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理论在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研室是高职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建设,分析建设学习型教研室的必要性,探讨建设学习型教研室的途径,可以为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教研室不仅担负着组织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团结和凝聚教师队伍的任务,同时也是专业的载体。教研室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教研风气、科研水平甚至校园文明建设等,教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教学资源与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后于办学规模的扩大,新建专业更为明显,许多教研室存在师资短缺、青年教师兼课过多、教学与科研不协调等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教研室的改革与建设。
  从发展趋势上看,个人与组织的学习速度和能力已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目前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在企业管理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高校也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中。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学习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组织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要应对环境的变化,对组织进行有效的变革,获取竞争优势,以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根本解决之道就是要求组织不断学习,快速学习,有效学习。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组织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才能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组织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最终发展目标。
  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佛瑞斯特于1965年在其著作《企业的设计》中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非常具体地勾勒出未来社会中理想组织的一些鲜明特征,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原型。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正式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彼得·圣吉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大批学者陆续加入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行列,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开始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实践,积极推进组织学习或导入学习型组织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尽管对组织学习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并未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形成统一的认识。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同时,他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五项修炼技术:(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即不断加深个人学习的真正愿望,培养积极心态,激发潜能,提升创新能力,使组织不断突破发展“瓶颈”,从优秀走向卓越。该技术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基于组织个体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2)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即改善人们的思维与信念,整理、检视、反思人们的思维模式。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等。(3)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共同愿景是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促使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当每个人把自己融入到更大的愿景,当个体的愿景得到组织愿景的支持时,组织将爆发出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能量。(4)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团体的集体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达到真正学习的状态,不仅团体整体会产生出色的成果,而且团体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通过团体学习可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的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5)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要求以动态的眼光与思维把握全局,透过资讯搜集掌握事件的全貌,有效地掌握变化,培养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清楚地了解因果关系。
  学习型组织应该是一个能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的组织,即具有良好的学习功能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指的是“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团体学习”。
  
  高职院校教研室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将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新发展。政府明确了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改革要求,确立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加快高职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高等学校是教育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场所,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同时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否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改革进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思想上更新,手段上创新,与时俱进,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但教师又分散在不同的教研室,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根本性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教研室建设则是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工作的质量。重视和加强教研室建设,全面提升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所在。
  (三)高职院校教研室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研室担负着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艺革新、教学管理等项任务,履行着教学与科研的各项职能,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研室的首要职能。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可以有效地将各种管理因素整合在一起,实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组织目标。而从教学组织的特征来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实践证明,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比较生动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高职院校学习型教研室的构建
  
  学习型教研室建设应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教研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学习,推动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与健全的社会人格。
  (一)建立教研室的共同愿景并达成共识
  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是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团结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教研室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教研室工作要依靠整个团队即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通过开发教师的整体资源实现共同目标。教研室的共同愿景,即教研室确立的一个对全体专业教师都有号召力和吸引力的目标,是专业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专业教师的个性发展,使之有利于教研室和教师个人自我超越意识的建立。
  建立教研室的共同愿景,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教研室活动、学术交流等,让每位专业教师提出个人发展愿景,经过教研室专业教师的共同讨论,将个人愿景凝聚为教研室的共同愿景。教研室的共同愿景应将教师的个人价值观与教研室的集体目标融为一体,并指导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使教师积极参与、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团队,从而形成自觉学习与思考、良好沟通与合作的教研室文化。
  教研室的愿景应体现学校的共同愿景,因此,专业教师的个人愿景应融入学校的共同愿景。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全过程学习
  在教研室内要营造一种浓厚的不断学习的氛围,既包含专业教师个体的学习,也包括教研室组织的学习。
  首先,专业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浓厚兴趣,树立追求知识、尊重科学的价值取向,养成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同行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学习成为专业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共同需求,通过学习,完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研究能力。
  其次,专业教师应从各自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出发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学习时间,自觉主动地参加有组织、有系统的文化学习与专业技术培训,共同营造和谐、高雅、健康的学习氛围。比如要求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鼓励专业教师进一步学习深造,要求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等等。
  再次,教研室应通过各种途径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建立专业教师的终身教育机制。比如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定期安排教师参加高校专业教师培训,安排教师到其他院校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学历水平如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等等。
  最后,教研室专业教师应共同制定教研室学习发展计划,开展信息交流、专业问题探讨等研究,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密切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专业之间及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发展的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专业教师在教学上各自为战、在科研上孤立无助的现象,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教研质量。
  (三)激发专业教师自我超越的动机,实现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目标与组织愿景的统一
  自我超越修炼技术是塑造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基于组织个体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个体,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非常注重知识更新,具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即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处于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专业教师都有自己在专业上的需求,都有不断学习与提升自己的要求。
  学习型教研室的构建必须激发专业教师个人学习的真正愿望,培养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心态,激发专业教师的潜能与创新性,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将自我发展目标与组织共同愿景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与组织的持续发展。
  首先,教研室在规章制度制定、角色安排等方面应符合专业教师的意愿和能力,尊重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给每个专业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发挥其专业潜能,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专业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科研等工作,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与加强专业研究的协调发展。
  其次,专业教研室在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与学习计划的同时,应要求专业教师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与个人学习计划,从而实现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工作与学习的统一。专业教师应具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应该分析现状,为自己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动力,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再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教研室与专业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增进教研室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进而推动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促使专业教师刻苦钻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获得教学与科研的进步。学校要不断以新的目标激发专业教师自我超越的动机,提升其高层次需求,以追求卓越创新。学校、系部对教研室工作要重视,要对取得的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教研室领导要重视教研室的文化消费与教育投入,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教研室应尽力为专业教师的发展服务,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支持内部学习,为专业教师创设教研情境,搭建教研平台,使专业教师熟悉教学规律、规矩、规范,精通教学研究方法,掌握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徐琼.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5,(20).
  [3]王昌平.高职院校教研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职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4]李青.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建设学习型组织[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简介:
  康燕燕(1977—),女,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产业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我就2010年汛后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2011年工作安排意见汇报如下。1去年汛后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1)做好2010年防汛抗旱总结表彰工作。去年12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兰州召开了
对蚁群算法在车间调度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其在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面存在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物记忆曲线原理的信息素更新规则。以
2011年,全国降雨总体偏少,大江大河水势平稳,洪涝灾害损失总体偏轻、阶段性特征明显,秋汛洪涝灾害损失较常年偏重。
《多媒体技术》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为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产品的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2011年11月18日,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
IEEE EMC协会每年举办的EMC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8月5~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科罗拉多会议中心召开。每年一次的IEEE EMC国际学术研讨会是集技术文章研讨会、展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