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改革穿透力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1984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所有改变都叫改革,改革要有明确的方向,有清楚的内涵,不能来来回回地变,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大国改革要有非常简单明确的方向,长久坚持,穿透力才大。
  改革是全球潮流,现在很多国家都举改革的旗帜。但是不同国家的改革很不一样,其中大国改革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大国层次多、发展不平衡,形成改革共识很不容易,贯彻改革决定也更困难。但是另外一面,大国改革一旦得到落實,改革红利极为可观。研究大国改革,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形成共识,并让改革真正落地。这中间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穿透力。好不容易形成改革共识,也做出了改革决策,但能不能穿透上上下下多个层次?
  这是一个挑战。
  大国所以叫大国,就是从顶层到底层要经过千山万水。大国底层的改革经验以及底层的努力奋斗,要进入顶层设计,千山万水还要加上万水千山。能不能实现双向穿透,是我们回顾、观察中国改革形势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穿透力如何,对大国改革具有决定意义。
  那么,如何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或许有助于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
  第一,改革目标要清晰而简单
  目标清晰、简单,穿透力才会强。以经济领域为例,目标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总纲,带动方方面面,包括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就是民主与法治,特别是把公权力关进制度化约束的笼子,形成国家的法治轨道,以动员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市场、民主、法治,这几个目标足够简单,不能复杂化,越说越多。中国文化能流传下来的东西其实都非常简单,因为是大国,太复杂的东西难有穿透力。世界上有的民族,思维很复杂,复杂也有复杂的美,但复杂的东西放到中国这样的大国来,很难穿透,从上层到底层,太复杂的东西传着传着就可能变样,难以真正落地。
  目标正确,又足够简单、足够清楚,剩下的就是坚持。简单明了的改革目标坚持下去,穿透力才强。不是所有改变都叫改革,改革要有明确的方向,有清楚的内涵,不能来来回回地变,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大国改革要有非常简单明确的方向,长久坚持,穿透力才大。
  第二,对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各式解读,能减则减,能少则少
  因为改革决定是行动纲领,不是一套复杂理论或“说辞”。尤其不需要层层多部门“解读”,本来就不难读,让人们直接读中央《决定》原文,读了就行动。特别不需要复杂化的“解读”,一句变五句,五句变五十句,补丁摞补丁,不知所云,让人无所适从,最后啥事也干不成。有些“解读”与《决定》南辕北辙,以哪个为准?还是要以《决定》为准吧。
  拿我比较熟悉的土地制度改革而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批准的改革方案,架构本来很清晰:不碰“三条底线”(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破、农民权益不能受损),鼓励地方更多探索、实践和创造,目标则是市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但经过各色解读,似乎“底线”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只能圈里踏步,不得越雷池一步,什么地方探索、市场目标,通通不见了。那就很难完成改革。出路是减少解读,尤其不要让部门利益、既得利益、过时观念,利用解读之机,把原本正确、清楚、明白的决定,变成一套混杂含糊的信息谜团。大国改革的信息谜团好比雾霾,妨碍穿透。
  第三,多交流改革的实践经验
  决定正确、简明,但落实做的时候会碰到各种实际情况,到底怎么贯彻才落得了地,还要解决什么新问题?这是增强改革穿透力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我的研究和观察,这方面是最薄弱的。中央《决定》来来回回讲了很多次,底层有哪些行动发生了?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吗?哪些可以获得普遍应用的经验?哪些有缺陷?哪些有误差?
  其实在底层,有很多往市场方向走的行动,有很多扩大民主法治的行为。1999年互联网刚起之时,出现了网络语音通话。当时主管部门认为民间搞的网络通信违背了有关通信法规,结果创新者被没收财产还一度失去自由。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时,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于法无据,要求发回重审。这个案件的含义是,凡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可以也应该给创新行为留下空间。
  这是一个好案例。这个案例如果能传递到上层建筑里去,那么反行政垄断也好,增强市场竞争也好,按统一游戏规则来分配利益也好,都会得到实质性推动。都说中国优秀法官不多,优秀律师不多,有现代法治观念的人口数量更不多,但不多归不多,毕竟还是有的,有时候一个反例就有极大的穿透力,抓住这样的实例发动全社会讨论,会增强改革穿透力。
  第四,在关键区位形成新体制
  现在一般认为我国的产品市场发展得好一点,要素市场发展得弱一点。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要素市场?譬如土地市场,并不是每一个村庄都要成为土地交易的场所,因为要素交易及其价格发现,需要在区位上相对集中。新闻里常听到“全球油价”这个词,什么是全球油价,那是在全球决定的吗?不是,其实只是在很小一个区位,即高端石油市场上决定的。要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就要抓关键区位即高端市场,因为只要新体制在这些区位站得住、运行得起来,原体制就可以被突破,就会产生很大的放射力和辐射力。
  上海自贸区扩大到天津和深圳,当然表现了穿透力。不过似乎还不够有力。为什么上海的金融改革要放到港口仓库区去?放在陆家嘴辐射力不是更大吗?后来加了一句,把自贸区政策部分扩大到浦东新区,希望有关金融服务的政策,不仅仅在贸易港口的仓库区起作用,而要主动扩大到浦东中心城区,并对整个长江流域、南方、全国乃至亚太地区,产生更大的辐射力,这是增强改革穿透力的重要一着。
  第五,去掉一些硬障碍
  现在强调依法行政,是依现行法律法规行政。但是现行法律法规,有部分内容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冲突。要往市场经济方向走,建设法治国家,不能不触动以往制定的部分法律法规。这里就难免发生摩擦,这是和20世纪80年代早期改革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当下的改革要与修法改法并进。最好有一个修法改法的目录单和时间表,如果现存法律法规完全不改,改革就无法推进。
  (摘自《突围集》)
其他文献
强大的号召力  北京35中高二学生王岐山上山下乡去了延安,那是1969年元月。    王岐山被分配到康坪生产大队,同来的还有女朋友姚明珊。在时任康坪村村支书尹治海的记忆里,王与姚的关系,当地人是听北京娃娃们说的,“他们在北京就认识”。队里的北京知青,男娃奔着王岐山,女娃跟着姚明珊,一起来到康坪。小组长王岐山干活一般,却很有号召力。同来的知青不必说,连其他生产队与他不熟识的北京娃,都听他招呼。据康坪
美国作家、名著《老人与海》的作者、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经常会从剧烈的体育运动转换到完全静止不動的状态。他坐下来开始写一本新书之前,总是会一连好几个小时地凝视着炉火,不停地剥橘子皮。  一天早上,一位细心的记者注意到了海明威的这种怪习惯。  “您不认为这是在浪费您的时间吗?”记者直率地问。“您已经如此出名,以致全世界都知道了您的大名和您的大作《老人与海》,认为您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
《汉书》《后汉书》是毛泽东一生喜读的史著。对汉朝的帝王们,他多次予以圈点,借古鉴今;而对汉一代重臣,也有着精辟的评述。  贾谊:“胸罗文章兵百万”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8年)系西汉文帝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18岁时即以诗文闻名于世,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凡说到年轻才俊,便时常提及贾谊,誉其为秦汉专家,“英俊天才”。  1958年4月27日,毛泽东写信
随着两会的闭幕,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人选出炉。他们作为副国级领导,参与国家的大事小情。其中很多人,依据“惯例”,还要担负起其他的工作。  副国级领导干部的“兼职”种类很多,有部委主官,群团组织“一把手”,还有民主党派的主席、常务副主席等。  每一种“兼职”都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职务,其背后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历史沿革和现实考虑。  民主党派领导任职有讲究  十三屆全国人大常委
美国总统特朗普眼睁睁看着前方的“特朗普医改”胡萝卜却难以拿到。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希望用自己的医改法案取代奥巴马医改法案,但在美国国会一直未能获得足够支持。  (原载美国政治漫畫网)
寻找真正的“圣人”  哲理的故事: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很为自己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圣人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我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
恶棍似的口无遮拦,抽疯一样朝令夕改的“政策”发布,道德缺陷……这些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缺点似乎都没有他的这一个举动令美国人民对他愤怒——他竟然拒绝了一只可爱的黄金贵宾犬入住白宫!  《纽约时报》认为“那个人虽然还活着但他的灵魂已经死去,特朗普并不打算和那间总统办公室,和这个世界产生一丝温情的联系”。特朗普应该并没有意识到他错过了什么,或许是他根本不在乎,但恐怕他的幕僚团队应该气得跳脚了,毕
郭熙讲山水画有“三远”,诗亦然。  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高远”也。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長明妃尚有村。”——此“深远”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平远”也。高远之意突兀,深远之意重深,平远之意冲融。  高远气势高阔,深远浑涵汪茫,平远平淡天真。  少年多喜高远,中年多喜深远,老年多喜平远。心志异也。  (摘自《悔晚斋臆语》)
中国社会属于金字塔形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底层占大多数,而这一部分人会自然而然地想要进行阶层跃升,爬到中层甚至上层社会。这就导致阶层流动现象在中国非常突显。在某种程度上,大量的阶层流动并不是好现象,这是欠发达社会才会出现的现象。  以德国为例。德国是一个枣核形社会,中间大,两头小。也就是说,中产阶级很多,上层阶级和底层阶级相对较少。而中間阶层的大多数人,他们的流动需求并不多,因为这部分人的生活质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杜润生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杜润生,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1982年到1986年参与主持起草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总参谋长”。“老右”出山  1979年2月,刚刚成立的国家农业委员会正式开始办公,王任重为主任,杜润生是三个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