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新型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几年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为适应独立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状况,英语专业的专业课英美文学也应得到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从介绍文艺批评理论知识和比较文学理论、讲究细读方法、提倡合作型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以及灵活化和多样化的评估方式等方面来比较圆满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2-0084- 02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规模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是新型的民办大学, 能够有效地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金组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多样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短短几年里,独立学院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07年5月统计,中国有独立学院318所,约占高校总数的1/3。[1]因此,创新性地研究独立学院各院系开设课程的独特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初步探索。
1 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其大致分为精英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种。[2]一般而言,精英型高等教育主要由研究型高校承担,其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高等教育主要由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承担,其培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技能型高等教育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育具有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型本科高等学校,以本科生教育为主要任务,少数院校也承担有部分专科生的培养任务,应归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范畴。根据近年来的办学实践,邓传德等认为将其定位在“专业口径适度、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比较适宜。[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根据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大纲》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应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大纲》又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中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如教学原则部分强调素质教育,教学方法部分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大纲》规定英美文学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2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
2.1 生源情况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录取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上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自控能力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以及合理的评估机制来检查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胡容玲研究发现:由于目前独立学院本身不具备颁发学位证的资格,所以学生要想拿学士学位,必须通过其所挂靠的总校提出的各项标准,其中最普遍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标准就是必须过英语四级。总体上看,独立学院英语学习焦虑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高焦虑的人数占被试的80%以上,其焦虑程度远远高于一般院校。 [4]这种焦虑情绪在英语专业的学生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因为他们也面临着通过各科目尤其是学位课的考试,努力争取学位的问题。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位课,如不能达标,就拿不到学位,学生非常重视。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自信心,就显得更加重要。
3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3.1 传统模式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在教授英美文学时采用的都是“文学史+选读”这种传统模式。文学史课上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如作者生卒年月、生平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梗概,等等,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很难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而文学选读则往往是一些不完整的作品片段和节选。教师处理这些选读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王守仁教授认为应该终结这种形式,英美文学课程应该以作品为中心,让学生读完整的作品,写阅读心得,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5]
3.2 可行性新模式
(1)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基于国家颁布的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范谊和芮渝萍两位教授将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识的经验层次。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识层次。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6]由此可见,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必须把目标定位在,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
(2)适当介绍文艺批评理论知识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反映。多年的英语专业教学实践表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一般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而往往忽略了文学批评理论课程。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的缺失给英美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扰。英语专业本科生由于没有学习西方文论,知识面过于狭窄,不了解西方文化、历史、哲学和艺术背景,使英美文学教学困难重重。另外,学生的审美水平有待提高,他们不了解文艺的审美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比较肤浅,没有文论的理论基础,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评论文学作品。[7]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文论知识尽量具体化、条理化,讲课方式要深入浅出,而不是使他们认为文论是高不可攀的。
(3) 讲究细读方法
我们细读的一般都是文学名著,经过了许多人的研究和解说,我们可能读不出它的本来面目。直面作品,是阅读者最重要的把握作品的途径。“既然阅读是一种个人隐秘感情世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保护,那么,我们必须强调要直面文学作品,以赤裸的心灵和情感需求来面对文学,寻找一种线索,来触动文学名著所隐含的作家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应和。而其他外在的因素——研究和解说,只能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已经有了心心相印的可能性以后,才能发挥它的有益的意义。”[8]英美文学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很多,不可能一一细读。教师也要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取舍,有所侧重。
(4) 比较文学理论的介入
曾洪伟认为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学患有“自闭症”。“所谓 ‘自闭症’,指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斩断了英美国家文学与他国文学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与联系,人为地屏蔽掉他国或异质文化的影响,强行将英美国家文学文化与他国文学文化隔离开来,将其置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中进行单向度的阐说和诠释。”[9]在当前世界各国交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种教学理念无疑会使我们的文化视野陷入一种自我封闭和狭隘的境地。在文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学生的文化视野会拓宽,其审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视角就会发生转变,由从前的自我封闭于英美文学与文化的内部对其进行内视,转而跳出英美文化的圈子,从“他者”的角度重新考量这一客体。这样,单一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就被极大地突破与超越,学生对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趋深入、全面、新颖,英美文学教学就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5) 合作型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学习策略。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支柱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丁宇和王文君在他们的论文“合作学习策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10]中提到了合作学习的几种形式,如小组问题讨论式,角色表演式,拼图组合式,团队游戏竞赛等等,同时也指出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倡导合作型学习尤为重要。英美文学学习中把学生适当分组,进行小组共同预习、讨论、戏剧表演、研究论题等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培养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开放外向的性格,从而完成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的任务。
(6)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向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既然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凭借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显然,学生的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的作品应兼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而且可以适当多分析一些近现代的作家作品,他们产生的年代和社会思潮学生能更接近,易理解,因此更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在选材时也要考虑作品语言难度的问题。作品太难,生词过多,学生连语言的表层意思都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对作品的深层意义的分析与挖掘了。而且如果选择过多语言难度太大的作品,学生难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选择难度适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课上多采用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所谓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批评能力。
(7)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为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供重要的补充。譬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优点很多:教学形象生动、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现代化网络也是很方便的一种学习途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补充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和信息化社会共同进步。
(8)评估方式要灵活化、多样化
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适当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更加关注学生平时的预习情况,课上发言、参与讨论情况,作业情况,戏剧表演等方面,更多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协作、创新、及多维思考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更加注重过程,而不只是用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会真正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文学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理解课和欣赏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独立学院要培养“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首先明确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输建构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细读作品,适当讲授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和比较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评估方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真正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容玲.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07-08A).
[3] 邓传德,孙超,李进才.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4.
[4] 同【1】 P22
[5] 王守仁. 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10-11.
[6] 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0-156.
[7] 黄然.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文论的缺失[J]. 河南教育。2008,2.
[8] 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p268-269. 2004文学评论[M]。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9] 曾洪伟.“自闭症”、比较文学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评论. 2007,5.
[10] 丁宇,王文君. 合作学习策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7(31).
(责任编辑:饶 湘)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2-0084- 02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规模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是新型的民办大学, 能够有效地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金组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多样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短短几年里,独立学院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07年5月统计,中国有独立学院318所,约占高校总数的1/3。[1]因此,创新性地研究独立学院各院系开设课程的独特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初步探索。
1 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其大致分为精英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种。[2]一般而言,精英型高等教育主要由研究型高校承担,其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高等教育主要由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承担,其培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技能型高等教育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育具有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型本科高等学校,以本科生教育为主要任务,少数院校也承担有部分专科生的培养任务,应归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范畴。根据近年来的办学实践,邓传德等认为将其定位在“专业口径适度、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比较适宜。[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根据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大纲》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应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大纲》又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中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如教学原则部分强调素质教育,教学方法部分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大纲》规定英美文学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2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
2.1 生源情况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录取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上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自控能力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以及合理的评估机制来检查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胡容玲研究发现:由于目前独立学院本身不具备颁发学位证的资格,所以学生要想拿学士学位,必须通过其所挂靠的总校提出的各项标准,其中最普遍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标准就是必须过英语四级。总体上看,独立学院英语学习焦虑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高焦虑的人数占被试的80%以上,其焦虑程度远远高于一般院校。 [4]这种焦虑情绪在英语专业的学生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因为他们也面临着通过各科目尤其是学位课的考试,努力争取学位的问题。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位课,如不能达标,就拿不到学位,学生非常重视。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自信心,就显得更加重要。
3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3.1 传统模式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在教授英美文学时采用的都是“文学史+选读”这种传统模式。文学史课上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如作者生卒年月、生平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梗概,等等,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很难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而文学选读则往往是一些不完整的作品片段和节选。教师处理这些选读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王守仁教授认为应该终结这种形式,英美文学课程应该以作品为中心,让学生读完整的作品,写阅读心得,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5]
3.2 可行性新模式
(1)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基于国家颁布的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范谊和芮渝萍两位教授将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识的经验层次。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识层次。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6]由此可见,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必须把目标定位在,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
(2)适当介绍文艺批评理论知识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反映。多年的英语专业教学实践表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一般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而往往忽略了文学批评理论课程。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的缺失给英美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扰。英语专业本科生由于没有学习西方文论,知识面过于狭窄,不了解西方文化、历史、哲学和艺术背景,使英美文学教学困难重重。另外,学生的审美水平有待提高,他们不了解文艺的审美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比较肤浅,没有文论的理论基础,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评论文学作品。[7]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文论知识尽量具体化、条理化,讲课方式要深入浅出,而不是使他们认为文论是高不可攀的。
(3) 讲究细读方法
我们细读的一般都是文学名著,经过了许多人的研究和解说,我们可能读不出它的本来面目。直面作品,是阅读者最重要的把握作品的途径。“既然阅读是一种个人隐秘感情世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保护,那么,我们必须强调要直面文学作品,以赤裸的心灵和情感需求来面对文学,寻找一种线索,来触动文学名著所隐含的作家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应和。而其他外在的因素——研究和解说,只能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已经有了心心相印的可能性以后,才能发挥它的有益的意义。”[8]英美文学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很多,不可能一一细读。教师也要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取舍,有所侧重。
(4) 比较文学理论的介入
曾洪伟认为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学患有“自闭症”。“所谓 ‘自闭症’,指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斩断了英美国家文学与他国文学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与联系,人为地屏蔽掉他国或异质文化的影响,强行将英美国家文学文化与他国文学文化隔离开来,将其置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中进行单向度的阐说和诠释。”[9]在当前世界各国交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种教学理念无疑会使我们的文化视野陷入一种自我封闭和狭隘的境地。在文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学生的文化视野会拓宽,其审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视角就会发生转变,由从前的自我封闭于英美文学与文化的内部对其进行内视,转而跳出英美文化的圈子,从“他者”的角度重新考量这一客体。这样,单一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就被极大地突破与超越,学生对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趋深入、全面、新颖,英美文学教学就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5) 合作型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学习策略。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支柱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丁宇和王文君在他们的论文“合作学习策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10]中提到了合作学习的几种形式,如小组问题讨论式,角色表演式,拼图组合式,团队游戏竞赛等等,同时也指出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倡导合作型学习尤为重要。英美文学学习中把学生适当分组,进行小组共同预习、讨论、戏剧表演、研究论题等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培养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开放外向的性格,从而完成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的任务。
(6)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向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既然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凭借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显然,学生的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的作品应兼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而且可以适当多分析一些近现代的作家作品,他们产生的年代和社会思潮学生能更接近,易理解,因此更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在选材时也要考虑作品语言难度的问题。作品太难,生词过多,学生连语言的表层意思都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对作品的深层意义的分析与挖掘了。而且如果选择过多语言难度太大的作品,学生难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选择难度适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课上多采用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所谓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批评能力。
(7)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为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供重要的补充。譬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优点很多:教学形象生动、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现代化网络也是很方便的一种学习途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补充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和信息化社会共同进步。
(8)评估方式要灵活化、多样化
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适当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更加关注学生平时的预习情况,课上发言、参与讨论情况,作业情况,戏剧表演等方面,更多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协作、创新、及多维思考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更加注重过程,而不只是用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会真正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文学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理解课和欣赏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独立学院要培养“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首先明确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输建构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细读作品,适当讲授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和比较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评估方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真正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容玲.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07-08A).
[3] 邓传德,孙超,李进才.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4.
[4] 同【1】 P22
[5] 王守仁. 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10-11.
[6] 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0-156.
[7] 黄然.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文论的缺失[J]. 河南教育。2008,2.
[8] 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p268-269. 2004文学评论[M]。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9] 曾洪伟.“自闭症”、比较文学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评论. 2007,5.
[10] 丁宇,王文君. 合作学习策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7(31).
(责任编辑:饶 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