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尼族民族音乐的时代特征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少数民族的音乐长河中,哈尼族的音乐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哈尼族是一个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民族,称为哈尼语,哈尼族的音乐经历了漫长时代的洗礼,大致分为远古时期,隋唐至元末时期,明清时期,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哈尼族 民族音乐
  哈尼族的发展从原始的母系社会到零散的部落时期,,从封建的土司统治到明清时期的诸多支系,哈尼族音乐内涵不断的丰富,有古老的神话传说,又有对祖先辛勤创业的追忆,有对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也有纲常伦理,道德规范,如今的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美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哈尼族的音乐增添的神秘的色彩。
  一、远古时期
  有关史学研究表明,远古时期,一些被称为“和夷”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川大渡河周围,而这些少数民族,当然包括早期的哈尼族,后来南迁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境内,在这一时期,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对于原始耕种方式加以改进,群体部落的迁移导致民族混乱,居住地区稀疏零散,因此该时期的音乐内容以生产,生活,祭祀,神话四个方面为主,生产方面,哈尼族虽已耕种为名,但当时还是以狩猎渔集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所呈现的民歌往往体现当时生产社会中的生产关系,比如捕捉猎物时的传口号等,生活方面,音乐作品,多以社会交往为题材,表现为母系氏族,男女情歌等形式。祭祀方面,哈尼族的先民对自然产生的敬畏之心,主要通过吟唱传颂形式传达。神话方面,早期哈尼族祖先对外物认识有限,认为世界万物由神主宰,用单一的音乐形式去赞美尊崇神,表达对神的崇拜和信护,如《俄作密作》该时期的民歌质朴粗糙,题材单调,说唱性较强,无伴奏乐器,主要以口头传唱形式存在。
  二、隋唐至元末时期
  由于人口迁徙,哈尼族祖先定居在滇東南,以哀牢山,无量山,西双版纳部分地区为主,近几千年的历史岁月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原有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聪明勤劳的哈尼族祖先开始种植茶叶,开垦梯田,哈尼族的音乐文化从“神”创造世界的认知中走出来,触及到社会矛盾,社会关系,所以这一时期的生产音乐主要为气候歌,记录撒种栽秧收割的情景,生活节日活动,音乐形式以长篇的作品出现,主要用来记录祖先业绩,教育后代,启迪后人,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时期,随着家庭夫妻关系的确立,音乐内涵更加丰富,比如男女婚嫁,儿童歌谣,丧事仪式等,如《哥哥和姐妹是一妈生的》,音乐形态更为丰满,出现了一些表达情感的乐器,比如“巴乌”,“葫芦笙”等,“巴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用竹管做成,长六,七寸,有七个孔,吹的一端加个鸭嘴形的扁头,音色深沉而柔美,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忧伤而感动的爱情故事。
  三、明清时期
  哈尼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而存在,据有关史料记载,哈尼族在明代以“倭泥”,“窝泥”,“俄泥”,“阿泥”相称,在清代有“哈泥”,“糯比”,“路粥”,“卡惰”,“罗缅”等称谓[1],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具有较强的自治性,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政治条件,这个时期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出现了闻名于世的“梯田文化”和“茶文化”,相应的农民创作了农耕农事纪法,用民歌方式传唱,所以这个时期的音乐内涵不再是单一形式,而是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一种诠释,哈尼族天生热爱歌舞,从老到少,都有歌声相伴,歌唱形式越来越丰富,独唱,二声部,重唱等,特别是独唱形式,用哈尼语音译为“哈巴日”,这种独唱形式多用于祭祀等活动,如婚姻嫁娶,传统节日以及丧葬等,且主要是长者传唱;哈尼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祭龙”,这个节日是除了春节最为隆重的祭祀节日,哈尼族信仰龙,在哈尼族人心中,“龙”是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寄托,是哈尼族人心中坚强的精神信仰,在哈尼村寨里,都会修建龙潭,每逢龙年就会举行大型的活动(每个村寨祭祀的形式会有所不同)每隔三年村里都要选举龙头,一般委以德高望重精通哈尼族习俗并且会唱祭祀歌的人;在节日当天,“龙头”以“独唱”的形式开始祭祀活动,“独唱”是哈尼族音乐不可或缺且独特的存在,在不同的场合发挥和意蕴着不同的作用和内涵;而如今青年很少有人会唱。
  四、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
  由于这个时期处于混战,国内外的民族战争接连不断,国民党未能从根本上废除土司制度,哈尼族土司在统治的领域内权力集中,土司强权政治,征粮赋税,农民越来越贫困,另外还会有很多无偿劳役,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抗,这个时期的音乐内容主要以反抗斗争,抵制压迫为主,1925年和1935年,法国两次出兵侵扰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地,当地群众发起反抗,为了提高士气,产生了一系列的鼓舞人心的口号,军歌,后期中国远征军支援边境之战,哈尼族许多有志青年为国出征,很多战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这些民族英雄,重拾军民之情,编写传唱出歌颂民族英雄抗战的歌谣,这些歌谣依然脍炙人心,流传至今。
  结语:
  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红河哈尼族自治州,为哈尼族音乐发展提供了稳定充足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势必为哈尼族音乐注入新鲜的元素,各地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的大融合。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哈尼族音乐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从单一到多样,从封闭到开放,从简单到精致的过程。在未来多样的音乐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保护传承哈尼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汪致敏.试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断代[M]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简介:
  陈路瑶,西南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课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何通过企业调研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规范性;企业调查;写作教学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84-02    应用写作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文件接触少,缺乏感性认识,而教材中所选的例文一般级别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发展,人均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提升,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对整个流域污染
随着国内采用丙烷脱氢、甲醇制烯烃、乙烷裂解、乙烯裂解等多种工艺制取烯烃,采用碱洗脱硫脱除裂解气所携带的酸性气体等。裂解气逆向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硫化物(硫化钠、硫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制度化、责任化、执行力较弱、开发理念不到位,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另一途径“第三条道路”即立足现
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传染病医院的建设逐渐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各地纷纷迁建、新建传染病医院。在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的同时,因专科特点、地理位
摘 要:青年人自身的特点和其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则不可避免地应将视角归回到青年本位上,把握青年特点,反思青年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着力解决青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高自身有效性。  关键词:青年本位;思想政治
摘 要: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热情高涨,“非遗”的保护模式多样。随着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与拓展,“非遗+博物馆”模式取得了较大发展。非遗博物馆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设计思路,建设规划等都围绕非遗的“活态”保护而展开。非遗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展示“非遗”所蕴含的内在文化精神,在实践中落实“非遗”的“活态性”,加强非遗传承人与社会大众的联系?这些都是非遗博物馆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摘 要】 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作为民风被一代代的延续着。麦西热甫是新疆这片古老大地上辉煌的音乐、舞蹈和其他民俗文化集中产生、发展和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维吾尔人在其表现、展示、创造民间艺术的空间。它孕育了维吾尔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在保存和延续维吾尔族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将有关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历史溯源进行较全面的文献梳理。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族;麦
企业的核心就是文化。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
摘 要: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中,春晚的地位逐年攀升,可春晚的收视反响却远不如从前。由此,有人认为,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喜好口味也会随之变化,春晚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人的收视需求,春晚的时代应该过去。而笔者认为,春晚远未过时,无论在其审美价值还是文化意义、社会影响上,春晚都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春节联欢晚会;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影响  文章编号:97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