关教材,其次便是教师团队对相关知识的最新科研成果。所以,教材更新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及实用性,进行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网中部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调查发现,部分课程由于受讲授时间限制,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说明,导致学习者不能完整的获取相关知识。精品课程选用教材过于陈旧,授课内容中的前沿知识在课本中无法找到,教材建设比较落后。网站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多数是在上传之后再没有进行更新和维护,部分课程资料经常出现打不开的情况,而且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获得相应的解答,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多样化,实现因材施教,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纵观已建设完整的网络精品课程,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零互动课堂教学随处可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甚至一些精品课程虽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了网络课件、电子视频的创作,但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搬家,内容多以文字为主,缺少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以灌输为主,缺少引导性、互动性的交流与讨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精品课程教师团队技术不过关,不能顺利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课件、视频的自作,在精品课程视频录制过程中,流于模式,缺乏大胆的创新,导致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上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4、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是监督网络精品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保障。目前,我国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大漏洞,表现在:第一,监管不到位,对于国家级、省级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基本上是一审终审制,对于网络课程资源后期的完善和更新缺少监管;第二,网络精品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对于网络精品课程的评价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自身的在线评价,缺少对于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同伴的评价,尤其缺少过程评价;第三,网站资源维护不到位,部分网络精品课程视频资源无法打开,甚至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提升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有效策略
针对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采取如下措施:
1、培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指出,"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青年教师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为此使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以科研辅助教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应形成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培养经费投入,提供外出交流机会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2、改革教学内容,同步教材建设
要建设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是能够反应和吸收学科领域的新成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科学性与实效性并举的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更新教材也至关重要,可采用电子教材优先出版的方式,做到相关学科教材的同步更新。
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通过转变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打造生动课堂,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情景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情景、案例启发等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的设计与导入,使课堂变的更加与时俱进,生動活泼,枯燥单板的课程内容变的更加生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4、建设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要建设一流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精品课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设计精品课程网站,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完整性和新颖性;其次,要加大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网络精品课程负责人,有资金对课程进行后期的补充很更新;再次,完善网络精品课程的评价机制,对于后期维护不到位,知识更新不及时、学习者评价较差的精品课程实行淘汰制,同时对于优秀的网络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詹云军,袁艳斌,黄解军,张晓盼.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优化升级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雷经国.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作者简介:曹会娟(1986-),女,河北晋州人,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方面的研究;王树武(1984-),男,内蒙古集宁人,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