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从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学会质疑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思维;深刻性;兴趣;探究;质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1-002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1.00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一种思维品质,集中体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问题本质,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它表现在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深入思维,使之对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际操作与手段等的理解全面而深刻,并能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灵活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呢?
  一、激发兴趣是思维深刻性的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动机、兴趣、自身性格、家庭教育等情况有所不同,个体之间会逐渐形成很大的差异。其中兴趣的影响是最不容忽视的。作为老师,我们都有切身体验:课堂上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强,思维活跃、深刻;反之,学生则表现为被动应付,思维呆板,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向深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诱导探究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第一节课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时时、处处、多角度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这不但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品质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深刻性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什么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问很多问题,但其中不乏一些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思维深度,没有探索性。这些问题不利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设计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例如问题情境:要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首先联系生活实际: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杯水中?通过实验说明: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液中。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提出饱和溶液的概念。继续提问:能否让已饱和的溶液继续溶解?实验归纳得出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继续提问: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的区别是什么?怎样区分?如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加NaCl不溶,加KNO3能溶吗?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对立统一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选优,优则选快”的思维,思维得到深化。
  三、重实验探究,培养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波义耳说:“只有实验观察才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有一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如实验现象、操作等,在不经意间一闪而过。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进而引导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揭示反应的本质,达到对学习对象的本质的和规律的认识,挖掘思维的深度。即使是演示实验,也不一定非要一次成功,失败的实验可以引起反思。例如我曾经在课堂上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O2,故意在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未等到移导气管,水槽中的水迅速倒吸入试管中,试管炸裂。学生惊讶的神情不言而喻。我趁机问:“为什么会造成上述现象?怎样操作才能避免?”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强,很快找到了答案,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没有一个学生弄错这个顺序。
  再如学习了空气的主要成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在组成上有何不同?并把学生分成三个探究小组,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学生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查找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作出猜想,设计方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诸如怎样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CO2变多了,O2变少了?特别是证明CO2变多了,这一结论的证明,他们从初二生物书上找到了不错的方案。
  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大胆怀疑精神,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
  四、学会质疑,使思维得到升华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质疑的同时,他们还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但培养他们发现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例如:在讲授实验室制备CO2的发生装置后,就有同学问:“这发生装置是否和实验室用H2O2溶液与MnO2制O2一样?”我立即予以表扬,然后问:“这两个反应的发生装置为何相同?”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又有同学问:“只要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无须加热来制备气体,是否都可以用这套装置?”我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接下来我又问:“如实验室须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备氨气能用这套装置吗?可用什么装置?”学生们经过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质疑,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这一点也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对每个学生将来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其他文献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饮用水源单一,进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对于应对连续干旱和水质污染等突发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黄山市地下水赋存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应急
文章以高纯度纳米硅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常用纳米颗粒粒径检测方法(激光粒度仪法、比表面积法、X射线衍射法)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激光粒度仪法相比,BET法与X射线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中医治疗该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中医推拿属纯物理治疗手段,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及推广。一指禅流派的代表人物曹仁发教授认为本病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教学细节构成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细节能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进程,能不断营造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创造和激发教学现场的高潮,好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带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2-0026-01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2.010    “模”就是“模式”、“模型”,建模思想就是将复杂的化学问题去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模”,然后运用这一模式去解决相关问题。化学知识琐碎零散,同时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分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地进步,从最原始的原始文明不断过渡,不断迈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体现,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区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标准的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弥可保,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
<正>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女性激素相关良性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变[1]。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并不罕见,发病率0.1%12.5%,超声检查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推行的教学方法.都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放在首位。而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于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应结合初中生心理
课堂教学是师生民主的、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自信心和质疑能力,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