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外一首)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本是普普通通的岩石
   历经亿万年造山运动
   高温高压的炼狱
   在大理苍山横空出世
  
   随着工人锋利的锯片
   切开质地坚硬的岁月
   一幅幅神的丹青
   倏然展现在人间
  
   水花石浮云漫天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汉白玉肃穆恬静
   一尘不染晶莹洁白
   彩花石五色缤纷
   绿花秋花青花水墨花
   朵朵奇葩灿若云霞
  
   呵,大理石
   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春夏秋冬日月星辰
   全活在你的心里
  
   呵,大理石
   用你生产的工艺品
   千姿百态光彩亮丽
   构成一条条斑斓的集市
  
   呵,大理石
   美丽的歌者
   外表和泥土一样朴实
   内心却蕴藏着美玉的品质
  
  苍山雪
  
   你以一朵雪莲的姿势
   绽放于苍山的发髻
  
   你是南方的雪
   比北方的雪更为晶莹洁白
  
   你有坚定不移的理想
   活在世上就要一尘不染
  
   你有百折不回的信念
   要让芬芳弥散千年万年
  
   你是苍山的哈达
   迎风飞舞在蓝天
  
   你是洱海的母亲
   永远不知道疲倦
  
   你是大理皇冠上的明珠
   惊羡了天上的神仙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花鱼洞,位于德苴乡东北约9公里的峡谷中,幽涧深处,两崖对峙,崖下岩洞中有泉水流出,洞中有花鱼,故名花鱼洞。  花鱼洞,两岸多岩洞,寺庙依岩而建,寺旁绿荫掩映,鸟声啾啾,素有锦背花鱼、鱼跃锦池等奇观。当地文人有诗云:“混混源水不息流,古洞花鱼境清幽;悬崖峭壁干古求,茸峰岗峦万纪留;佳木参天幽谷石,野花砸地秀巅头:近访桃源避奏地,赛过巴陵岳阳楼。”花鱼洞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区,一度成为德苴印象。  
期刊
一种分离与银河有关  一次相聚与鹊桥有关  一段爱情与传说有关  一缕相思与七夕有关    当美丽的故事流传千年  我们感慨世道的酸甜苦辣  当思念被喜鹊的飞翔托起时  我们感受爱情的千古浪漫    掬一捧月光隔河相望  谁说得清长久的分离不是一种痛  谁说得清短暂的相逢不是一种情  难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个日子    就在这个日子  我们被一种传说所牵引  聆听着鹊桥上的
期刊
也许,盘古开天地的时候  他就知道 在若干年后  将有一个尚白的民族  需要一片好山好水好风光  跟这个民族性情相谐的  好山好水好风光  就凌然地突兀起了一脉  长年不化的晶灿  就深情地陷凹出了一汪  鸥飞月映的碧蓝  还有平畴百里的沃野  还有满坡岭绽放的山茶杜鹃  还有飞花溅玉的玫瑰十八溪  还有万朵梅花点染的天生桥  还有弓一样顽皮戏浪的鱼儿  还有金梭银梭一样的浪中石舟  还有望天而生
期刊
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不仅先后被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特聘为专家,而且还被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特聘为副教授,与当代大学生乃至外国留学生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彝族剪纸艺术的感悟,并现场活态演示剪纸技艺,他就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剪纸传承人陈德。    结缘剪纸 缘与偶然    1965年陈德出生于大理州南涧县宝华镇篾笆哨一农家小院里,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以说陈德
期刊
忆苏,本名苏佳琴。大理巍山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教师,文学爱好者。闲时读书写字,笔随心动,信马由缰,用感性的心做理性的思考与从容的表达。只想用文字,记下生命里的每一份感动和时光深处那些流年的痕迹。    小巷遐思     古城如一方棋盘,纵横交错其间的街巷,就是棋盘中的经纬脉络,将一方古老的城池变得生动而鲜活。   那些细细窄窄,悠长幽静的小巷,贯穿整个古城的血脉联通古城流动的气场,静静地流
期刊
鸡足山是太遥远了,李贽当年要不是大老远地跑到云南来做官,他与鸡足山肯定是无缘的了。说鸡足山成就了这位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一点也不为过。  李贽五十岁了,千里迢迢赴云南姚安做知府,做官做得不耐烦了,便跑到鸡足山读佛经,听法师讲经谈禅。明万历六年、八年(1578、1580),先后两次登临鸡足山,寓居大觉寺、水月庵、钵盂庵,一住数月,不想下山。和他同时代的文学家袁中道说他厌恶官场簿书生活,“遂入鸡
期刊
第一怪:铁路上火车不来汽车来    这条跑汽车的铁路,就是著名的“滇缅铁路”祥云县王家庄至练渡段。在这条铁路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汽车在跑来跑去,却始终见不到一列火车。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后期,云南大地上开始建设滇缅铁路。经过几年的施工,沿途大部分路基涵洞和隧道已经基本完工。可一九四二年四月,日本帝国主义经缅甸侵占了云南怒江以西的广大地区,云南和当时的整个抗战大后方告急,工程被迫全线停工。为防止
期刊
李达伟,白族,1986年生于大理州剑川县。已在《民族文學》、《青春》、《翠苑》、《满族文学》、《厦门文学》、《连云港文学》、《新潮》、《新叶》、《草地》、《岁月》、《海中洲》、《散文诗》、《新世纪文学选刊》等杂志发表二十余万字,现居保山。    一、循环的画面     一直以来,我都会有意避开在县一中读初中的那段时光。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青春期的迷惘忧伤躁动不断压迫着我。从县一中门口出来时,我犹豫
期刊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在深山。  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郎啊!郎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清悠悠。  ……  《小河淌水》歌声无论在哪里响起,都以超然地域环境的人性之美感动着每一个人,其艺术魅力之源,来自于《小河淌水》故乡这片人文文化丰厚的土壤——  星空月夜,万般沉寂;壑峰密林,凝眸不语。月光在游动着,清悠悠的小河不息地流淌着……无期的等待,永远的期冀,把
期刊
1  蛤蟆塘是湿地里的一个小湖泊。雨季来的时候,小湖壮得像大水牛,旱季水退,小湖瘦得像蛤蟆,当地人就叫它蛤蟆塘。沿蛤蟆塘往南不到两里是县城,我家就住县城小镇上。因为离得近,小镇人常去蛤蟆塘。正因为离得近,小镇上的许多故事就和蛤蟆塘纠缠在了一块儿。我家也不例外,我父亲和我妈的故事都没有离开蛤蟆塘。蛤蟆塘成了他们故事里的另一个角儿。  我妈本地人。她命薄,在世时间短,我刚记事不久就撒手人寰。  我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