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什锦,叫我如何不想它(外一章)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家常凉菜是一年四季都吃的。早在一二十年前,东北的冬天里是见不到新鲜蔬菜的,那时凉拌菜只有老三样——白菜、粉丝、干豆腐(千张)。苍白而又缺少美感。
  每到春夏之际,枯萎了一冬的东北人家的餐桌上开始显露出绿色,凉菜里也注入了鲜活的内容。烫过的菠菜娇绿娇绿的,冒着浆的黄瓜丝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再辅以嫩得像初生婴儿般的绿豆芽菜,胡萝卜丝的颜色虽显得有点张扬,却可以使整盘菜都生动得跳跃起来。九十年代,从前用的粉丝进化成了粉皮,也有的地方叫拉皮,制作工序我不懂,但比粉丝有韧性,更筋道。市场上有专门做这生意的。
  基本材料大体如此,这样一点儿,那样一点儿,盘子装不下,也不好搅拌,只能将它们一样一样码在盆里,如果稍不留神,备用的菜太多,盆里就冒了尖。不要担心吃不掉,这东西,吃饱了再吃几口也无妨。
  凉拌菜的调料是这道菜的灵魂。东北不产麻油,南方运过去的麻油都在20元钱左右一斤,所以,不可以太奢侈,只要在上面点那么一两滴就可以了。想来,当时的香味并非味觉上的,更多的来自于心理。不过,如果切些瘦肉丝,在豆油锅里炒成金黄色,撒上少许花椒粉,淋到菜上,同样香气扑鼻。然后,加上盐、味精、蒜泥、醋。啊哈,成了!
  而这道菜,要在一定背景下才会吃出感觉。
  啥背景呢?东北的春天的风,绝不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它是肆虐的、晦涩的,灰尘无孔不入,让人焦躁得提不起胃口。
  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开两次运动会,每次要开两三天。一次是学校组织的,还有一次是市里组织的,由中小学生们捧场。孩子们虽然快乐无比,但是在那个春风还未刮尽,骄阳已经爬上来的季节,在户外折腾那么几天,无论是谁,都会变得灰头土脸。做教师的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从郊区的运动场步行回到家里,迎接我们的常常是很少下厨的父亲精心制作的凉拌菜,外加每人一只咸鸭蛋。清凉、爽口的记忆一直深刻到今天。
  东北的“家常凉菜”到了合肥,被称为“东北什锦”。什么时候什么人引进的,又是什么人赋予它这个美丽的名称,无从考证。
  南方所选用的材料略有变化,每一家酒店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有的偏甜,有的重酸,但始终坚持走“东北特色”的路子。开始只有到了饭店才会点上一道慢慢品尝,后来每当我身体疲乏、食欲不振时,尤其当天气一日日变得燥热难耐,吃什么都难以提起兴致时,我就自己动手,根据个人喜好加工制作。那种感觉,真像回家。
  合肥的天气已渐渐酷热了,又到了吃“东北什锦”的季节。叫我如何不想它?
  如果你也心动了,那就赶快行动吧。不过,我还要交代一下,最好再买一只玻璃容器,就像你透明的心,盛着一季的清凉,换回那些全家人记忆犹新的好日子。
  
  因为行走我们相逢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赶路,赶成长的路,赶生存的路,赶情感的路,风尘仆仆,义无返顾。可不可以说,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朝拜?太阳底下最有光芒的运动,用生命的资源去开发去创造,如耕牛拓荒,如盘古开天。一路坎坷,也一路高歌;一路辛苦,也一路幸福。起初我们并不知道路向何方,只是前面有车后面有辙,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小小的我们怯生生地迈出了步伐。这一去,就是一生。当赶路的年龄积攒到足够回首往事的时候,生命中那些重要过或者无足轻重的面孔就开始被沉甸甸地感念着、牵挂着,偶尔也会发出一声叹息。每张面孔的后面,都能扯出一大段背景故事,或清晰或模糊,或温情或冷峻,或天高云淡,或浊浪排空……因了他们,我们的人生便有了张和弛,冷与暖,爱与恨,才被累积成浓墨重彩的大部头。
  我们都在赶路,每日与我们摩肩接踵匆匆一遇者不计其数,大概很少有人幻想会与马路上的陌生人成为朋友。但是当那种叫做缘分的东西来了的时候,你会惊叹生活是多么神奇。
  十几年前,我的脚步还没有流浪到合肥,每天穿行于家与单位的两点一线间,来来往往,熟悉的并不仅仅是风景,经常不期而遇几张面孔,于是那段路上,春夏秋冬重复着陌生的熟悉。
  多年以后,我在合肥安家落户,某日朋友引见一女孩,事先告之我们拥有同一个故乡。及至相见,觉得似曾相识,在记忆中苦苦搜索,眼前忽地一亮,我们曾经在我的两点一线间相向而行。只是,那时候她年纪尚小,自然不会记得我了,可如今她还没有改变多少当初的模样。是她,没错。当年仅以路人的身份,我们没理由相识。我离开了家乡,奔一份感情,后来她也千里迢迢求学至此,终于在那个冬天的那个下午,我们“重逢”了。
  少有人把交朋结友当作目标的,然而在某一过程中,“相同羽毛的鸟总会聚在一起的”,于是大家搀扶着,鼓励着向前走,有的成了一辈子的朋友,还有些人,相携一程后各奔东西。
  失之交臂说起来有点莫名的伤感,但是缘分这东西,不知道你信不信。我信。缘分不是抓住不放,也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缘分是必然的行走中偶然的碰撞。有的人与人之间彼此撞击起来声如废铜烂铁,听不到悦耳的音韵,索性由它去好了。只要在路上,只要肯付出真诚,何愁前路无知己!
  飞机在夜色中经过广州上空时,舷窗外是一片炫目的灯火,美得使人想就此坠落。这座城市生活着我的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不知哪盏灯点亮了他的生活,使他彼时的行踪充满了神秘。
  每个城市对于我们都存在亲疏远近,那是由那座城市是否有我们相熟的人决定的。所以,即使我从未到过广州,它也是温暖的,亲切的。第二日发信息给这位朋友:“昨晚在广州上空与你擦肩而过。”朋友回复:“很高兴与你相逢,遗憾的却是,这种相逢是地对空式的。”两个想象力丰富的家伙就这样相逢在茫茫宇宙中。
  如此大气的相逢,我甚为感动,我断定这份友谊从此囊天括地。
  由于写作的关系,我结识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们是行走在文字中相识的,这是精神上的行走,是灵魂的攀升。灵魂自然是生长在高处的,那些来自文字中的朋友也必定居于高处,他们的才华、勤奋和成绩让我仰视,他们思考人生、关注社会,诚挚地对待朋友,像我周围有着健康的空气。我着实应该庆幸,本来平淡的日子,因为这些喜欢玩文字的人而寂寞地热闹着,仿佛此时此刻,每敲下一段话,就会想到朋友们正躲在某个角落聆听。冬夜好冷,但是矗立在眼前的文字像一堵温暖的墙,遮起了那些看不见的风和雨。
  文字在交往中成了载体,是不是可以说成“文字搭台,友情唱戏”?当然可以,而且达到双赢的效果最好不过。
  我在一个秋阳暖暖的下午,泡了一杯绿茶,静观茶起茶落,缕缕茶香中想起一位在路上的朋友,笔下缓缓流出一句话:“路不远,把心当天地;水无情,有茶自然浓。”亲爱的朋友,就让我们在灵魂的高处握握手,说一声:“你好!认识你,真好。”
  有形无形的行走走出了天高地远,
  这样那样的相逢支撑着心灵。
  看天地间白云在行走,它与群山有约;
  大雁在行走,它与春天有约;
  地球在行走,它与光阴有约;
  历史在行走,它与未来有约;
  我在行走,我的微笑与你有约。
  因为行走,我们必然相逢,就在下一个路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旁腺激素对兔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将30只试验用日本大耳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只,对两组研究对象每日分别注射甲状旁腺激素和PTH,为期30d
目的:分析探讨对于急腹症的急诊在临床上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急腹症患者,将这70例患者中35例进行常规急诊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35例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本文以江浙沪23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提取相关变量并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外汇风险规避指数,测度企业外汇风险规避的程度.研究显示,中小板企业深入管理风险的意愿较低,经
目的: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将108位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54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儿分别采取炎琥宁10mg,(k
在青春过去以后,我们才学会思考青春.有时忍不住想,这到底是迟来的醒悟还是迟来的幸福?那是不是一生走到要终结,才可以看明白一生的所有?
吾本天资愚钝,在复读苦熬之中侥幸跨入吾县一高之校门,欣欣然,飘飘然,便与那几个当年同录的老友每日里遛操场,逛书店,谈三皇,论古今,意兴豪放、招摇过市地在一高混了起来。一高在吾县地位颇高,当与北大在中国的位置比肩。当时曾经流行一时的说法是:进了一高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上大学不用愁了。也许是初来贵地的新鲜感和自豪感支撑着吧,第一年就这样在高高兴兴快快乐乐中过得稀里糊涂乱七八糟。等到最后考试完了,才知道平
目的: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作出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皮肤科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
一 丁克家庭,誓将浪漫进行到底     10年前,我和赵唯还都是城市中的新新人类。我是公司的业务主管,赵唯是电视台记者,我们有着不低的收入,又有一定的知识,接触的当然也都是最新的一些观念。还在恋爱的时候,我们就一拍即合:将来不要孩子,做个彻彻底底的“丁克”。当时,“丁克”这词还刚从国外传入不久,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DINK,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