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矿工深山坚守诗歌梦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2岁的雷阳泽在霍拉山深处的一家矿厂打工,没有人会把成天在乱石堆里挥汗如雨的他,与“诗人”这个称谓联系起来,可他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人。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他写诗两百余首,有20余首在全国的各类诗词比赛中获奖,并出版个人诗集《龙鸣诗选》。
  游离在城市边缘的雷阳泽,白天在工地上劳作,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诗歌创作。“是诗歌温暖了我,让我打工的岁月不再寂寞!”雷阳泽说这句话时,将头高高地扬起,脸上的表情坚定而执著,即便日子再艰难,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儿时的理想是当作家
  “小学时我当过3年班长,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雷阳泽一再强调自己40多年前是一名好学生,从他的话里可以听出,他对曾经的学生时代是多么的怀念。
  因为家贫等种种原因,雷阳泽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进学校的大门,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从小我就喜欢看书,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雷阳泽说,他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最好的途径就是写作。
  十几岁的雷阳泽成了农民,在种地的空闲时间,他开始学写诗歌。一有机会,就把自己写好的诗歌给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看,期望在对方的眼神里能够读出尊重,可他读到的大多是对方的不屑和鄙视。从他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诗歌里,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的纠结和挣扎。
  对知识的渴求和获得尊重或许是雷阳泽坚持写诗30余年的原因之一。在他的《龙鸣诗选》上,有一页上面列的是曾经教授过他知识的老师的名字。“有些老师已经不在了,凡是健在的老师,都收到了我的诗集!”雷阳泽说,他想以这种方式告诉老师,他也是一名好学生,并且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著名书法家、中国诗词学会理事黄君给雷阳泽的诗集题写了书名。雷阳泽说,他并不认识黄君,一个偶然的机会,对方得知他是一位农民诗人且即将出版诗集时,主动给他题写了书名。多年以前,他就成了四川巴中市作家协会的会员。虽然“作家”的身份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但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却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在冷嘲热讽里创作诗歌
  上世纪90年代初雷阳泽就来到了库尔勒,梨城的许多建筑工地上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白天干活,晚上创作已经成为他的习惯。给他带来自豪感的诗歌,也让他遭受过无数的冷嘲热讽。
  “老雷,你写这玩意儿能挣钱吗?”“老雷,你准备写诗致富啊!”等等这样的话经常在雷阳泽的身边响起。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写诗的人非常受人尊重,有很多人写诗歌也读诗歌,可现在有些人一提到诗歌或者诗人就会说三道四,“诗人”身上的光环似乎已经很难找到,打工的人写诗就更加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了。
  过去7年,雷阳泽一直在霍拉山深处的矿厂打工,很少有时间走出来,投递稿件不方便,厂区的黑板便成了他展示自己诗歌的平台。“说实话,仔细看的人很少,听到的表扬就更少了!”雷阳泽说,绝大多数工友白天干活,到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聊天,没有人愿意跟他讨论诗歌,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孤芳自赏,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寻找一份快乐。
  “家乡的报纸和电视台曾经采访报道过我,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雷阳泽说,他知道那不是因为他的诗歌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他农民的身份。农民或者打工者创作诗歌,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可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实,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农民和打工者也照样可以写出好的诗歌来。
  没有新衣服多次拒绝领奖
  雷阳泽保存着十几张来自全国各地诗词大赛组委会的邀请函,那是他的诗歌获奖之后组织者邀请他去领奖的。因为手头拮据,他一次都没有参加过,而是将这些邀请函保存起来,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经历的一种见证。
  “我不可能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去领奖吧,其实人都是好面子的,我也不例外!”雷阳泽将自己衬衫的一角掀起来说,这件皱巴巴的衣服是他所有衣服里最体面的一件,可穿着这样的衣服与其他衣着光鲜的获奖者同聚一堂,他会很自卑,最后只好选择放弃。
  雷阳泽说,领一次奖来回的路费得自己掏,再加上住宿、吃饭等,少说也得花千元以上,他已经无力支付这些费用了。出版诗集他花了近6000元,为此老伴儿和子女们都很不高兴。他的诗歌创作不但没有给家里带来财富,反而经常为此而花钱,这是家人难以接受的。
  “我以后可以不再出版诗集,可以不为了写诗而花钱,可我不能不写诗!”雷阳泽说,诗歌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的精神寄托和支柱。如果不让他写诗了,他不知道自己的业余时间还能干什么。
  写挥汗如雨的辛劳,写扁担磨破皮肉的痛楚,写汗水浸湿眼睛的酸涩,写日子捉襟见肘的无奈……诗歌成了雷阳泽老人在生活中对梦想的惟一倾诉。从他的身上,也让人看到了一位农民工对梦想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坚守。
其他文献
“真正的收藏家收藏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曾经的“改革闯将”、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谱写了一段不平凡的收藏传奇。    战火中与古物结缘  时代的颠沛流离中,偶然会成就一些大藏家。民国大收藏家张伯驹在战乱中,靠一双多年练就的慧眼拯救了号称“天下第一山水画”的《游春图》等一批国宝。而吴南生与古物字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经常说,我的收藏是从捡破烂开始的
期刊
一大早,芳邻吴小姐拿着一大把花花绿绿的宣传单来找我,说是超市“C”有打折鸡蛋卖,这对怀揣200美元闯世界的我来说,可是颇具诱惑力。于是,我决定前去抢购。  费了很大劲儿才找到超市“C”,不是超市“C”不好找,只能怪自己不会说“英语”,没法问,只好瞎摸。到地方才发现,这个超市也太大了,简直是座迷宫。我在超市里根本找不到卖鸡蛋的地方,只好硬着头皮打听,用形体语言来说话,以前这个办法挺管用,可这次居然不
期刊
他年过六旬,却双目有神、精神矍铄;他中等个头,却能把一百八十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他就是顾宝地。16岁拜师学艺,苦练功夫50载。耍大刀、拉硬弓、胸前开石……练就一身绝活的顾宝地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表演,2005年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人间》节目播出了他的绝活和故事后,顾宝地更成了名人,问候的、想拜师学艺的、邀请他做表演的人络绎不绝。    学武至今已半个世纪  顾宝地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好武艺的人,受
期刊
一根头发133元,这根头发没什么稀奇,只因为它长在“大仙”头上,它就成了一根能治病驱灾的“护身符”。  王玉梅、范庆先夫妇打开了他们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近100项“大仙”杜弘(化名)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费用”17万余元。而细看这些收费项目,荒唐至极!  求医问药不成 转信“大仙”  今年已经53岁的王玉梅老伴范庆先,多年前得了膀胱癌和肾癌。几年来,老两口到
期刊
决斗         生物学家卡尔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名不速之客闯进来,那人和卡尔曾有过节。  那人是个彪形大汉,他对卡尔大吼:“可找到你这家伙了,听着,我要和你决斗!”  卡尔轻蔑地笑道:“你要与我决斗,这没问题,但按照惯例,我有权选择决斗的方式。”  那人想了想,说:“可以。”  卡尔指着桌上说:“这里是两只烧杯,一杯装着细菌,另一杯装着清水。你可以随便选一杯喝掉,剩下的那杯我来喝。”   
期刊
医院里静悄悄的。秦杨漾醒了,伴着剧烈的咳嗽和呕吐,鲜血染红了床单:“救救我,救救我。”直到喊不动了,她对着泪流满面的父母说了一句,“一定要带弟弟去北京治病,别让弟弟像我一样。”说完便闭上了双眼。这一年,她11岁,死于肝硬化。  假设,秦杨漾没有和弟弟同时患上肝硬化,她还会是快乐的小天使;假设,她的病能早一点被发现,她也许能继续活下去;假设,父母不是家中只有一亩地的贫困农民,他们也许有钱治病……但人
期刊
一位朋友在他的专著《中国文化通史》中说:“在儒家孔子那里,妇女是受到尊重的”,证据便是孔子所编的《诗经》。不仅是《诗经》第一篇第一句便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还有不少“那么善良,那么可爱,温柔多情,而又羞羞答答”的“东方女性典型”。因此,他说:“如果不尊重女性,他会编出如此诗篇来吗?”这位朋友也说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认为这只是孔夫子的“一时失控之语,并
期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唐代四川人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终成有史可查的最老状元;清代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去世,否则有望打破“最老状元”纪录。而现在,大渡口区的陶志明已85岁高龄,仍考试不息,成为最老自考生。  喜获专科双文凭的他誓言:“要再战考场,93岁获本科文凭。”  最老考生  85岁获双文凭  陶志明老人头发全白,却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
期刊
董丛仁老人今年74岁,自己也记不清啥时候又多了“董草人”、“草人董”的名字。也不奇怪,老人儿时以及退休后的晚年时光,编草人几乎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几乎每天草不离手。  被称“草人董”  感觉亲切还有成就感  “草人董”说,自己打小就喜欢用草编些东西,七八岁他就能看着眼前的物件编出形神皆似的草编。老人说,乡亲们和熟悉他的朋友都叫他“董草人”或“草人董”,他喜欢这名字,这样的称呼他觉得既亲切又有成就感。
期刊
导读:春天是干燥的季节,饮食不当易上火。上火的种类可分为三种:胃火、肝火与肺火。一旦上火,降火气可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    第一把火:胃火  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