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忆是一位从不中断写作的劳模式作家,写作成了她重要的生活方式。新年伊始,她便有三部中篇新作问世。语言叙事上延续了《长恨歌》以来的细密和贴实,不过更为圆熟通透,充满纤毫毕现的生活细节和对人物心理的细微洞悉。王安忆的小说特别有密度,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形式化作了内容本身。叙事的密集并不是情节多么跌宕起伏或人物命运大起大落,而是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和繁忙景象。无论是草根出身、踌躇于养母与生母、香港与内地的中年男子,还是因女儿留学辗转在国外几个城市的中产女性,穿梭于上海各个阶层和城乡之间的农村老妇,时代大背景与人物小心思,城市风情与世态人情,时空变换腾挪带给人物的沧桑感和命运感,王安忆都熟稔于心,如数家珍。这些大量细实的叙事,撑起的是整体上的务虚,《王安忆小说讲稿》中说:“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但是铸造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探寻和建构,投射到这三篇小说中就是对个体心灵归属感的观察入微、体贴备至。
《乡关处处》写绍兴乡下女人月娥到上海当钟点工的经历,这是时代潮流下农民工的普遍处境,由乡而城的大迁移与年头年尾的城乡折返。小说以月娥为叙述本体,通过她的足迹和目光在城市穿梭,打量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物和生活,从而反映当下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也深入她的内心,各种体验和心理描绘得生动贴切细腻可感。月娥属于传统意义上勤扒苦做、风风火火的一类女人,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用挣来的钱去完成在老家盖房子、给儿子娶妻生子、在城里买房等一个个生活目标。月娥由同乡牵织起来的打工生活,充满了“过日子的欢腾”,有浓浓的烟火气、人情味和昂扬的生命力。
“乡关处处”这样一个题目颇令人咂摸。小说貌似写乡愁,其实隐含着乐观和超然。虽然月娥不识字,乡愁也不是文化人的专利,她肯定也有想念家里老伴的时候,但是她的时间被一份份严格对接的工作填满,所谓的乡愁被生活的紧张忙碌所消解。她看重的是执着于当下,把日子过踏实过足,不懂也不会去冥想形而上的东西。另一方面,她也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节假日不要双倍工资也要和同乡们一起衣着鲜艳大声说笑呼啦啦去逛野生动物园。月娥他们属于很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的一群人,虽然在年龄上属于旧的一代,却也感染了城市年轻蓬勃的气息,可以像鱼儿一样在城市生活中自如無怯地游动。因为有同乡之间的相互帮衬,遇到的几个雇主又是相对通情达理之人,更因为自身品行的温厚纯良,她不但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闷,反而与照顾的老人和捡回的流浪猫之间奇异地建立了家庭般的温暖关系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从容和达观。
相较而言,那些蛰居原地的老人无论城乡却有一种愁苦。月娥的男人五叔应该算村里的留守老人,他不是愁物质的贫穷,而是愁自己的无所事事老而无用,心焦日子的无聊,更恐惧自身存在感的丧失。所以留下来的人会对一年到头的聚散离别格外敏感,走的时候抱怨“留我一个”,然后巴巴地盼着归期。而月娥因为习惯了热闹忙碌,反而不太适应两人的沉闷以对,也顾不上虚蹈亲人间的离愁别绪。“爷爷”是城市拿低保的底层老人,有过当厂长叱咤风云的辉煌过去,后因生意失败沦为弱势群体。虽有儿女照顾,但到底不能陪伴左右,更有不能自主的悲哀。月娥和被称为“爹一只娘一只”的猫让他重获了家人般的亲切温馨,月娥的同乡们来家里隔三差五地聚餐,亦让他感受到久违的热闹和体面。然而爷爷病了,先被女儿送医院后又卖房送养老院,爷爷物质和精神上的归属都被剥夺,怎不忧伤而无奈!纯朴善良的月娥每份工作不做后都有回头看望雇主家的习惯,何况对于曾给过她栖身之所和人间温暖的爷爷。她和同乡们把爷爷从养老院西装革履地接出来,在逼仄的出租屋给他热热闹闹地聚餐,让强撑着面子的爷爷终于红了眼眶。
没有归属感的还有《红豆生南国》里的男人,王安忆没有给他取名仅用“他”指代,可见蕴含着普遍的指向。这个男人因为家里穷兄弟姐妹众多被以“三百斤番薯丝”卖到养母家,这似乎成了他的原罪,觉得一辈子都在恩欠和愧受于人。多年后在台湾邂逅的红豆成了他这种复杂心结的外化之物,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男女之情,成为他一生背负的各种受恩与情债。但事实上,他又何曾享受过真正的亲人之爱呢,他的心灵又何曾有过妥当的安放?一方面,他常常处于一种流落无根的状态,从小跟养母出门寻养父,寻而无果后在香港居留长大,养母死后他又离婚净身出户,频频回大陆寻亲认亲,从不曾拥有家庭的完整和温情;另一方面,从养母到妻子,他身边的女人个个强悍,对他有庇护但又压制了他的天性,更很少真正走进他的内心去了解和理解他,即便在生母面前也觉着隔膜和生分。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拥有一种真正心有所属、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男女之情。他的整个人都是缩着的,以致成了别人眼中的钻石王老五自己却浑然不觉。一个个喜欢他的或他也中意的女人从身边擦过,他除了自我内心比较、纠结并不形色于人。这漫长的人生跨度与时代变迁,更凝缩和折射了一个人和一座岛的命运沉浮。
《向西,向西,向南》的主角是一位中产女性,丈夫在国内发展,她在国外陪女留学并有置业。然而物质的优渥和繁华的遍及并不能让她获得精神的满足,反而愈见凄冷孤寂。距离的靠拢并没有拉近母女的关系,“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难以亲近人;丈夫的外遇日益明显张狂,她却只能选择隐忍,父女之间的声气相通常把她这个当事人屏蔽在外。陈玉洁在国外几次人生转向,却不断感到自身处境与身份的双重尴尬,既“不知道该做什么”,又“没有朋友”。母女关系的生分,夫妻关系的虚伪,危机之下的陈玉洁因几次邂逅与在国外开小餐馆的女老板结缘,也走进了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人生。一边她在餐馆里打工混时间体验上班族生活,一边女老板的打拼经历与情感生活浮出水面。这是一个精明能干、有情有义然而情感不幸的底层女人,陈玉洁在与她的交集中一颗漂浮虚空的心终于找到了着落。她们的转向由最初的偶遇到最后的同行,在共同的经营和相互的取暖中慰藉漂泊的灵魂。
这真是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随着时空拉开与时代前进,故乡越来越成为一种沉沦的现实和美化的想象,乡愁被普遍扩散,无处不在又无处搁放;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悄然进行的融合与新生,普遍弥漫的愁绪困境之外,也有百折千回的温暖与美好。无论是城市底层的打工者,还是远在他国的奋斗者,都在以各自切实的方式找寻心灵的归属感,并且超越了地域、身份、阶层与文化,目不识丁的女人也有着自我朴实积极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活法,锦衣玉食的中产阶级反而在底层寻到精神的滋养和寄托。所以,与其叩问“乡关何处”,不如更关心“此心安处”,细嚼慢咽王安忆在针脚细密的文本中带给我们的广阔天地和百味人生,看她对世事的理性洞察和生活的通透品味。
《乡关处处》写绍兴乡下女人月娥到上海当钟点工的经历,这是时代潮流下农民工的普遍处境,由乡而城的大迁移与年头年尾的城乡折返。小说以月娥为叙述本体,通过她的足迹和目光在城市穿梭,打量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物和生活,从而反映当下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也深入她的内心,各种体验和心理描绘得生动贴切细腻可感。月娥属于传统意义上勤扒苦做、风风火火的一类女人,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用挣来的钱去完成在老家盖房子、给儿子娶妻生子、在城里买房等一个个生活目标。月娥由同乡牵织起来的打工生活,充满了“过日子的欢腾”,有浓浓的烟火气、人情味和昂扬的生命力。
“乡关处处”这样一个题目颇令人咂摸。小说貌似写乡愁,其实隐含着乐观和超然。虽然月娥不识字,乡愁也不是文化人的专利,她肯定也有想念家里老伴的时候,但是她的时间被一份份严格对接的工作填满,所谓的乡愁被生活的紧张忙碌所消解。她看重的是执着于当下,把日子过踏实过足,不懂也不会去冥想形而上的东西。另一方面,她也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节假日不要双倍工资也要和同乡们一起衣着鲜艳大声说笑呼啦啦去逛野生动物园。月娥他们属于很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的一群人,虽然在年龄上属于旧的一代,却也感染了城市年轻蓬勃的气息,可以像鱼儿一样在城市生活中自如無怯地游动。因为有同乡之间的相互帮衬,遇到的几个雇主又是相对通情达理之人,更因为自身品行的温厚纯良,她不但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闷,反而与照顾的老人和捡回的流浪猫之间奇异地建立了家庭般的温暖关系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从容和达观。
相较而言,那些蛰居原地的老人无论城乡却有一种愁苦。月娥的男人五叔应该算村里的留守老人,他不是愁物质的贫穷,而是愁自己的无所事事老而无用,心焦日子的无聊,更恐惧自身存在感的丧失。所以留下来的人会对一年到头的聚散离别格外敏感,走的时候抱怨“留我一个”,然后巴巴地盼着归期。而月娥因为习惯了热闹忙碌,反而不太适应两人的沉闷以对,也顾不上虚蹈亲人间的离愁别绪。“爷爷”是城市拿低保的底层老人,有过当厂长叱咤风云的辉煌过去,后因生意失败沦为弱势群体。虽有儿女照顾,但到底不能陪伴左右,更有不能自主的悲哀。月娥和被称为“爹一只娘一只”的猫让他重获了家人般的亲切温馨,月娥的同乡们来家里隔三差五地聚餐,亦让他感受到久违的热闹和体面。然而爷爷病了,先被女儿送医院后又卖房送养老院,爷爷物质和精神上的归属都被剥夺,怎不忧伤而无奈!纯朴善良的月娥每份工作不做后都有回头看望雇主家的习惯,何况对于曾给过她栖身之所和人间温暖的爷爷。她和同乡们把爷爷从养老院西装革履地接出来,在逼仄的出租屋给他热热闹闹地聚餐,让强撑着面子的爷爷终于红了眼眶。
没有归属感的还有《红豆生南国》里的男人,王安忆没有给他取名仅用“他”指代,可见蕴含着普遍的指向。这个男人因为家里穷兄弟姐妹众多被以“三百斤番薯丝”卖到养母家,这似乎成了他的原罪,觉得一辈子都在恩欠和愧受于人。多年后在台湾邂逅的红豆成了他这种复杂心结的外化之物,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男女之情,成为他一生背负的各种受恩与情债。但事实上,他又何曾享受过真正的亲人之爱呢,他的心灵又何曾有过妥当的安放?一方面,他常常处于一种流落无根的状态,从小跟养母出门寻养父,寻而无果后在香港居留长大,养母死后他又离婚净身出户,频频回大陆寻亲认亲,从不曾拥有家庭的完整和温情;另一方面,从养母到妻子,他身边的女人个个强悍,对他有庇护但又压制了他的天性,更很少真正走进他的内心去了解和理解他,即便在生母面前也觉着隔膜和生分。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拥有一种真正心有所属、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男女之情。他的整个人都是缩着的,以致成了别人眼中的钻石王老五自己却浑然不觉。一个个喜欢他的或他也中意的女人从身边擦过,他除了自我内心比较、纠结并不形色于人。这漫长的人生跨度与时代变迁,更凝缩和折射了一个人和一座岛的命运沉浮。
《向西,向西,向南》的主角是一位中产女性,丈夫在国内发展,她在国外陪女留学并有置业。然而物质的优渥和繁华的遍及并不能让她获得精神的满足,反而愈见凄冷孤寂。距离的靠拢并没有拉近母女的关系,“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难以亲近人;丈夫的外遇日益明显张狂,她却只能选择隐忍,父女之间的声气相通常把她这个当事人屏蔽在外。陈玉洁在国外几次人生转向,却不断感到自身处境与身份的双重尴尬,既“不知道该做什么”,又“没有朋友”。母女关系的生分,夫妻关系的虚伪,危机之下的陈玉洁因几次邂逅与在国外开小餐馆的女老板结缘,也走进了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人生。一边她在餐馆里打工混时间体验上班族生活,一边女老板的打拼经历与情感生活浮出水面。这是一个精明能干、有情有义然而情感不幸的底层女人,陈玉洁在与她的交集中一颗漂浮虚空的心终于找到了着落。她们的转向由最初的偶遇到最后的同行,在共同的经营和相互的取暖中慰藉漂泊的灵魂。
这真是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随着时空拉开与时代前进,故乡越来越成为一种沉沦的现实和美化的想象,乡愁被普遍扩散,无处不在又无处搁放;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悄然进行的融合与新生,普遍弥漫的愁绪困境之外,也有百折千回的温暖与美好。无论是城市底层的打工者,还是远在他国的奋斗者,都在以各自切实的方式找寻心灵的归属感,并且超越了地域、身份、阶层与文化,目不识丁的女人也有着自我朴实积极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活法,锦衣玉食的中产阶级反而在底层寻到精神的滋养和寄托。所以,与其叩问“乡关何处”,不如更关心“此心安处”,细嚼慢咽王安忆在针脚细密的文本中带给我们的广阔天地和百味人生,看她对世事的理性洞察和生活的通透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