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阳新格局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345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商周到当代,从乡里制到新农村,从王安石到费孝通,数千年过去,中国乡村治理的模式在变化,但各地的探索和创新却一直没有停止。
  阳新,一个山区县,又是一个贫困县。全县107万人口,80%在农村。今年,该县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村级贤达理事会,构建了一个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农村社会组织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协同共治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格局。
  鼓励能人参与乡村治理
  袁修云今年40多岁,是排市镇排市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若说他有什么不凡之处,可能就是平日里比较热心,做事干练得体。今年4月,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村贤达理事会成员。那天,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参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30多人,大家用白纸黑字纷纷写下自己认为最能干的村民,袁修云得了26票的高票数。这个理事会有9名成员,村委会主任钟建国兼任理事长。
  今年,阳新县委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培育和发展贤达理事会118个,网罗宗族长老、复退军人、离任村干部、创业经商成功人士、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845位“贤达”。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核心是服务,关键是干部。“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愿意留在农村基层的人才越来越难找了。”县委组织部调研科科长江志坚感叹道。农村基层组织“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渐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和管理。
  “我们村有村民1200人,但村干部只有4人,事情一多,村干部有很多事管不到、管不了,也管不好。”袁修云说。
  其实,排市村的情况还算比较好的。在阳新324个行政村中,大多数人口在3000人以上,多的达到6000余人,而村“两委”干部一般只有3—5人,最多也只有7人。如今,排市镇贤达理事会整合社会各阶层人数达772人,是原有参与乡村管理人数的5倍。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延伸和手臂,贤达理事会主要“反映群众诉求、兴办公益事业、调解邻里纠纷、监督村务财务、破除农村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开展邻里互助、搞好自治管理”,成员全部义务任职,不拿一分钱报酬。
  发挥宗祠文化正能量
  面对845名乡村贤达,如何运用他们广泛的社会网络积极配合农村基层治理,达成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良好沟通,这成了摆在阳新县委面前的又一道考题。
  “调研时我们发现,在阳新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宗祠文化根深蒂固,村民认祖归宗的意识非常强烈。党组织解决不了的事情,有时候能够在宗族内部商量解决。”阳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宛小林说。
  采访4个村,每到一处,村干部都会把我们领到宗祠前参观。每个宗祠风格不一,有的宽大、有的小巧,有的金碧辉煌、有的简约素雅,但几乎都是重新翻修建立起来的。
  村干部向大家介绍说,宗祠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操办家族事务的地方,同姓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在宗祠进行。
  在古代,有的宗族规定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争执,都要到宗祠中裁决。所以,宗祠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一族“公堂”的性质。
  走进枫林镇下坡村小坡庄,一座占地面积400多平米的刘家宗祠伫立其间。宗祠飞檐红砖,宽敞恢弘。祠外,泥泞的地面已经铺满了碎石,一座西洋风格的喷泉初具雏形,绿化树苗也刚刚栽好。村民介绍,下一步就会在地面铺上水泥,彼时,一个小型的绿化广场就修建好了。对于一个村民小组,这项工程无疑是巨大的,而它的背后,正是因为有了贤达理事会成员的牵头和协调。
  小坡庄贤达理事会副会长刘少华介绍,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宗祠。他说,当地人对姓氏宗族拥有强烈的归属感,人们都有修建宗祠的意愿。此前,由于一没资金,二没人组织,这件事被搁置了下来。贤达理事会成立后,这项工程终于有了主心骨。在理事会成员的牵头带领下,绝大多数建设资金由村民自发捐赠,没钱的村民主动投劳。捐款过程中,也有些村民不愿意参与,理事会成员一合计,不够的资金干脆先由自己垫上,刘少华一次就垫了十几万元。
  资金问题的解决只是第一步,要建宗祠,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宗祠建设非常讲究风水,从地质勘测到图纸设计,从建材采购到施工监督,理事会里的5名成员忙前忙后,历时一年,宗祠终于顺利完工。如今,节庆时村民就在宗祠开展活动,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到这里摆酒宴请。有些村民过意不去,主动把之前不愿意捐的款捐上了。
  修建宗祠原本是为了寻根问祖、缅怀先辈、激励后人,却意想不到地把政府、社会、群众的力量紧紧粘合在了一起,既调动了各种社会资源,增强了村民主体意识,又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前都是等上面的项目,现在是大家自己主动提要求,主动规划。”刘少华说,他们计划在广场完工之后,再修建一条环湖公路,同时将村里的路灯安装起来。
  贤达治村大打人情牌
  贤达理事会不仅能办好修道路建宗祠这类大事,村里一些繁杂的日常事务也因为有人帮忙而逐渐理清。
  2014年4月,枫林镇水源村贤达理事会成立,共有9名成员,虽然刚刚成立半年时间,但却做成了不少事情。理事会会长柯大玉介绍,他们理清了22个村民小组自1990年之后的财务状况;清理了全村乱占耕地的住房;监督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当过26年村支书、现年61岁的柯大玉可谓是理事会里德高望重的元老,很多棘手问题都由他出面解决。4年前,村民柯某超生了两胎,需要缴纳两万元的社会抚养费。但每次村干部去征收时,他都说拿不出钱,要拖一阵子,这样一拖就是4年。柯大玉主动当起“说客”,一有时间他就跑到柯某家,有时是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有时单纯聊天,有时甚至会拎两瓶酒去。用柯大玉自己的话说:不会爬树的猴子多敲几遍锣。就这样上门十多次,柯某碍不住情面,终于同意缴纳社会抚养费。“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磨。我一个退休的,有的是时间。而且都是同乡亲戚,我去的次数多了他也就不好意思了。”柯大玉笑说。
  有了这样一群得力的帮手,水源村村支书柯育武感觉轻松多了,他时常跟几位理事会的老党员开玩笑说:“要是你们能活100岁,我就一直在这里当支书!”
  在人际关系最为紧密的农村,贤达理事会运用人情攻势和长辈威望,往往能让农村工作事半功倍。在排市村沿河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有3户村民不愿意搬迁。袁修云和几名贤达理事会成员便一家一家地做工作。有时候白天找不到人,他们就晚上去。“我已经记不清楚跑了多少次了。不过好在我们几个在村里还挺受大家信任,加上大伙儿都是亲戚,多说几次,他们也就听了。”袁修云回忆,在拆迁的时候,几位理事会成员还去帮村民搬家、拆东西,尽管那几户人家心里不乐意,但看到他们以身作则,怨气也就慢慢散了。
  “其实农村工作最讲工作方法”,江志坚说,“村里都讲人情,敬长者,服能人,贤达理事会就是要把这些优秀的村民和党员聚合在一起,与乡村基层组织共同治理农村。”
  乡民自治古已有之。在古代,退休的官员或是家族豪门往往承担着一地的村民治理、礼仪教化等功能,被称为“士绅”。但士绅豪门由于势力庞大,往往形成封闭的权力圈子,时常尾大不掉,甚至当地长官也拿他们毫无办法。
  阳新贤达理事会因为共同的村规民约、价值取向而整合在一起,不可否认,他们在调节村民矛盾、协调邻里关系、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优势。“但是,我们也要防止理事会发展成为与村‘两委’分庭抗礼的一极,确保理事会不被宗族黑恶势力操纵和控制,使其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共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同时,如何引导这一社会组织遵循自身规律,让其拥有自我调整发展壮大的愿望,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宛小林意味深长地说。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乡亲们吃了这么多年又黄又涩的井水,现在终于吃上了自来水,省时省力不说,水质、口感都好得多。真是实实在在的便民!”3月16日,荆门市东宝区仙居鄉盐井村的袁兴华打开装在灶后的自来水龙头,一脸兴奋。  盐井村党支部书记黄道慧介绍说:“在‘村支书敲农门’活动中,村民对饮水问题反映最强烈。为此,我们筹资89.8万元,使全村200多户村民都通上了自来水。”  今年,东宝区将“村支书敲农门”行动作为党的群众路
走进襄阳市樊城区红光社区服务大厅,让人感觉格外温馨,有一个身影忙前忙后,一边帮群众做政策解答,一边帮社区老干部制电子表格。  “她就是这次全票当选社区支委委员的刘淑华。”红光社区党组织书记孟建玲给记者介绍说,“她是最有能力和活力的网格员之一。”  “你们可以去采访一下群众。”孟建玲指着一个来办事的群众说。  红光社区三组居民关云给记者介绍了她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她打算到社区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
今年2月以来,长阳部分地区出现罕见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局部地区积雪厚度达25厘米,最低温度零下20度,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风雪显大义,患难见真情。在该县各级党委全力组织抗灾救灾的同时,广大农村党员自觉行动,依托“一亮三创”(亮党员身份,创党员文明户、创党员中心户、创党员示范户)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和机制,战斗在第一线,开出解民困的条条道路,送去
在3月27日举行的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媒体开放日活动中,该公司党委与党员生活杂志社就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宣传领域合作达成共识,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成为党员生活杂志社继武钢集团、武汉铁路局、中铁大桥局之后的第4家国有企业党建宣传联系點。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以生产预拌混凝土为主的专业公司,具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最高资质。建立“党建宣传联系点”之后,双方将
多想为你擦去额前的汗水, 知道你很累很累;   多想为你揉一揉腰背, 看见你疲乏憔悴;   看着忙碌的身影, 送走烈日 迎来繁星;   只能问一声累不累, 你用橘黄点缀人生;   一抹橘黄扮靓古城色彩,
编者按:11月11日,全省“三严三实”专题交流座谈会在汉召开,会议要求以战斗的精神与不严不实问题作斗争,以战斗的作风与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会上,6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  好作风就是战斗力。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党委以铁匠精神狠抓作风建设。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不严不实的问题,开展市州局长暗访、突访、接访、走访、回访“五访”活动,查隐患、找漏洞、督落实。全厅350余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全省170余名市州公
青山阅不尽,  举头望白云。  宽道十八转,  車在崖上行。  村庄百丈下,  沿途农舍新。  一河分湘鄂,  一桥连两省。  河水清且静,  两岸边贸荣。  无处不风光,  春风更怡人。
58岁的老党员周南华,是鄂州市段店益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他从事农资经营30多年,让一处处杂草丛生的荒地,渐渐变成了数百亩绿洲,不仅让黄岭村田家畈的农民致富有了依托,还是全市“放心农资”的示范单位。  四年前,周南华通过走村串户送农资,看到一些村湾因劳力外出田地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以召开家庭会议的形式宣讲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政策,统一家庭成员思想认识,制定了“啃”荒种粮方案。  2011年他投
9月21日,湖北日报一则消息引人注目:《在岗不在岗,镜头不撒谎,在孝南陡岗镇—— 24个党群服务中心装上了电子眼》,该报道称,摄像头给这些村干部戴上“纪律紧箍”后,不仅提高了服务民生的工作效率,还扭转了有关工作的被动局面。  此举令人欣慰,值得借鉴。一来节约管理成本,便于上下沟通。多年来,各级党政机關习惯于“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打乱地域、交叉检查,事前不打招呼地对所辖区域明察暗访”,通过一系列督促
浅夏,荷叶田田,清蝉鸣幽,我在书房里整理旧物,无意间拾得一份泛黄的信纸,封面工工整整书写1978年至1979年一份党员自我鉴定,抬头是写给党小组,记述了1979年父亲为“四化”多干工作、干好工作的船员生活足迹,一名党员在波涛汹涌中弄潮的低飞梦想。  那时父亲已是船上轮机部二管轮,在机舱里带了一班青工。机舱里主机成了一头老黄牛,漏水漏油,电瓶老化。父亲常年浑身油污叫化子样,猫着身子磨气阀,清洗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