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饮食谬论”伤身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美国环球大学东方医学博士身份出现的台湾人林光常,推出了一本畅销台湾地区和美国、新加坡等地的保健书——《无毒一身轻》,书中提出了大量“焕然一新”的饮食理念,如著名的“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水不可煮沸饮用等。凭借这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林光常受到许多人推崇,据说该书印刷了60多次,光书的版税收入就折合几千万元人民币,在某些地方电视台或健康演讲中时常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对此,有关营养、医学界人士普遍认为:林光常的观点太绝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歪理,应警惕其“饮食谬论”伤身。
  
  歪理一:全盘否定动物性食品
  
   在林光常理论中,最“抓人”的一项是全盘否定动物性食品: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和儿童气喘;蛋白质过多,会诱发过敏;红肉会导致大肠癌;鱼也最好少吃。
   针对这些理论,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指出,林光常的观点太片面、太绝对。如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那是荷兰人做的研究,但当地的人种、日照和生活习惯都和我们国内不同,不能直接照搬。并且,国际上已经公认,植物的蛋白质不如肉类优良,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长不高,正是优质蛋白质缺乏造成的。因此,平衡摄入动植物食品非常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翟凤英说,我国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是“奶吃得不够”。目前很多人每天只吃清淡的东西,不吃肉蛋,这是不行的。按照膳食指南,一般人应该每天吃一两瘦肉、一个鸡蛋、一两鱼虾等,才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即使是癌症和肾病患者,也不能一点动物性食品都不吃。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贾健斌强调:无论按营养学常识还是膳食指南来看,“第一条”都是要保持食物多样性——鱼类含有大量其他食物无法替代的不饱和脂肪酸,肉类有大量植物性食品不具备的优质蛋白,蛋里的维生素B和铁对小孩尤其重要,牛奶里的钙含量非常丰富……这些营养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回避”动物性食品,而是必须平衡摄取。
   据林光常透露,他的这个理论基础是中医。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李佩文驳斥,虽然动物性食品不能吃过量,可是中医并没有否定它们。相反,中医认为肉蛋奶等食物补气益血,对病人来说,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癌症患者可以通过均衡摄入动物性食品,补充因手术和放化疗损伤的气血、元气。至于80%的病和蛋白质有关的说法,中医界到现在还没有相关结论。
  
  歪理二:怪论植物性食品
  
   除否定动物性食品外,林光常对植物性食品也有一系列惊人观点:各地人要吃当地产的水果蔬菜,否则“水土不服”;吃菜要吃根、茎、花、果,病人最好别吃叶菜;要带皮生吃,香蕉皮营养价值高;红薯是第一健康食品,要每天吃……
   对这些论点,葛可佑理事长评价说,“难道我出差还要背着家里产的苹果、白菜?”各地产的同种食物可能会有微小差异,但基本营养是一样的,不会像萝卜和白菜差异那么大。对于林光常的“核心理论”之一“带皮生吃”,他认为,除了苹果皮和葡萄皮被证实营养丰富外,他还没见到哪份报告指出其他水果蔬菜皮的营养价值格外高,而林光常钟爱的香蕉皮更是闻所未闻。至于生吃,他认为“适当生食对身体有好处”,但不是所有食物都能生吃。相反,熟食好消化,更适合肠胃,而且煮和炖等只破坏一些维生素C,对其他营养元素影响不大,并且维生素C也很容易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充。
   翟凤英副所长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曾流行克山病。这种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是因为当地土壤、水源等环境中缺硒导致农作物硒含量低。后来通过全国粮食互换,硒盐推广等措施,此病已基本绝迹。这个例子足以证明林光常的“饮食也要防水土不服”理论站不住脚。蔬菜水果生吃“必须是在食物足够干净安全的前提下”,而且“50%~75%的生吃比例也太高了”。至于林光常的最爱——红薯,每天也只能吃半块到一块,吃多了会造成反胃甚至能量摄入过多。另外,无论对健康人还是患者,都应多吃绿叶蔬菜和芽菜。
   林光常宣扬的糙米理论,也遭到了全军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蔡东联的反驳: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物过分粗糙会损伤胃黏膜,使胃癌发病率增加。吃粗粮是为了补充食物纤维,每天30克左右即可。
  
  歪理三:水不能煮开了喝
  
   翻阅林光常“语录”,不难发现他对水的要求可谓精益求精:PH值为弱碱性;保留原矿物质;干净无杂质(无氯);不可煮沸饮用;每天喝3000毫升,如为慢性病患者应每天喝4000毫升以上;符合国际生饮标准;高含量的氧。
   “在饮水不够干净的地区,水里加氯除菌是必须的。”在翟凤英副所长看来,不喝煮沸的水近乎天方夜谭,“即使是饮水相对安全的北京,我们也建议喝开水。”如果饮水不干净,造成腹泻等问题反而会影响营养吸收。葛可佑理事长指出,人体每天代谢需要3000毫升水,但通过食物能得到2000毫升,一般再喝1000毫升即可,而林光常宣称的有空就喝实在没必要。贾健斌副秘书长认为,喝水太多会破坏电解质平衡,增加肾脏负担。
   林光常宣扬弱碱水,涉及他的一个重要理论:人体时常由于饮食不当处于酸性状态,需要碱性饮食来中和。对此,翟凤英副所长说:“人体是非常高级的调节机器,酸多了就会排酸,完全可以保证内环境酸碱适度,没必要故意去吃碱性食物,只要按食物多样化的原则摄食,体内酸碱平衡就不会出现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球因饮用污染水导致的患病率高达20%。因此,为防止水源性疾病,还是要喝烧开的水。所谓符合国际生饮标准、富含矿物质和氧的“好水”,“实际上不存在”。氧气是血红蛋白运送的,与呼吸有关,与水无关。林光常提出的所谓“含氧水、太空水、离子水、酸性水、碱性水”实质都一样,是在故弄玄虚。
  
  歪理四:癌症是毒素累积所致
  
  不管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癌症,几乎都是毒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如果吃了林光常的排毒餐就能长寿。
  李佩文教授指出,癌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慢性病,与饮食、环境等外因和正气不足等内因以及遗传因素有关。不能说管好了食物,就绝对能防癌甚至抗癌,“抗癌食品”的说法本身就不科学。至于排毒说法,他也明确表示“不科学”。蔡东联主任说:“引起癌症等疾病的因素很多,与体内毒素累积没有必然联系。”葛可佑理事长认为,“黄曲霉素”等毒素在人体内都是以毫克甚至微克计算,林光常“人体内有4公斤毒素”的说法有些过头。翟凤英副所长强调,要谈毒素,就要讲清来源,比如黄曲霉素来自变质花生等,新鲜干净的食物不存在毒素问题。
  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林光常还推出了他的压轴节目:健康排毒餐。对此,专家们进行了批驳。翟凤英副所长说:“绝对不适合正常人吃!它违反了基本的膳食平衡原则,会造成蛋白质缺乏,食物质量下降,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如缺钙和维生素A,甚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葛可佑理事长指出:“要是健康人,尤其是年轻人吃了,一定有害,因为根本不能满足人体基本需要。”蔡东联主任强调:“不可能保证长寿。没有试验证明它有效,只是想当然的结果,只能归为‘谬论’。”
其他文献
在南大这个“精神家园”里,熟悉蒋树声的人都知道,50年来他从来不是一个畏惧挑战的人,在他的履历上,处处显示着他跨越挑战的勇气。法国著名科学杂志《研究》曾因其改革开拓和平民本色,称赞他为“享誉世界的南京大学的校长”,“代表了新一代大学领导的风范。”    翻开蒋树声的简历,从学生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物理学系主任、副校长直至校长,都写着同一个地址、同一所著名高校——南京大学。从1958年
期刊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中对患者清醒镇静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行椎管内麻醉患者中选取130例,并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胫骨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
支原体是细胞和病毒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物,本研究尝试使用滤膜过滤法、反复多次冻融法、支原体抑制药物M-plasmocin处理法、氯仿抽提法等4种方法清除猪细小病毒种子批中污染的猪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总结2018年3月-12月本院共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37例肝病患者,内容包括:术前访视,术前及术中器械准备和配合,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历史告诉我,秦砖汉瓦构筑过你的基座,唐风宋韵咏叹过你的脉络,先哲圣贤想象过你的模样,丹青妙笔却绘不出你的颜色。
为实现对温室光照、温度的智能控制,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GPS、GSM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以超低功耗的MSP430F149为核心控制器,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具有方便与安全的特点,克服了恶劣条件下架线不便的困难。经测试,该系统能实时有效地感知温室的环境状况。
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的目标、方向与重点    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是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要继续贯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的要求,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提升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加速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
建国58年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一些辉煌数据,描绘出一幅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壯丽图景。     GDP:从679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    新中国第一个GDP数据是1952年的679亿元,那时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17.6%。而2006年,我国GDP达210871亿元,是1952年的310.6倍,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3.3%。如今,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