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要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培养能力;独立思考;养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42-01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谁找得多”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第二天讨论,有的同学一人就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减去15,乙加上3,两数相等。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培养能力;独立思考;养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42-01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谁找得多”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第二天讨论,有的同学一人就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减去15,乙加上3,两数相等。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