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对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时空变化及鸟撞防范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时空变化,以及鸟撞为机场运营带来的危害,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防范机场鸟撞问题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机场;鸟类时空变化;鸟撞防范
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领域的飞速发展,鸟撞作为三大灾害的其中之一,也逐渐得到业界乃至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不仅会为航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机组人员与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是极大的。虽说近年来我国在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时空变化,以及鸟撞防范措施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讲,其仍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此时为有效协调鸟类与航空需求间的关系,进而为航空安全提供更高保证,针对鸟类活动规律及鸟撞防范措施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必须提上日程。
一、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时空变化
首先,相关人员应将观察重点放在终年出没于机场的鸟类上,例如麻雀、喜鹊、家鸽以及雉鸡等,这几种鸟不仅密度与活动频率较高,也有秋冬季节结群活动的习性。夏季时需重点关注喜欢在机场周边繁殖,及好在场区内活动觅食的夏候鸟,以家燕、戴胜、鹌鹑等为例,同样也是高密度与高活动频率。导致春季鸟撞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为多种鸟都会在此时集中迁徙;夏季数量最多的为繁殖鸟,亲鸟捕食育雏使场区内的鸟类活动更加频繁。
在夏季鸟类繁殖后,秋季鸟类数量达到峰值也是必然结果,但此时夏侯鸟也会南下迁徙避冬,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种开始逐渐减少。冬季由于食物少且气温低,所以鸟种数量是最少的,但受到冬季机场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影响,人工热源或丢弃的垃圾也会成为鸟类的食物与避寒场所,这种局部小环境对鸟类是有利的,使其活动于机场与周围,导致冬季鸟类密度与活动频率也比较高。
二、鸟撞为机场运营带来的危害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报告可知,若一只重量为2kg的飞鸟,撞击在时速为900 km/h的飞机上,瞬间的冲击力甚至能够达到4000 kg,鸟的重量和飞机冲击力、质量以及相对速度的平方都是成正比的,简单来讲,就是鸟重量越大、飞机速度越快,鸟撞产生的危害就越大。如果冲击力高于飞机受撞击部件的最大承受力,飞机机体或者是零部件就会损坏,轻则导致飞机无法继续飞行,只能被迫紧急降落,重则会使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引发坠毁等严重后果。如果飞机挡风玻璃在鸟撞后损坏,就会导致飞行员无法正常操纵飞机;而如果有鸟类被吸进高速运转的飞机发动机,飞机就极有可能在空中停车,进而造成难以弥补的人员或财产损失。
三、防范机场鸟撞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提高飞机防撞能力
飞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若受到鸟类撞击,危害相比较正常情况会被成倍放大,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是不可能建造出鸟撞后依然无损的飞机的,因此,针对飞机防撞能力的提升展开深入研究非常必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鸟撞事故出现后,飞机仍然能继续飞行且安全着陆。此时设计人员应将重点放在吸能结构形式的优化上,以在冲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降低冲击载荷幅值并扩大脉冲宽度,进而增强结构的抗鸟撞能力。
另外,在飞机抗鸟撞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选择使用吸能性能较高的多胞结构材料,将芯层夹芯结构设计为蜂窝状或泡沫状,经实践证明,其在压缩过程中不仅密度小,压缩变形能力也很强,是十分理想的飞机结构材料。与此同时,飞机挡风玻璃的强度也要提升,可将一些用于拦截鸟类进入的挡板,放在发动机的进气口处,从各个方面提高飞机在鸟撞后的生存几率,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5.积极开展人为驱鸟工作
如果想从根本上降低鸟撞事故对飞机的威胁,就必须设法减少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种数与数量。首先,机场可采取鸣枪示警的方法,且通常情况下,夏秋季鸟类在18-19时的活动频率较高,而冬春季鸟类在17-18:30时段活动频繁,应遵循鸟类活动规律来使用此方法。其次,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拦鸟网、使用煤气炮,或者是播放鸟类天敌鸣叫声、鸟类受伤后悲鸣声等,使鸟群受到惊吓后飞离机场附近上空。
再次,可制作恐怖鸟及稻草人等道具,也可放置具有反光效果的装置,机场与周边区域鸟类视觉受到刺激之后就会离开。最后,可以使用环保无公害的驱避剂,以将氨茴酸甲脂向机场附近低洼处积水注入为例,在水质出现变化之后,鸟类也会自动避开附近的饮水区,进而达成机场附近鸟类驱散的目的;应围绕机场机坪与周边区域展开灭鼠工作,可采取毒饵诱杀或者鼠夹捕杀的方式,这是减少猛禽留居等潜在鸟撞隐患的重要途径[1]。
6.提高对生态防治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作为世界航空业共同的难题,鸟撞至今仍没有可彻底处理的方法或技术手段,而经实践证明,与单纯的鸟击防治相比较来讲,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能在飞行安全保证方面发挥更好的效果。在合理结合鸟类学、生态学以及动物生态学之后,即可充分掌握机场及周边区域中鸟类群落的数量及分布活动规律,同时通过对机场生态环境因子的有效调查,对范围内吸引鸟类的环境因素,及鸟类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确保所制定方案与地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另外,在进行机场及周边区域驱鸟的时候,也要尽量减少范围内有利于鸟类栖息的环境,同时从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入手,将食物链连接关系切断,降低机场环境对鸟类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如此能使鸟类数量有效减少,进而对飞机飞行安全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
7.做好鸟类活动监控与鸟撞事故预警
若想最大程度上增强机场及周边区域鸟撞防范的效果,相关人员就必须对鸟类活动展开长期监测,一方面对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进行调差,另一方面在掌握鸟情动态的基础上,与本地地理环境、居民居住情况相结合,建立系统、完善的鸟击预警机制,在尽量避免飞机与鸟类直接面对的情况下,使鸟击事故出现的机率全面降低。与此同时,也可有机融合计算机与鸟类学,在建立鸟情信息系统并应用,为预警系统的创建与完善奠定牢固基础。
目前我国也有部分机场,针对鸟撞防范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队伍,主要负责航空鸟击防范与预警工作,同时将鸟害预警防制系统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但在将其划分成国家、地区及机场三个等级后,则分别归属航空与地面安全保障部门管理。也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来监测鸟类活动,但是这种监测方法相对来讲探测范围较小,比较适用于为机场驱鸟人员提供鸟类活动信息,进而为驱赶提供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机场场区春夏季节鸟类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较强,而秋、冬季鳥的种类会相应减少,相关人员在制定鸟撞事故防范措施的时候,也要遵循鸟类时空变化的规律,为措施落实的效果提供保证。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飞机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此时如何避免鸟撞事故,尽量降低飞机受损、甚至坠毁等事故出现的机率,就成为有关部门必须重点思考并有效处理的问题,这也是我国航空业能够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张志强, 李益得, et al.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鸟类群落的时空变化[J]. 野生动物, 2017, 038(001):69-75.
关键词:机场;鸟类时空变化;鸟撞防范
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领域的飞速发展,鸟撞作为三大灾害的其中之一,也逐渐得到业界乃至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不仅会为航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机组人员与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是极大的。虽说近年来我国在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时空变化,以及鸟撞防范措施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讲,其仍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此时为有效协调鸟类与航空需求间的关系,进而为航空安全提供更高保证,针对鸟类活动规律及鸟撞防范措施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必须提上日程。
一、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时空变化
首先,相关人员应将观察重点放在终年出没于机场的鸟类上,例如麻雀、喜鹊、家鸽以及雉鸡等,这几种鸟不仅密度与活动频率较高,也有秋冬季节结群活动的习性。夏季时需重点关注喜欢在机场周边繁殖,及好在场区内活动觅食的夏候鸟,以家燕、戴胜、鹌鹑等为例,同样也是高密度与高活动频率。导致春季鸟撞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为多种鸟都会在此时集中迁徙;夏季数量最多的为繁殖鸟,亲鸟捕食育雏使场区内的鸟类活动更加频繁。
在夏季鸟类繁殖后,秋季鸟类数量达到峰值也是必然结果,但此时夏侯鸟也会南下迁徙避冬,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种开始逐渐减少。冬季由于食物少且气温低,所以鸟种数量是最少的,但受到冬季机场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影响,人工热源或丢弃的垃圾也会成为鸟类的食物与避寒场所,这种局部小环境对鸟类是有利的,使其活动于机场与周围,导致冬季鸟类密度与活动频率也比较高。
二、鸟撞为机场运营带来的危害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报告可知,若一只重量为2kg的飞鸟,撞击在时速为900 km/h的飞机上,瞬间的冲击力甚至能够达到4000 kg,鸟的重量和飞机冲击力、质量以及相对速度的平方都是成正比的,简单来讲,就是鸟重量越大、飞机速度越快,鸟撞产生的危害就越大。如果冲击力高于飞机受撞击部件的最大承受力,飞机机体或者是零部件就会损坏,轻则导致飞机无法继续飞行,只能被迫紧急降落,重则会使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引发坠毁等严重后果。如果飞机挡风玻璃在鸟撞后损坏,就会导致飞行员无法正常操纵飞机;而如果有鸟类被吸进高速运转的飞机发动机,飞机就极有可能在空中停车,进而造成难以弥补的人员或财产损失。
三、防范机场鸟撞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提高飞机防撞能力
飞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若受到鸟类撞击,危害相比较正常情况会被成倍放大,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是不可能建造出鸟撞后依然无损的飞机的,因此,针对飞机防撞能力的提升展开深入研究非常必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鸟撞事故出现后,飞机仍然能继续飞行且安全着陆。此时设计人员应将重点放在吸能结构形式的优化上,以在冲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降低冲击载荷幅值并扩大脉冲宽度,进而增强结构的抗鸟撞能力。
另外,在飞机抗鸟撞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选择使用吸能性能较高的多胞结构材料,将芯层夹芯结构设计为蜂窝状或泡沫状,经实践证明,其在压缩过程中不仅密度小,压缩变形能力也很强,是十分理想的飞机结构材料。与此同时,飞机挡风玻璃的强度也要提升,可将一些用于拦截鸟类进入的挡板,放在发动机的进气口处,从各个方面提高飞机在鸟撞后的生存几率,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5.积极开展人为驱鸟工作
如果想从根本上降低鸟撞事故对飞机的威胁,就必须设法减少机场及周边区域鸟类种数与数量。首先,机场可采取鸣枪示警的方法,且通常情况下,夏秋季鸟类在18-19时的活动频率较高,而冬春季鸟类在17-18:30时段活动频繁,应遵循鸟类活动规律来使用此方法。其次,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拦鸟网、使用煤气炮,或者是播放鸟类天敌鸣叫声、鸟类受伤后悲鸣声等,使鸟群受到惊吓后飞离机场附近上空。
再次,可制作恐怖鸟及稻草人等道具,也可放置具有反光效果的装置,机场与周边区域鸟类视觉受到刺激之后就会离开。最后,可以使用环保无公害的驱避剂,以将氨茴酸甲脂向机场附近低洼处积水注入为例,在水质出现变化之后,鸟类也会自动避开附近的饮水区,进而达成机场附近鸟类驱散的目的;应围绕机场机坪与周边区域展开灭鼠工作,可采取毒饵诱杀或者鼠夹捕杀的方式,这是减少猛禽留居等潜在鸟撞隐患的重要途径[1]。
6.提高对生态防治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作为世界航空业共同的难题,鸟撞至今仍没有可彻底处理的方法或技术手段,而经实践证明,与单纯的鸟击防治相比较来讲,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能在飞行安全保证方面发挥更好的效果。在合理结合鸟类学、生态学以及动物生态学之后,即可充分掌握机场及周边区域中鸟类群落的数量及分布活动规律,同时通过对机场生态环境因子的有效调查,对范围内吸引鸟类的环境因素,及鸟类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确保所制定方案与地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另外,在进行机场及周边区域驱鸟的时候,也要尽量减少范围内有利于鸟类栖息的环境,同时从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入手,将食物链连接关系切断,降低机场环境对鸟类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如此能使鸟类数量有效减少,进而对飞机飞行安全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
7.做好鸟类活动监控与鸟撞事故预警
若想最大程度上增强机场及周边区域鸟撞防范的效果,相关人员就必须对鸟类活动展开长期监测,一方面对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进行调差,另一方面在掌握鸟情动态的基础上,与本地地理环境、居民居住情况相结合,建立系统、完善的鸟击预警机制,在尽量避免飞机与鸟类直接面对的情况下,使鸟击事故出现的机率全面降低。与此同时,也可有机融合计算机与鸟类学,在建立鸟情信息系统并应用,为预警系统的创建与完善奠定牢固基础。
目前我国也有部分机场,针对鸟撞防范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队伍,主要负责航空鸟击防范与预警工作,同时将鸟害预警防制系统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但在将其划分成国家、地区及机场三个等级后,则分别归属航空与地面安全保障部门管理。也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来监测鸟类活动,但是这种监测方法相对来讲探测范围较小,比较适用于为机场驱鸟人员提供鸟类活动信息,进而为驱赶提供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机场场区春夏季节鸟类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较强,而秋、冬季鳥的种类会相应减少,相关人员在制定鸟撞事故防范措施的时候,也要遵循鸟类时空变化的规律,为措施落实的效果提供保证。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飞机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此时如何避免鸟撞事故,尽量降低飞机受损、甚至坠毁等事故出现的机率,就成为有关部门必须重点思考并有效处理的问题,这也是我国航空业能够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张志强, 李益得, et al.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鸟类群落的时空变化[J]. 野生动物, 2017, 038(001):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