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每个年级和学期中的阅读都有明确的规定,我认为这是教育部门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和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就是开拓疆土、广引河流,利用大量的课外阅读刊物、报刊、书报等形式的读物来作为学生课堂之外的延伸和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可以具有阅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具有创新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拥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奠定基础。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重要能力,其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想象、审美、鉴赏、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甚至决定了学生语文语言应用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閱读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探索欲和求知欲都是需要靠兴趣来激发,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素质制定措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刺激、新鲜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从课本内容出发,设置一定的情景展开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尽量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把学生积极的开始自主阅读。比如借助讲故事、朗诵等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尚未掌握有效的、多样化的阅读方法,这就使得他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能盲目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并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渗透,使他们逐渐掌握各种阅读素材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在显著优化阅读质量的同时还可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及阅读经验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渗透阅读方法的过程中,不可生硬地将抽象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学法渗透,使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直观了解各种阅读方法的应用技巧。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照阅读素材的特点,巧妙设计思维方式,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把握时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与教师一起探究并总结出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优秀的书籍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能够合理的选择,国家教育部推荐了许多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图书,且根据小学不同的阶段,推荐的数目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1—2年级学生阅读数目之中,童话故事居多,且故事大多比较短小,理解起来比较简单,4—6年级阶段,内容更加丰富,含义也相对比较深刻,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选择。
  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的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师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并在教室的后面设置一个“图书角”,并安排一个读书小组,专门负责从学校的图书馆借阅书籍,放在图书角供学生翻阅。日常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的阅读课外的书籍,每周开展一次“小读书会”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巩固阅读效果的同时,能够营造出一个全校阅读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阅读能力是在社会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因此,在小学教育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若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则能够锻炼其自主阅读以及思考的能力,促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质效影响学生素养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素质教育的落实效果。美术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有效美术教学要体现三个字:激、导、让,要善于激情、激趣、激思,要精于导看、导想、导探,要勇于让学、让做、让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 有效教学
目的 探讨枕后位、枕横位异常头位分娩活跃期使用山莨菪碱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276例,临产后诊断为枕后位、枕横位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在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时给予山莨菪碱10 mg缓慢静脉推注,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山莨菪碱,其余处理相同。记录每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会阴裂伤度及产后出血量
摘 要:阅读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及阅读实践的广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应该开展直指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个性、有策略、有选择的“阅读者”。笔者从“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路线出发,就如何活化读前预测、深度解读文本、创新读后复述三个方面提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治的骨科创伤患者172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摘 要: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幼儿教学应当以幼儿的生活为核心,以生活中的素材为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获得自主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与教育有效结合,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助推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教学生活化的意蕴内涵、现实价值与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学 生活化 实施策略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只有从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才是有用的、真的教育,要在生活中教育,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救治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50)与急诊全面整体救治护理(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各因子如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评分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观察的艺术  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达到了解其思想状态的目的。《小学班主任》一书中认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01),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目的 观察压脉带间歇性阻断联合神灯局部照射对老年血透患者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20例老年(年龄≥60岁)内瘘手术(手术部位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病人,按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压脉带间歇性阻断内瘘手术侧肢体近心端静脉回流,持续15~30s后放松1~2min,每次反复进行持续30min,联合神灯局部照射动静脉
目的 探讨分时段心电监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AMI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患者持续24 h心电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每天8~12时分时段监测。结果6~12时(7~12点发生率最高)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发病后2 d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时段(P<0.05),发病后1~7 d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