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要全面,生态是关键”,生动鲜明地阐明了生态文明与全面小康建设的关系。近年来,湖北以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把林业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扩大绿色版图、提升绿色质量、共享绿色福利,践行“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理念。
在2017年“两会”召开之际,本刊采访了湖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新池,阐述了湖北以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践行“精准扶贫、绿色富民”发展理念的新思路。
民生周刊:据了解,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这个《决定》有着怎样的内涵?
刘新池:“绿满荆楚”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关系民生福祉,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有着深刻的内涵。
“绿满荆楚”行动一方面凸显了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展“绿满荆楚”行动,要求全面实现全省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的绿色全覆盖。另一方面“绿满荆楚”行动融入了“绿色决定生死”理念。所谓绿色决定生死,就是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实施以“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把绿色理念“注入”精准扶贫工作,并突出绿色、生态、环保的扶贫理念,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民生周刊:以“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都关乎哪些要求和内容?
刘新池:林业是大自然的最大生态系统,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是人类最大的绿色屏障和生命资源宝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开展“绿满荆楚”行动,能够进一步促使全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能够让满目绿色成为高质量的绿色GDP,成为无污染、无公害、得实惠的最大民生工程。
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更主要的是精准探寻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让“绿满荆楚”行动贯穿于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其中,并在扶贫目标、扶贫原则、扶贫任务和扶贫措施上也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
多年来的扶贫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绿满荆楚”是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良好载体和有效方式,把“绿满荆楚”活动与精准扶贫绿色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绿满荆楚”行动的实施,采取了因地制宜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分类实施,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各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木经济、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加工等绿色经济产业。
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花村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村,该村具有良好自然资源,适应发展林下产业。在扶贫过程中,通过走访调查,确定以发展茶叶产业为主,并适度发展经济林木的扶贫路子,而娑罗树种植正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适宜树种。种植娑罗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培育美丽乡村,而且果实还具有药用价值,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民生周刊:在“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湖北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刘新池:坚持生态与经济相结合,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着力增加绿色福利。湖北590万贫困群众,80%以上分布在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等山区。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发挥林业产业进入门槛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收入可持续的优势,加快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
做大林特产业基地。在“绿满荆楚”行动中,全省共新造油茶、核桃、板栗等经济林面积100多万亩,建设千亩以上的产业基地400多处,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2600多万亩。建成了湖北霖煜农等万亩核桃基地、随县神农丰源公司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大悟悟达农林万亩油茶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
做強林业加工产业。按照“三去一降”的要求,着力调整林产加工结构,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加速淘汰过剩产能,纤维板产能调减20%以上。2013年以来,全省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1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新增省级林业重点189家,达到490家。
做优森林旅游康养业。积极推进林业一产二产三产融合,以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康养、文化教育等生态休闲、森林旅游业迅速兴起,有效增加了林业生态产品、生态服务供给,提高了林业经营效益。全省森林旅游年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做实农企利益链接。广泛推广“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群众既有打工收入,又有股金分红,大幅度提高收入水平,山区贫困人口通过林业产业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上,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做好林业政策扶贫。认真落实和用好中央和省级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资金,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使林业政策资金变为贫困群众劳动报酬。2016年,推动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扩面提标,下达停伐补助资金3.3亿元;国有林场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管护费分别由每亩5元/年提高到每亩10元/年、8元/年。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工作,安排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2.5万人,人均每年增收4000元。
在2017年“两会”召开之际,本刊采访了湖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新池,阐述了湖北以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践行“精准扶贫、绿色富民”发展理念的新思路。
民生周刊:据了解,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这个《决定》有着怎样的内涵?
刘新池:“绿满荆楚”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关系民生福祉,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有着深刻的内涵。
“绿满荆楚”行动一方面凸显了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展“绿满荆楚”行动,要求全面实现全省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的绿色全覆盖。另一方面“绿满荆楚”行动融入了“绿色决定生死”理念。所谓绿色决定生死,就是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实施以“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把绿色理念“注入”精准扶贫工作,并突出绿色、生态、环保的扶贫理念,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民生周刊:以“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都关乎哪些要求和内容?
刘新池:林业是大自然的最大生态系统,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是人类最大的绿色屏障和生命资源宝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开展“绿满荆楚”行动,能够进一步促使全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能够让满目绿色成为高质量的绿色GDP,成为无污染、无公害、得实惠的最大民生工程。
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更主要的是精准探寻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让“绿满荆楚”行动贯穿于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其中,并在扶贫目标、扶贫原则、扶贫任务和扶贫措施上也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
多年来的扶贫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绿满荆楚”是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良好载体和有效方式,把“绿满荆楚”活动与精准扶贫绿色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绿满荆楚”行动的实施,采取了因地制宜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分类实施,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各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木经济、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加工等绿色经济产业。
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花村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村,该村具有良好自然资源,适应发展林下产业。在扶贫过程中,通过走访调查,确定以发展茶叶产业为主,并适度发展经济林木的扶贫路子,而娑罗树种植正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适宜树种。种植娑罗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培育美丽乡村,而且果实还具有药用价值,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民生周刊:在“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湖北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刘新池:坚持生态与经济相结合,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着力增加绿色福利。湖北590万贫困群众,80%以上分布在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等山区。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发挥林业产业进入门槛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收入可持续的优势,加快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
做大林特产业基地。在“绿满荆楚”行动中,全省共新造油茶、核桃、板栗等经济林面积100多万亩,建设千亩以上的产业基地400多处,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2600多万亩。建成了湖北霖煜农等万亩核桃基地、随县神农丰源公司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大悟悟达农林万亩油茶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
做強林业加工产业。按照“三去一降”的要求,着力调整林产加工结构,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加速淘汰过剩产能,纤维板产能调减20%以上。2013年以来,全省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1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新增省级林业重点189家,达到490家。
做优森林旅游康养业。积极推进林业一产二产三产融合,以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康养、文化教育等生态休闲、森林旅游业迅速兴起,有效增加了林业生态产品、生态服务供给,提高了林业经营效益。全省森林旅游年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做实农企利益链接。广泛推广“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群众既有打工收入,又有股金分红,大幅度提高收入水平,山区贫困人口通过林业产业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上,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做好林业政策扶贫。认真落实和用好中央和省级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资金,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使林业政策资金变为贫困群众劳动报酬。2016年,推动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扩面提标,下达停伐补助资金3.3亿元;国有林场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管护费分别由每亩5元/年提高到每亩10元/年、8元/年。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工作,安排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2.5万人,人均每年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