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海南三亚一游,我谋划已久,但迟迟未能成行。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总队安排我去疗养,疗养地点有北戴河、青岛、烟台、杭州、三亚等地。接到总队通知后,我不加思索地把三亚定为疗养点。
出发前,我特意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海南省地图册》,先从书本上对三亚地理环境有个大致了解。
三亚,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准确的位置在北纬18.2°、东经109.5°。境内有两条小河,分别由东、西飘逸而来,在此交汇人海,形同“丫”字。因“丫”的谐音是“亚”,于是三亚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到过三亚的人都说,三亚有中国最妩媚的大海、最洁白的沙滩、最迷人的阳光、最纯净的空气、最清爽的海风、最诱人的海鲜水果。我认为,三亚最具特色、最吸引游客的是那两块石头——“天涯石”和“海角石”。我正是冲着这两块石头而去的。
8月4日,我携妻子和儿子乘坐厦门航空公司的班机飞赴海南岛。我们先在海口市作短暂的停留,尔后在海南武警总队欧阳秘书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三亚。
到三亚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南山大小洞天。据说,海南岛历史上最早的旅游景点就是南山大小洞天。所以到三亚,不能不看南山大小洞天。
进人大小洞天的景区大门,一眼就看到几排高大、弯曲的椰树屹立在海边。这是摄影留念的最佳景致,旁边围着许多游客在拍照,我们凑热闹,也拍了几张照片,尔后向大小洞天走去。
大小洞天就在海边一个大礁岩里,洞里散布着千姿百态的奇石,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令人勾起许多奇妙的联想。从小洞天出来,我们登上鳌山古道,古道两旁都是热带原始灌林木和摩崖石刻。最值得一看的是密林里生长的3万多棵有几百、幾千年树龄的龙血树——俗称“不老松”。其中最老的一棵,据说树龄已有6400多岁了。树边一块石头刻有庄子“不材之木”四个大字。庄子在《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段话:“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辛!’”原来龙血树能活到这么老不被人砍伐,就是这个原因。其实,庄子是借此树道出自己的处世之道:清净无为,免祸保身。
离开大小洞天,我们直奔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景区包括民族风情园、历史名人雕塑园、南天一柱、天涯石、海角石。我们参观了民族风情园和历史名人雕塑园后,稍作休息,便沿着海边一路走去。走了约两公里行程,我们就到了“南天一柱”。这个石柱高约7米,是清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去梯的笔墨。旁边一块卧石刻着“海判南天”,是清康熙年间钦差大臣苗曹沟的字迹,字体刚劲有力,十分醒目。
从“南天一柱”再往前走500米,就到了刻有“天涯”的巨石下。铭刻“天涯”二字的人是清雍正年间的崖州知州程哲。他老人家在地下哪里会知道当年随手在石头上镌刻的感慨,如今竟成为举国上下朝思暮想的地方。
转过“天涯”巨石,“海角”’二字则刻在一座高耸的石峰上,很不起眼的两个字,比起“天涯”两个字小了很多。如果没有人指点,第一次去的客人可能不易找到。据说“海角”两个字是清末一个不知名的文人所题。到底是这位文人自觉不是名人,不好意思把“海角”两个字写大,还是认为海角本身就是很远很小的地方,刻意把“海角”两个字写小?不得而知。
我们一边观赏两块巨石,一边听导游小姐讲述两块石头的美丽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内陆,有一对男女,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可是长大后,双方的家长却不允许他们结合,于是便双双逃到海南省的三亚。没想到从内陆好不容易跑到陆地尽头,家丁还会赶过来。此时,他们前面是茫茫大海,身后是追至而来的家丁,两人无路可走。为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拥抱着奔向大海。此刻,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轰”的一声巨响,所有的人都被劈成了石块。据说,依偎在海边刻有“天涯”和“海角”的两块石头就是当年的这对恋人,那些包围着他们的小石块就是众家丁。这段故事让所有的情侣都动容。听完导游的介绍,许多人在两块巨石下拍照留影。
那天正遇上海水涨潮,而且潮水涨得很高,要在“天涯石”和“海角石”照像,必须膛过一段海水,登上另外一块石头,才能拍得到。我和妻子毅然脱下鞋子。挽起裤管,膛过海水,爬上巨石,儿子充当摄影师,为我们俩在“天涯”和“海角”上拍下倩影。
从“天涯石”和“海角石”返回的路上,听到几个从北方来的游客在议论:许多人都说到三亚一定要去天涯海角看一看,今天看了,其实就是海滩上普普通通的几块石头。
是的,从表面上看,到天涯海角看到只是几块很普通、很一般的石头。但是,透过这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我们看到了祖国最南的一扇大门,备感祖国之大、祖国之美;看到了历史和爱情在这里交融,既是情侣们山盟海誓的最好地方,也是人们寄情思古的胜地;更看到了人生的艰辛与快乐。自古以来,海南岛及三亚是众多官宦和文人被贬谪流放经受磨难的地方,而且流放者中许多是名噪一时的大人物,甚至贵为当朝宰相。如现今在海口市五公祠供奉的五公中,李德裕、李纲、赵鼎都曾经是宋朝宰相,李光、胡铨也是力主抗金的名臣。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轼,尽管官不大,却是流芳千古的一代文豪。有两句诗可以表达当时他们的感触和景况:“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知何处,生度鬼门关”,“飞鸟尚需半年程”。可见,过去人们想到天涯海角来是很不容易的,而来者大多数是来受苦受难的。如今,我们能作为一名游客轻松地到达这里观光游览,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是安居乐业百姓的福分。
之所以备感不虚此行,是因为“天崖石”和“海角石”留给我几多遐想、几多激励。一言概之: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勿忘一身橄榄绿任重道远呵!
组稿责编:叶儒龙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总队安排我去疗养,疗养地点有北戴河、青岛、烟台、杭州、三亚等地。接到总队通知后,我不加思索地把三亚定为疗养点。
出发前,我特意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海南省地图册》,先从书本上对三亚地理环境有个大致了解。
三亚,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准确的位置在北纬18.2°、东经109.5°。境内有两条小河,分别由东、西飘逸而来,在此交汇人海,形同“丫”字。因“丫”的谐音是“亚”,于是三亚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到过三亚的人都说,三亚有中国最妩媚的大海、最洁白的沙滩、最迷人的阳光、最纯净的空气、最清爽的海风、最诱人的海鲜水果。我认为,三亚最具特色、最吸引游客的是那两块石头——“天涯石”和“海角石”。我正是冲着这两块石头而去的。
8月4日,我携妻子和儿子乘坐厦门航空公司的班机飞赴海南岛。我们先在海口市作短暂的停留,尔后在海南武警总队欧阳秘书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三亚。
到三亚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南山大小洞天。据说,海南岛历史上最早的旅游景点就是南山大小洞天。所以到三亚,不能不看南山大小洞天。
进人大小洞天的景区大门,一眼就看到几排高大、弯曲的椰树屹立在海边。这是摄影留念的最佳景致,旁边围着许多游客在拍照,我们凑热闹,也拍了几张照片,尔后向大小洞天走去。
大小洞天就在海边一个大礁岩里,洞里散布着千姿百态的奇石,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令人勾起许多奇妙的联想。从小洞天出来,我们登上鳌山古道,古道两旁都是热带原始灌林木和摩崖石刻。最值得一看的是密林里生长的3万多棵有几百、幾千年树龄的龙血树——俗称“不老松”。其中最老的一棵,据说树龄已有6400多岁了。树边一块石头刻有庄子“不材之木”四个大字。庄子在《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段话:“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辛!’”原来龙血树能活到这么老不被人砍伐,就是这个原因。其实,庄子是借此树道出自己的处世之道:清净无为,免祸保身。
离开大小洞天,我们直奔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景区包括民族风情园、历史名人雕塑园、南天一柱、天涯石、海角石。我们参观了民族风情园和历史名人雕塑园后,稍作休息,便沿着海边一路走去。走了约两公里行程,我们就到了“南天一柱”。这个石柱高约7米,是清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去梯的笔墨。旁边一块卧石刻着“海判南天”,是清康熙年间钦差大臣苗曹沟的字迹,字体刚劲有力,十分醒目。
从“南天一柱”再往前走500米,就到了刻有“天涯”的巨石下。铭刻“天涯”二字的人是清雍正年间的崖州知州程哲。他老人家在地下哪里会知道当年随手在石头上镌刻的感慨,如今竟成为举国上下朝思暮想的地方。
转过“天涯”巨石,“海角”’二字则刻在一座高耸的石峰上,很不起眼的两个字,比起“天涯”两个字小了很多。如果没有人指点,第一次去的客人可能不易找到。据说“海角”两个字是清末一个不知名的文人所题。到底是这位文人自觉不是名人,不好意思把“海角”两个字写大,还是认为海角本身就是很远很小的地方,刻意把“海角”两个字写小?不得而知。
我们一边观赏两块巨石,一边听导游小姐讲述两块石头的美丽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内陆,有一对男女,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可是长大后,双方的家长却不允许他们结合,于是便双双逃到海南省的三亚。没想到从内陆好不容易跑到陆地尽头,家丁还会赶过来。此时,他们前面是茫茫大海,身后是追至而来的家丁,两人无路可走。为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拥抱着奔向大海。此刻,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轰”的一声巨响,所有的人都被劈成了石块。据说,依偎在海边刻有“天涯”和“海角”的两块石头就是当年的这对恋人,那些包围着他们的小石块就是众家丁。这段故事让所有的情侣都动容。听完导游的介绍,许多人在两块巨石下拍照留影。
那天正遇上海水涨潮,而且潮水涨得很高,要在“天涯石”和“海角石”照像,必须膛过一段海水,登上另外一块石头,才能拍得到。我和妻子毅然脱下鞋子。挽起裤管,膛过海水,爬上巨石,儿子充当摄影师,为我们俩在“天涯”和“海角”上拍下倩影。
从“天涯石”和“海角石”返回的路上,听到几个从北方来的游客在议论:许多人都说到三亚一定要去天涯海角看一看,今天看了,其实就是海滩上普普通通的几块石头。
是的,从表面上看,到天涯海角看到只是几块很普通、很一般的石头。但是,透过这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我们看到了祖国最南的一扇大门,备感祖国之大、祖国之美;看到了历史和爱情在这里交融,既是情侣们山盟海誓的最好地方,也是人们寄情思古的胜地;更看到了人生的艰辛与快乐。自古以来,海南岛及三亚是众多官宦和文人被贬谪流放经受磨难的地方,而且流放者中许多是名噪一时的大人物,甚至贵为当朝宰相。如现今在海口市五公祠供奉的五公中,李德裕、李纲、赵鼎都曾经是宋朝宰相,李光、胡铨也是力主抗金的名臣。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轼,尽管官不大,却是流芳千古的一代文豪。有两句诗可以表达当时他们的感触和景况:“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知何处,生度鬼门关”,“飞鸟尚需半年程”。可见,过去人们想到天涯海角来是很不容易的,而来者大多数是来受苦受难的。如今,我们能作为一名游客轻松地到达这里观光游览,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是安居乐业百姓的福分。
之所以备感不虚此行,是因为“天崖石”和“海角石”留给我几多遐想、几多激励。一言概之: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勿忘一身橄榄绿任重道远呵!
组稿责编:叶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