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气功用探微

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其补气作用突出,有“补气圣药”之称.该文通过总结黄芪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对其功效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类总结,探讨黄芪补气功用的特点,为黄芪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实施人工流产后避孕(PAC)服务优化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分析2019年2-4月采用标准化PAC流程和2020年2-4月采用优化策略后长效可逆避孕措施(LARC)人工流产术后即刻落实情况.结果:2019年2-4月和2020年2-4月人工流产手术在妇科门诊手术占比分别为78.9%(709/899)、75.5%(764/1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工流产占比分别为46.8%(332/709)、40.1%(306/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RC即刻落实
目的:探索脑卒中偏瘫患者水中平板步行过程中步态参数及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分别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UWTT)及陆地步行(LW)过程中,采用无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表面肌电图系统同步采集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空参数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在自感轻松地用力状态下,脑卒中患者UWTT过程中步频、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双侧步长差及患侧下肢摆动相百分比(SP%)均显著降低于LW(均P<0.05),步行周期显著高于LW(P<0.05);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及双侧摆动相百分比之差未见显著差异.在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面,UWTT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大鼠海马区脑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及行为学的影响作用.方法:55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非干预模型组、高压氧组、康复训练组及联合干预组,每组各10只,备用大鼠5只.非干预模型组、高压氧组、康复训练组、联合干预组大鼠采用胶原酶Ⅶ注射建立脑出血模型,高压氧组、康复训练组均于术后第3天分别开始行高压氧、康复训练,联合干预组包括以上干预.干预第7天及第14天,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行神经行为学Longa评分,评分完毕取海马区行免疫组化法Bec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肺功能及呼吸困难(mMRC)分级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持续6周.统计2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响应频率(Fres)、5Hz振荡频率下的气道阻力(R5)、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AD患者18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接受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日常照护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采用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BPSD)发生率、抗精神病药物服药率、再住院率评估患者的整体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
目的:研究整体式新型肩关节悬吊衣在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GHS)住院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穿戴整体式新型肩关节悬吊衣(此创新已申报国家专利且已通过),对照组患者佩戴普通肩吊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目测类比量表(VAS)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测量患者坐位患肩肩峰至肱骨头中点的垂直距离间距(AHI),评估半脱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研究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HIIT)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HIIT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CME)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宣教及规范药物治疗;HI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为期12周的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CME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持续12周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治疗前后评估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
平衡能力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与姿势、转移及运动控制有关.平衡功能受损常表现为坐立不稳、转移及步行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1].据统计,近年来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60%~70%[2],其中约83%遗留有平衡功能障碍[3-4],极大地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平衡功能的提高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根本,因此平衡康复尤为重要[5].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传统康复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今患者的康复需求,智能设备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康复领域的研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和骨骼问题[1].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死胎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然而脑瘫发病率呈现不减反增的趋势.根据较新的文献报道,中国0~6岁脑瘫的患病率为0.23%,海外2~17岁脑瘫患病率为0.29%[2-3].虽然儿童脑性瘫痪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但如果没有得到适时适当的治疗介入,患儿依旧可能会表现为生活能力不足、无法生活自理,更甚者会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十年中,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每年大约有240万新增病例[1],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8.3%[2].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肢体运动、言语、认知、感觉等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康复治疗是促进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一大医学手段,脑卒中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重返生活和工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