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从创立之初一直扮演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近代以来,教育越来越被人重视,并赋予了许多附加的功能,从而逐渐神化了学校教育,学校作为承担教育功能的主体,被人们过度神化,推到了无所不能的地位。其实,学校教育没大家想象得那么神奇,很多人混淆了学校教育的相关概念,由此,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神化 有限性
  从古至今,学校一直扮演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近代以来,教育基本履行着政治功能,统治者把教育当做控制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的工具,尤其通过学校灌输给下一代符合社会需求的思想,并希望通过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和属性的大讨论,论争的结果认为,教育不仅具有政治功能,还通过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生产力,具有经济价值。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教育确立了文化功能,随后,教育的育人、科技、人口、国防、生态、消用、法制等价值不断被提出来,“80年代中期之后,教育的功能,价值的项目数明显呈现出由‘一到多’,由‘多到万’的趋势”[1]。
  古往今来,人们对未来的一切追求和成功的希望都押在教育上,并通过教育间接实现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一切功能,由此看来,教育似乎被推到了无所不能的神奇化地位。
  一、“神化”学校教育的表现
  随着教育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人们便把这些功能聚集到实施教育的主体——学校上,因此,学校被神化为一种万能的机构,认为学校通过培养人才改变社会,实现社会的各项职能,并深信教育起到的作用总是正向的、积极的、促进的。这种观念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教育功能的泛化。
  1.泛化学校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认为学校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实现,对人的培养。“学校教育制度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114。另外,学校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开设各级各类专科学校,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目标,人们认为学生进入学校通过系统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就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甚至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2.无限扩展学校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有特定的职能,所谓的经济、政治、生态、社会流动等其他社会功能,都是教育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才,以间接方式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的提出,希望通过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合理的。然而,国家和社会的某些问题却不能反过来归咎于教育的不利。也就是说,科教可以兴国,但国之不兴却不能全部怪到科教身上,因科学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学校教育对其他教育的僭越。
  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有意和无意的影响。由于人们过度重视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家庭教育学校化和社会教育学校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家长把孩子日常的家庭作业交给辅导班,给孩子报各种寒暑假特长班,完全占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时间。
  (三)无限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1.扩大了学校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力
  学校的教育目标一般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各级各类学校有独特的功能和特色,各个学段都有独特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学校在职能范围内能够有效促进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各项素养协调发展。然而,许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例如,某些名校毕业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往往会把其母校的标签贴上,谴责学校教育的失败;还有某些名校毕业生在未来个人发展中不如意,某些媒体用“xx毕业生街头卖猪肉”等博人眼球的标题谴责某某学校教育的失败。
  2.扩大了学校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资源丰富的学校,无论是教育投资、教学质量、教师素质还是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都优于一般的学校,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才寄予厚望,在学生入学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学习,盲目迷信重点学校和名校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使得名校享受崇高荣誉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于是,一般人认为,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教育学生,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使得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出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论调,把学生的一切错误推给老师和学校。
  二、“神化”学校教育原因探究
  (一)混淆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育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的功能,其中,社会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生态功能,等等。
  学校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然而,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学校环境、教师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一定能够全部实现学校预设的教育目标。
  (二)混淆学校教育与教育的界限。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大多数人把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缩小了教育的范畴,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学生学习的宣布内容,看不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巨大作用。   (三)过度认同教育决定论。
  因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强大的影响力,强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论是古代“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还是现代的高考,万千学子埋头苦读,只为能够挤进名校的大门,找份理想的工作。然而,“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这样的功利化思维使人们混淆了上大学与找工作的联系,进一步说,考上好大学和找个好工作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密切。
  教育在人的发展成才过程中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决定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个体能动性,即内因;不论是环境、教育还是遗传等因素,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能否成才,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学校资源只是他们成才的助力。
  三、正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
  “论述学校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并不是为学校教育开脱责任(可以肯定地说,当前的学校教育是存在问题的,这正是教育改革的原因所在。)”[3]相反,它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正确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正确地发挥其他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早期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是人影响人的活动。
  因为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寄予了太多期望,他们企图用学校教育解决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问题,并一厢情愿地认为教育起到的作用都是积极的、正向的,然而事实上,教育是一项人影响人的活动,教育者在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正向发展的同时,也在无意识中传递给学生一些消极的东西。
  (二)学校教育的工具性功能不能过于夸大。
  教育的工具性功能主要指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功能,它的实现要依靠受过教育的人来完成。“这种功能的实现,不仅将人当做工具,还将教育当做工具。教育工具性功能还有一特性是,将教育作为个人获取某一资格、职位的手段。对教育的工具性功能应该重视,但不能过于强调,否则就会将目的与手段倒置,使人的发展蒙受损失。只有教育不附属于其他目的,方能保全‘真正的教育’”[4]。
  (三)教育能够促进,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教育的有限性和教育活动的复杂性。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实不论是从逻辑上讲还是就现实而言,学校教育都应该是一项专门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或“引导”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教育,不论组织、规划得多么好,终究是学生发展的外因。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可见仅靠学校教育无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人们通常误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决定受教育者的一切。事实上,学校教育不能决定受教育者的发展,更不能决定受教育者的一切。
  (四)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当代家庭教育异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教育标知识化,在家里依然学习特定的知识或干脆把家庭教育目标确定为特长教育;教育内容课程化,把家庭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的补偿,把家庭当做学校的附庸;教育条件奢侈化,家长为了孩子成才不惜购买高档文具、乐器等,加重了家庭负担[5]。
  另外,社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社会教育作用不明显,内容泛化,运行无序化等都造成了人们对社会教育的忽视和遗漏。
  因此,应该回归真正的家庭教育,并组织好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被“神化”已经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除了带给学校日益增多的压力外,还给数以亿计的家长美好的希冀,认为学校是一个万能的场所,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能代表一切,还有许多家长把自己年轻时不能实现的愿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我们在对教育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的有限性,采取有效措施,把学校教育的短板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补回来。
  参考文献:
  [1]雷鸣强.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罗祖兵.学校教育: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4]罗祖兵.学校教育的“祛魅”及其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5]孙山.关于新时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7(6).
其他文献
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大量财富和就业机会,而一个产业的没落会拖累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制造业正处在如此尴尬的境地.rn众所周知,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
摘 要: 随着高校课改不断深化,课堂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科学。慕课的效果在高端院校得到验证的条件下,并伴随云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慕课内涵与特征的介绍,提出了针对青年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与教学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实现慕课在职业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慕课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胜任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
伴随工程量的不断增加,公路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软土地基问题,工程通车运行后因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沉降问题,如桥头跳车等,这种情况的大
文创产品作为新兴事物,定义比较宽泛,无拘无束有很强的生命力,可应用的文化素材内容犹如海洋般广大丰富,可发挥的创意空间也相当广泛.正因为如此,对素材选择的去粗取精,更加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电动力学课程各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课程教学信息平台模型,阐释了平台各构成要素的关系及作用,通过获取和整合有用的教学信息,开展了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网络讨论等多元教学,有利于师生交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教学的积极性,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电动力学》 多元教学 信息平台  一、引言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
摘 要: 病理学实验是整个病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当重视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握宏观方向,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病理实验教学 学科关联 教材整合 临床病例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理论学科,是医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而病理学实验是病理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观察人体疾病状态的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了解疾病本质,掌握病变特点,为今后学习
摘 要: 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式烹饪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尚未成熟,运用也不够广泛,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大部分毕业生很难满足适应社会及各大餐饮业对其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基于此,文章从几个方面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式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广大教师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索图像记忆教学法对组织胚胎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以2015级临床专业两个班级进行图像记忆教学,通过对图像的识图、绘图联想和回忆整理的过程进行不断强化,以期达到照相记忆能力,而所授课班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课堂趣味性明显增强,学生学习习惯改变,并得出结论:图像记忆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和记忆,对发散思维、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目前,行业遇到的问题较多,要分清哪些是市场竞争行为导致的问题,哪些则需要政府运用有形的手,构建一个更为公平和透明的市场运作机制.全国两会开幕,今年行业上下热议的话题集
纳税是企业的法定义务,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合法合理地降低企业税负。本文认为应区分不同税种有重点地进行筹划。 Taxation is the statutory obligation of the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