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的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写到:“我的读书经验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词;(3)知其意;(4)明其理。”一语道出了读书的精要。新课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算是学会了语文。
  
  一、“概括”与“提炼”:高效读书的方法
   
  古人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即书不能把要写的都写完,读书的就是把字都认全了,话都读懂了,也未必真能知道写书人的意思。所以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读诗要弄清“弦外音、味外味”,这就是要求学会“概括”与“提炼”。教过几年语文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篇文章读了好几遍,问学生这篇文章写的什么,请说出主要意思,许多学生一脸茫然,就是能说,也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关键。
  造成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传统语文教学,老师只注意讲,只要讲得精彩,就是一堂好课,而老师讲的大多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是考点,就反复强调,要学生背现成的答案,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产生了依赖性,自己的灵性和创造潜能,被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挤得没有立锥之地,读书只是随口出声,没有带进自己的思想,也没有投人自己的情感。
  要让学生能够高效读书,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视读书为乐事,让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心灵发生碰撞,撞出火花。教师在方法上要加以指点,比如抓关键词、关键句,透过文字的表面洞察作者的意图,启迪自己的睿智,探索文章的主旨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让学生用心读,读出自己的心得。
  
  二、“概括”与“提炼”:准确答题的窍门
  
  审时度势,与学生命运直接挂钩的要数答题,平时考试,决定学生的名次,中考决定学生的命运。学会准确答题,很有必要,但真要做到准确答题,却又十分困难,通过阅卷,笔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阅读题内容多,要回答的内容也不少,不少学生,回答问题写了不少,密密麻麻,可要在里面找几个起作用的词,却又难上加难,会答题的同学,写字不多,一语中的,自然可以获得高分。他们的窍门在于善于“概括”与“提炼”。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要让学生学会答题,必须教方法。一要会捕捉阅读内容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一般的问题,肯定在阅读段中有显性的或隐性的答案,必须像平时读书一样,善于圈点勾画,把答案锁定在作的记号之内;二是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只要没有字数要求),能用最精炼的话解决问题,不能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三是遇到“谈感受”之类的题,无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要会锤炼几句掷地有声的话,切中要害,打动阅卷老师。这当然要求具有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四要注意心理调试,考试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平时语文成绩好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完美,往往喜欢多费笔墨,把简单的答案复杂化,而成绩不好的同学,反正无所谓,当答则答,绝不多写一字,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亲睐,这也难怪,高温下,密室中,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头昏脑胀,谁能全保“吹尽黄沙始得金”呢?因此,学生答题,必须学会“概括”与“提炼”。
  
  三、“概括”与“提炼”:快速作文的途径
  
  作文教学走过的是一条“曲径通幽”之路,从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目前又兴起新概念作文。看起来,是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一展文采。一接触到实际,却发现不尽然。就说话题作文吧,“亲情”应该是要写多少,就能写多少的话题,可真正写起来,除了部分同学能写自己的爷爷奶奶之外,其余的写的是别人的爷爷奶奶,明明他住的是土房,却有一个宽宽的阳台,明明他爷爷是种地的,在他的笔下,却变成了一个退休干部,在阳台上浇花。试想,如果没有现在的“优秀作文”一类的书刊铺天盖地的袭来,那我们学生的笔下不知道要出现多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人在社会中生活,我们提倡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搜集素材,整理信息,闲时备急时用,这样到关键时刻才不会束手无策,捉襟见肘。
  学生哪怕局促校园之中,但也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校园也有生活,也有写不完的故事,放假回家,出门旅游,上山砍柴,下河洗澡,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导致这样,无非是缺少心眼,对周围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概括”与“提炼”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能改变这一现状,作文教学就会脱离尴尬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概括”与“提炼”是快速作文的一条途径。
  
  四、“概括”与“提炼”:审视社会的能力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无奇不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寄托某种感情,提供某些思考,他们当然对生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具有猛烈的穿透力,要赞就赞它个天宽地阔,要斥就斥它个人仰马翻,是胸怀的坦露。是情感的渲泄,为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愉悦。鲁迅希望雷峰塔倒掉,是因为雷峰塔是封建压迫制度的象征,下面压着一个追求爱情幸福的白娘子;朱自清描写背影,是因为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爱子心切的感情,是一个特写镜头……他们都是善于从生活中“概括”与“提炼”的大手笔。
  近读陈应松的小说《太平狗》,更是为作家“概括”与“提炼”的技巧拍案叫绝,太平狗是神农架的赶山狗,因主人出外打工,太平狗不顾主人的脚踢锹砍,身负重伤,一直跟到汉口。主人在打工中客死他乡,狗在经历了九死一生后,回到老家报信。作者不以人的眼光看世界,因为人是靠不住的,却用狗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可谓匠心独运,用心良苦,不得不让人佩服其“概括”与“提炼”的精彩。
  “概括”与“提炼”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语文教学责元旁贷,因为,笔者认为,它们确实是两个关键词。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朗读、背诵、学会翻译,掌握基本文言字词等。根据这一系列的教学需要,执教者往往将教学的焦点放在讲授上,及检查学生的背诵、翻译上面,从而不由自主地走入“灌入式”的教学误区。诚然,学习文言文需对文字词加以掌握,需对文言课文加以背诵(目的是明其义),需懂得课文之表达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国维之语确实经典之极。反复的诵读中,文义就会涌现,作者意图就会浮现于水面
期刊
【摘要】 初中新诗教学,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品味诗歌。  【关键词】新诗;能力;导学评    《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到了首位,在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
期刊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充分阐明了现行教育的主体。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当今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那么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太传统。在教学中就应该随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
期刊
中学生写作决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当然也不能只凭其天资,而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在客观外界促发及教师的培养催育之下,与其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冲动,所以,写作的本质只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是学生展露心灵、发扬个性的精神活动。    一、让学生勤观察、多体味社会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
期刊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关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有不同的论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等等。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学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
期刊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初中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带动其他方面。
期刊
课文的理解、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溶化,进入文章角色,更要靠读。读,既是我们中国语文传统的教法,也是学生最佳的传统学法。课内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过读。学生能领悟教师不易讲清的语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朗读训练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整体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
期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
期刊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学中觉得,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期刊
【摘要】课堂讨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充分认识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堂讨论;意义与作用    课堂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难点重点,语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展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