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手工艺集群式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来源 :艺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民族手工艺在“自洽衍变”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缺乏实用性、创新性,难以满足市场多层次、挑剔性动态需求的问题.民族手工艺集群式创新发展通过搭建互联网共享平台,将设计师、民族手工艺者、企业和用户集中起来,实现多元化的资源和智慧共享,建立设计师、手工艺从业者稳定的协作和共赢关系,助推贵州民族手工艺应对时代的挑战,拓宽文化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他文献
神垕古镇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文化历史名镇,近年被列为许昌市三大旅游品牌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没有避免“千村一面”的命运.文章通过文献法以及田野调查对神垕古镇的文化基因进行梳理和提取,对提取的文化基因进行元素的设计,最终应用于古镇的文创商品中,为神垕古镇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思路,也为设计出富有神垕特色的文创商品提供参考.
智慧母婴室APP属于功能型产品,在设计阶段明确其各项设计要素的关系与重要性,对于设计产品的合理性与提升用户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文章根据用户体验要素的层级、现有母婴类移动应用设计特征,结合AHP建立智慧母婴室APP用户体验评价模型.展开问卷调研量化分析得出评价模型各要素、现有移动应用的设计要素权重.为了明确该评价模型要素权重排序的合理性,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用户调研,调研结果与前期评价模型要素排序相符,最终确定智慧母婴室APP用户体验要素权重排序.
由于地理区位分布和城市发展定位等历史原因,国内存在着不少生态环境良好,但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在推进绿色发展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生态文化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催生出靳的业态——生态文化产业,进而形成了助推区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而依托生态文化进行的衍生产品设计则是以设计的手段实现生态文化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猴题材的绘画作品不计其数,在人们熟悉的汉画像石以及新疆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与“猴”有关的画作.在我国宋朝,出现了专门将猴画作为题材的画作,其中,易元吉便是其中成就最高的画猴大师之一.易元吉沿袭了赵昌写生的精神,主张通过大量的写生实践采创作,也由此打开了猴画创作的大门.易元吉的猴画将宋朝早期的写实创作过渡到了宋朝中后期的写意创作,在我国猴画艺术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我国宋代猴画艺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再进一步分析了易元吉的生平背景以及他的猴画技法表现,最后阐述了易元吉猴画
传统刺绣艺术的物质载体是各种材质的线和织物,线的各种组合方式是表现刺绣艺术的主要视觉形式,线在刺绣作品的实际创作中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点作为线的起始与收尾,是组成线的基本要素,亦是组成绣品样貌的基础手段,而绣品幅面的构成则是由无数线纵横交错而来,这是线在运动中表现绣品体量感和立体感的必然结果,面体现了绣品的最终效果,点与面均是构成绣品的重要元素,而两者的视觉呈现均无法离开线的运动与变换.因此,线在传统刺绣艺术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刺绣作品的灵魂所在.
如何使油画成为具有中国文化意昧的艺术,是中国当代油画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将丰富多姿的宋代花鸟画植入人物写实油画中,是将中西两种传统审美形式进行结合,寻找人物与花鸟之间、油画与国画之间、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融合产生的意趣与意境,既是对宋代花鸟画的一次新认识,也是油画形成个人化绘画语言,创作有意昧、有意境艺术作品的尝试.
独立学院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生源有别于传统的公立学校.文章通过非遗艺术在独立学院美育教学中的独有价值进行阐述,着重于非遇美育教学中师资非遗知识储备不足、美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欠缺、非遗创造性转化不足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非遗艺术在独立学院美育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建议,以此希冀通过非遗艺术在独立学院美育中的教学改革,能充分发挥非遗艺术的价值和作用.
当今世界的发展,正处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难以比拟的辉煌时代.和林格尔剪纸艺术是北方马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它不仅是艺术品,背后蕴藏更深的是独特的文化、古老的风俗与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秘密.文章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对和林格尔剪纸的数字化传播与保护以及情感化设计的推进展开论述,分析和林格尔剪纸发展现状与问题、数字化保护传播与情感化设计的意义并给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开发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教育系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文章笔者目睹了本科生在被要求讨论涉及种族主义和文化多样性等社会正义问题的当代艺术时的忧虑.美国高校艺术教师开始尝试创新型非传统教学方法,来帮助不同背景的学生展开社会正义相关的课堂讨论及艺术创作.文章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艺术教育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方法介绍和分析,可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革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艺术生的思政教育如何进行是艺术类专业普遍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内一些艺术专业也正在不断开辟“艺术思政”研究领域,探索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教学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文章以“新媒体影像制作基础”课程中“传统文化图像的动态化影像设计”主题性创作为例,对教学中展开“思政+艺术”的特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既“活化”思政教育,又拓展艺术创作,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从而探索高校艺术类课程“恩政+艺术”主题创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