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协同构建交通“大脑”与“神经末梢”——交通云平台与边缘计算初探

来源 :中国交通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e5n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智能交通,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智能的“生态体”,整个交通体系也将逐步具备类似于人类那样的“下意识”反应和自主判断的能力。如今,智能交通领域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云边协同”,虽然“云边协同”在业内并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定义和共识,从不同角度(如技术角度、业务角度)对其概念的解读也不一样,但如果将“云边协同”做一个形象的比喻,那便是交通系统实现“下意识”反应和自主判断力的前提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生物黏泥滋生问题,研究了三种典型生物酶通过不同比例复配对生物黏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溶菌酶比例为2∶1∶1的复配酶对生物黏泥的去除率最高,达(30.49±1.46)%,α-淀粉酶在对生物黏泥的剥离中发挥主要作用。比例为1∶1∶2的复配酶对降低生物黏泥活性效果较好,减少率达(61.70±3.81)%,溶菌酶对生物黏泥活性减少更为关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介绍了重庆永川区某排水管道非开挖翻转内衬修复的设计、质量检测和工程应用情况。实践表明,对于DN600病害管道,当设计水压为60 kPa、软管的厚度为9 mm时,采用双层结构,内、外层幅宽分别为1 770、1 700 mm,加工后的软管接缝处抗拉强度为7.45 MPa,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对长度约为140 m的病害管道进行原位修复后,固化管内壁无鼓胀、裂纹、褶皱等现象,初始结构性能满足《城镇排水管道非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内河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居民的居住和自然生态环境.水质监测是城市内河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时的一项基础与必要工作.传统监测方式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国高速公路形成“一张网”新格局。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下,路网更复杂,清分结算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目前联网收费清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可行性解决方法,从而建立高效准确的清分校核管理系统,提升运营管理智慧化水平。
本文探讨了基于智慧感知技术的机电运维管控系统的设计,以智慧感知技术获取前端设备工作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并通过各种组网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边缘计算平台;边缘计算平台汇聚接入多路业务终端数据,经过分析发现前端设备的故障以及隐含问题,并及时准确推送到运维人员手中,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径流热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水体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生物滞留是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不同填料的生物滞留实验,在人工模拟均匀降雨的条件下,探究了在不同降雨特征下不同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滞留设施热负荷削减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炉渣、石英砂、陶粒、沸石;径流温度越高,所携带的热量越大,生物滞留设施的径流热污染负荷削减率也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有力推进,数字交通、智慧公路等理念已成为公路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智慧公路理念尚在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内各地区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差异
实行泵站区域协同调度,能够实时预测污水量变化,用水高峰期通过错峰输排均衡片区转输水量,用水低谷期通过预降水腾出管网调蓄空间,更好地保障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降低污水入河风险,增加污水厂处理水量,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在效能方面,系统通过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汇聚,经实时计算分析引擎,即排水系统的负荷分析、水量均衡分析、水位预调分析和溢流风险分析,提供最佳的泵站水位控制值及相应的水泵运转方式,使得转输能耗
浙江某污水厂进水中含有70%的工业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冲击负荷大、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水质特点,且出水水质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
为了延长污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管道冲洗成本、降低人工养护风险、提高污水管网管理水平,设计了一种水力冲洗小管径倒虹吸管道的方法,并研究了倒虹吸管段流速与污泥沉淀量的关系、蓄水冲洗前后倒虹吸管段流速的变化、拦蓄水量与倒虹吸管段冲洗效果的关系、冲洗频率与倒虹吸管段沉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污泥沉淀量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拦蓄盾拦蓄水位的升高,倒虹吸管段的流速也逐渐增大,超过55 cm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