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结石周围温度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结石周围温度的变化特点。

方法

2019年9—10月将临床收集的一水草酸钙结石打磨成直径约1 cm大小的类圆形,在肾模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断端将结石推入肾盂,形成肾结石模型。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行经皮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温度记录仪探头置于肾盂内结石周围5 mm处,激光功率采用4 W和8 W,灌注速度分别为0、25、50、100 ml/min,脉宽模式分为短脉宽和长脉宽,激光设备选用第5代EMS激光设备。实时记录结石周围温度变化,每种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实验,温度变化值为实验结束时与开始时的温度差值。比较不同功率、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脉宽模式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时结石周围温度的变化差异。

结果

在钬激光功率为4 W,灌流速度分别为0、25、50、100 ml/min时,长脉宽与短脉宽模式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40±0.30) ℃与(2.97±0.15)℃,(1.20±0.30) ℃与(1.17±0.21)℃,(0.77±0.21) ℃与(0.53±0.15)℃,(0.60±0.10) ℃与(0.47±0.06)℃,均P>0.05]。在钬激光功率为8 W,灌流速度分别为0、25、50 ml/min时,长脉宽与短脉宽模式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3±0.06)℃与(5.97±0.25)℃,(2.63±0.06)℃与(1.77±0.25)℃,(2.07±0.31)℃与(0.97±0.06)℃,均P<0.05];在灌流速度为100 ml/min时长、短脉宽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0.06)℃与(0.67±0.12)℃,P>0.05]。在长脉宽模式,灌流速度为0、25、50 ml/min时,4 W与8 W钬激光功率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流速度为100 ml/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在0、25、50 ml/min灌流速度下,钬激光高功率和长脉宽模式较低功率和短脉宽模式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大;无论长、短脉宽模式,在碎石功率≤8W、灌流速度≥25ml/min时,碎石过程中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均不明显,手术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伴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3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例输尿管开口异位伴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15岁,中位年龄7岁。左侧3例,右侧1例,双侧2例。5例表现为排尿间隙点滴性尿失禁,1例表现为持续尿失禁而无正常排尿。术前通过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逆行泌尿系造影等检查,发现异位输尿管
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32例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5例;中位年龄39.5(18~76)岁。结石位于左侧23例,右侧9例。结石体积中位值138.84(33.28~866.32)mm3。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发热症状且术前血常规、尿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8(11~122)个月。膀胱镜检查见肿瘤位于膀胱前壁1例,膀胱后壁1例,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1例,膀胱弥漫性分布并累及后尿道1例。4例均经PET-CT检查证实无淋巴结及远
目的评估多种路径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单术者开展的115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7(52~84)岁,术前平均体质指数24.44(19.52~32.33)kg/m2,术前中位PSA 9.77(6.54,15.32)ng/ml。临床分期
液体活检是指对人体体液样本中的肿瘤相关物质进行无创性分析,克服了传统组织学活检的局限性,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可预测对治疗的反应、纵向监测疾病进展和预测预后等。肾癌目前缺乏成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疾病诊断及监测仍然依靠影像学检查。近些年液体活检在肾癌领域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RNA(ctRNA)、外泌体、肿瘤"教育"
自2008年泌尿外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引入中国以来,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国内泌尿外科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回顾并总结了国内泌尿外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从雏形探索期、快速发展期、理性思索期到目前的突破发展期,该技术在相关理论基础、手术操作技巧、器械研发以及临床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有术后疼痛轻、体表美观毁损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仍存在操作空间小、器械干扰大等局限。目前,国内单孔腹腔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生育功能丧失及尿控功能障碍发生率极高,严重降低了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生育功能的改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对传统手术方式的创新,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该术式患者的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肿瘤控制、尿控、性功能和生育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加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21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52例;中位年龄62 (52,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183例,3分35例;吸烟史80例,腹部手术
膀胱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继发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少数为散发病例。本文报道1例行经尿道切除的70岁男性膀胱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术后辅助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自制尿道辅助通道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50~78岁,平均65.9岁;左侧病变8例(左输尿管肿瘤2例,左肾盂肿瘤6例),右侧病变4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