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目,不同种淡水鱼基本营养成分的差异,对4个目13种淡水鱼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目淡水鱼的水分、脂肪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鲈形目脂肪含量比鲤形目低56.0%,鲤形目水分含量比鲶形目、鲟形目高出5.7%、12.4%,鲈形目水分含量比鲶形目、鲟形目高出7.9%、14.7%;从鱼种来看,不同鱼种的蛋白质、水分、灰分、脂肪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鳜(Siniperca chuatsi)的蛋白质含量为20.26%,高于鲤(Cyprinus carpio)、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罗非鱼(Oreochromis spp)、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太阳鱼(Lepomis gibbosus)、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鲤(Cyprinus carpio)水分含量要高于鲇(Silurus asotus)、匙吻鲟(Pelteobagrus fulvidraco)。草鱼的灰分含量为2.03%,高于鳜并高于其他11种淡水鱼。鲤、草鱼、鲇的脂肪含量比其他10种鱼高,乌鳢脂肪的含量最低,为0.1%;从氨基酸含量来看,13种淡水鱼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在41.75%-43.3%之间,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推荐的比例(EAA/TAA:40%),将13种淡水鱼所含17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了出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659%,根据氨基酸得分从大到小的排序,13种淡水鱼的氨基酸得分排序为:罗非鱼>太阳鱼>鲤>鲇>鳜>鲈>乌鳢>草鱼>武昌鱼>黄颡鱼>鳙>鲫>匙吻鲟,罗非鱼氨基酸含量最丰富;根据因子得分将13种淡水鱼以聚类分析法聚为3类,其中第一类为罗非鱼、太阳鱼和鲤,为氨基酸高营养区;第二类为鲫、武昌鱼、鳙、草、鲈、乌鳢、鳜、鲇和黄颡鱼;第三类为匙吻鲟。本实验为淡水鱼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旨在为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淡水鱼膳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