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古典”的面纱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轻掩容颜的“古典主义”
  2011年9月16日到11月21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展览分为“古典与唯美”和“生命的维度”两部分,展出了墨西哥著名收藏家佩雷斯·西蒙先生私人收藏的近80件雕塑和绘画精品。其中,“古典与唯美”体现了西蒙先生追求崇高与精致的古典趣味的收藏偏好,展品使国内的艺术爱好者眼界大开,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古典艺术醇美之风。
  众所周知,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这段时期内,欧洲艺术虽然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美术运动及思潮,但学院派古典主义却总是能够占据至尊地位。而在20世纪初,现代美术思潮风起云涌,艺术家们为了显出与之前艺术的离叛个性,纷纷与古典主义决裂。一时间,古典主义似乎被贬至尘埃,打入冷宫。尽管如此,“古典”在某种意义上仍一直是传统的替身。就像祖辈传下的老首饰,虽然外表失去了往日的光鲜亮丽,但它在岁月中蕴藏的厚重的文化内核和它昂贵的品质仍旧向四面八方散发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在西方美术史上,“古典艺术”和“古典主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典艺术”甚至从古希腊时期影响西方美术至今。但是,对于中国艺术爱好者来说,“古典主义”就像是一位轻掩薄纱的婀娜少女,我们就站在她的对面。却难以透过朦胧看清她的美貌。
  缓缓掀开面纱,看清古典主义的脸:被赞颂与被误解的“古典主义”
  面纱,原指妇女蒙在脸上的纱,后亦泛指覆盖在头上的遮盖物,也比喻掩盖真实面目的东西。而古典主义蕴藏在适度之中的完美,正如掩盖在面纱后面的美女,吸引着得我们一探究竟。
  “古典”一词源出于拉丁文,有“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根据《美学百科全书》的解释,古典主义(classicism)是“17世纪至19世纪初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这一在欧洲文明史上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影响的思潮,又可以细分为18世纪中叶及之前的古典主义和18世纪下半叶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更关注道德问题,提倡英雄主义。
  古典主义的产生从时间上可溯源到古希腊,文艺类型涉及到戏剧、音乐、雕塑、绘画、建筑。虽然现在我们习惯泛指再现性的写实艺术为“古典艺术”,但“古典主义”和大众所理解的“古典艺术(claSsical art)”却有所不同:“古典艺术”通常指与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意大利艺术一脉相承的一种艺术样式和规范,主要体现在理性、典雅、优美、单纯等特征上。而“古典主义”则是17世纪欧洲文学艺术中开始流行的一种艺术思潮,它起源并兴盛于法国,在其他国家和各个艺术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古典主义雕塑在17世纪的欧洲雕塑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史论认为,其在创作上具有如下特点: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宣扬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主张国家统一;崇尚理性,蔑视情欲,恪守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基础的美学传统和美学观点;把古希腊罗马的作品奉为典范,借古人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作品强调规范化,追求和谐、均衡、明晰、严谨和理想化。而艺术家们也都醉心于用古代艺术的形式表现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18世纪是欧洲科学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出土使英美的雕塑趣味开始极度侧重于复制古代的文物,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的雕塑复制品在英国也非常流行。曾极盛于欧洲大陆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已经不能适应贵族们的趣味,于是,古典主义再一次以拯救西方艺术的身份出现。人们认识到,借古典的“法式”,在具体的、平和的古典雕塑当中,是可以蕴含道德追求和表现理想化的社会思想主题的。于是新古典主义艺术得以迅速横扫欧美甚至更远更广的地方。
  当时的政治体制也推崇古典主义,新生的政治制度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无疑更容易得到百姓的支持。在统治者眼里,致力于推崇启蒙思想、强调高尚道德、提倡民主价值的古典主义,在各种意义上都位于世俗文化的最高点。利用古典主义艺术风格获取公众的支持竟成为许多政权的拿手好戏,无论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还是刚刚独立的美国,甚至是英国,每一个国家或者政体,都分享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带来的超出艺术本身的实惠。
  浪漫主义艺术家们普遍认为,在浪漫主义出现之前,古典主义的官方精英学院艺术风格一统天下,是优势阶级的艺术,是集权统治者和从属于他们的艺术精英的艺术,艺术家并没有个人的创作自由。而事实上,“古典主义”的艺术家们既要保持古典主义的创作传统,又要维护个人内心的自由,他们试图在“精英”与“现实”中找到平衡,并在面对现实中使16世纪的人文主义传统得到进一步巩固。
  现代派艺术家们将古典主义唾弃为现代艺术的绊脚石。他们认为,艺术就只能是艺术自己,它不必讲故事,更不能做宣传,它的存在只为了自身的体积、明暗,色彩、线条,它必须摒弃一切非艺术的因素,只需全心关注自身的形式。而在现代派出现之前,古典主义艺术只是在模仿自然,在艺术表现上以写实再现的方法为主,重视作品的叙事性以及必须为作品加上主题的做法是腐朽和堕落的。但不管他们承认与否,事实上古典主义的影响确实已经渗透在他们的创作之中。
  尽管饱受非议,在18世纪,无论是在法国和美国,还是在英国、俄罗斯和瑞典,古典主义仍旧同样为人们所熟知,意大利、奥地利、墨西哥,以及整个西方世界也都群起而响应。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蕴含着新古典主义,包括雕塑及其相近的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艺术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和谐、完整、稳定的结构以及宗教信仰。
  古典艺术形式的和谐观念,来自于古希腊和古埃及。古典和谐美的思想,一直制约着西方的古典艺术——古代希腊美学就提出了以“和”为美的思想。人们认为一切都应是有秩序的:人之间的关系如此,思维体系如此,艺术更是如此。和谐是以自然与精神的实质合一为基础的,由于缺少动态的观察方法,古典美术保留了高度静态的美学观。从古埃及静穆神秘的雕像到基督教美术壁画,从巴洛克的光影到巴比松的造型,无不带有永恒的精神需要。也就是说,一件作品就是独立于自然的事物,应当是完整的、不可变更的。
  完整,也就是“秩序感”。古典主义认为,所描绘的主体应该以最有特征、最完整的方式来体现,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秩序感”。“秩序感”的另一个意思是有先有后。艺术家应当控制住观众的目光,使之有序的展开观看:先看哪里,再看哪里。
  稳定的构图,实际上也是统筹于“和谐”之下的。悦目而不刺目,适度而不过分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对立之后一定要有统一。在构图里,用几何 形来串联统一起来的形象是古典主义最常用的手段,例如,金字塔形、纪念碑式的构图往往出现在宗教性的、纪念性的艺术作品中,因为它们是最稳固的形状。
  宗教信仰也有两方面的意味。一方面,古典美术喜爱表现宗教神话方面的主题,另一方面,在19世纪,古典美术在接近终结的时刻把艺术家推向了一个类似传教士的地位。他们应当在作品里告诉世人普通老百姓无法感到的深刻内容,艺术家成为了社会的精英,艺术也就成为了精英艺术。19世纪是把艺术推到社会前沿的时代——人们开始迷信艺术、迷信科学、迷信理性。
  古典主义的面纱女子雕塑: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作品为例
  在“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中,有6件作品表现了“面纱女子”的主题。而其中的4件女性雕塑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它们中有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的风格,也有东方主义(最初特指18~19世纪以北非和中东为题材的艺术)和古典主义结合的风格。
  19世纪,中产阶级取代教会和王室这两类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艺术的主要赞助人,成为艺术赞助领域的重要群体。这部分人对远古、异国、田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非常向往,追求一种逃避现实的艺术——针对这个广阔的市场,雕塑作品恰到好处的反映了他们的艺术趣味。在雕塑的创作题材上,肖像雕刻仍然是创作的主流,尽管在学院中,雕像作为一种艺术类型,被认为无法超越理想化的古典艺术。
  展览的主打作品,意大利雕塑家乔万尼·马里亚·本佐尼(Giovanni Maria Benzoni,1809~1873)创作的《蒙面纱的利百加》(Veiled Rebecca)(图一)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塑。利百加是《圣经》中以撒的妻子、以扫和雅各这对孪生兄弟的母亲。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人物、彼士利的女儿利百加,她以美貌、好客和谦逊著称,“利百加”这个名字的本意就是“以美迷人”,或是“讨人喜爱的”。亚伯拉罕(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耶和华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年老时差遣忠心的老仆人回到家乡找一个本族姑娘作为以撒的妻子,并要求这姑娘必须心地善良宽厚,精于持家之道,还能在农场上帮上手。老仆人顺着主人走过的线路回到故乡吾珥。一天傍晚,他在井边遇到了年轻活泼的美丽姑娘利百加,老仆在说明来意后顺利地说服利百加成为以撒的妻子。作品表现的是利百加蒙着面纱,正等待着被介绍给将来的丈夫以撒时的样子。
  《蒙面纱的利百加》脱胎于古希腊的雕塑(例如古希腊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古希腊最杰出的三大雕刻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塑造裸体女性的雕刻家)在公元前350年创作的第一个纪念性的古典雕塑,女性裸体像《阿芙罗狄忒》(Aphrodite)(图二),表现了古希腊的理想美,雕塑家力求表现出一种和谐、一种自然美与艺术理想的统一。与当时绝大多数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一样,本佐尼利用温柔的情感色彩与大理石柔和的表面肌理塑造了利百加,用纯净的线条去构思凝练的形体,使利百加像一首乐曲那样,充满着美好的旋律。雕塑家通过面纱来表现人物的天真和纯洁,同时,高超的技艺又使身体显露出来,可以让我们看到她那贞洁的身躯和羞涩的面庞。她是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与古典造型的完美结合,蒙着面纱的利百加就像古典主义一样,雏菊般羞答答的隐在帘幕后,期待观众的发掘。
  另一件面纱女子的作品是《蒙面纱的女子》(The Woman withVeil)(图三),它是让-莱昂·热罗姆(Jean-Leon Gerome,1824~1904)的作品。热罗姆擅长传统技法,并将各种不同的雕塑材料相结合,这件《蒙面纱的女子》就是一个例子。雕塑是由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的,女子的脸庞、手臂和双足是由大理石构成,身体及衣物则是青铜镀金的材质。它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主义风格——女子羞涩又好奇的掀起面纱向外看去。东方题材,在西方艺术家看来就是一种更加浪漫的情调,可以无限制的幻想和表现。热罗姆于1856年曾远赴埃及和近东旅行,对东方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_并因此创作许多描绘埃及和近东风土人情的作品。1868年,他又随地质学家们穿过西奈沙漠,到达开罗的亚历山大港。这次游历,非常艰险,但是东方文化留给画家以深刻的印象。他对阿拉伯市场、土耳其浴室及宫女的沐浴、伊斯兰的宗教仪式,以及东方的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闺阁,这些在欧洲人的眼里深感神秘又深感奇特、有趣和美的事物十分迷醉,认为它们深具魅力,绘制了不少充满东方情味的佳作。热罗姆的艺术教育虽出自学院,但他并不是一个正统的学院派画家——他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也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虽然热罗姆并没有有意识地在作品中揉进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作品在古典主义的严谨之中所表现的强烈的东方情调及异国气氛,又让人感到了他的浪漫主义倾向。
  路易·恩斯特·巴里亚斯(Louis Ernest Barrias,184l~1905)的青铜雕塑《自然在科学面前除去面纱》(Nature UnveilingHerself to Science)(图四)的题材在当时比较流行,它既带有些色情意味,又有很深的寓意,是对大自然承诺的注释,也是科学洞悉真理的能力。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是西方世界对科学信心满满的时代。在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年代,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这么让人骄傲,这么让人自信。一切似乎尽善尽美。这座雕塑正是表达了当时人们踌躇满志的心理。自然母亲曾经是那么的庞大而威力深不可测,但此时,在这座雕塑里,自然被描述成一个安静顺从的曼妙少女,低着头,含着羞涩地终于揭开了垂直于后背的长长的面纱,向“科学”展露她的秘密——让人一睹真容。是科学,做到了这一点。雕刻家藉由艺术的感染力,把他对科学的赞颂,倾泻得淋漓尽致。但,“自然”并未完全除去她的披风,只是展露了她的一部分身体。艺术家通过创作这个主题的雕像提出了他们的矛盾和质疑:虽然科学如此让人骄傲,但它能否真正洞悉自然?这件作品呈现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巴里亚斯采用了古典主义的手法塑造人物造型,使“自然”女神拥有了柔和的脸庞和圆润、丰满的躯体。实际上,就这件雕塑而言,它体现出了古典时期希腊雕刻所呈现的“静穆”,也就是所谓的“静穆的法式”与“狂热的心灵”在交织中所达到的种平衡状态。因为“狂热的心灵”在雕塑形态上有更加“躁动”的表现,这件遵循“静穆的法式”的浪漫主义雕刻形态才显出和谐与均衡的古典风格。   在艾蒂安-亨利·迪麦格(?tienne-Henry Dumaige,18301888)的青铜和镀金青铜雕塑作品《揭开公主的面纱》(Unveiling thePrincess)(图五)中,娇俏的公主在奴隶的帮助下完全掀开了自己的面纱。迪麦格是法国最重要的东方主义的雕塑家之一,他在雕塑中呈现出了典型的东方主义特征和古典主义雕塑手法,恰到好处的精巧镀金充分展现出埃及公主的华贵身份,同时也渲染出浓郁的东方风格,而这也正是雕塑家一直钟爱有加并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个人艺术特色。在精美雕琢的身上衣物和微微低垂的头部的高贵仪态的映衬下,公主表现出来冷静矜持、宽宏博大的美,令观众也和跪在公主脚下的奴隶一样,对公主产生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感觉。稳定结构和主题的完整性以及整体的和谐感使这件作品散发出了古典主义的光辉。
  结语:古典主义的老树新花——它在现代艺术中的表现
  鉴于古典主义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许多艺术史家明确指出,不懂古典主义就是对西方传统文化艺术的无知。现代艺术不应像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一样以强烈批判古典主义为基础,不应抛弃不应该抛弃的古典文化的灿烂精华。古典,在某种意义上是传统的替身。这传统在美术中非常有趣的提供了一个原点,一个画家似乎总要不断地回到的地方。但现代社会的艺术存在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典主义如何对当代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的表达成为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重要理论问题。
  古典主义之所以影响久远,原因之一就是代代相传,不断地继承和被继承,甚至在以反传统为指导思想的现代主义那里,在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和德尔沃等人的绘画中还可以找到古典主义的影响。
  现代社会在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使古典主义必须经过一个现代性的转换过程才能对当代生活场景与意蕴进行表达。在现代,古典主义常常通过现代艺术对它的象征性符号或是信息的借用而进入现代艺术的领域。这些符号或信息可能是古典主义的技法,也可能是古典主义的和谐,或者是卡诺瓦雕塑的局部,或者是大卫画中人物的轮廓线。对于现代艺术家而言,古典主义是一个“信息资源”,它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古典主义本身,而是为我所用。他们学习古典主义的细致的创作技法和细腻、光滑质感的视觉效果,抛弃古典主义的高高在上及脱离群众的审美趣味:于是,古典主义在艺术家们创造性的转换中获得了勃勃生机。
  现代美术是一场大大小小的“革命”思维串联起来的历史,是“否定之否定”原理的表演场,不可否认,“革命”的动力和示范效应仍脱胎自古典主义。纵观艺术发展的脉络,如果没有古典艺术的终极性参照,也就没有所谓“风格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这些概念的含义。
  一切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而古典主义正是在创造性的转换中不断获得生机。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19日圆满落幕的诚轩秋拍,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工艺品及钱币邮品九个专场总成交额超过4.8亿元,总成交率达82%。  中国书画五百余件成交94%,成交额超过2.4亿元。大家力作市场稳健,潘天寿创作于1955年的《西湖荷塘》220万元起拍后,以估价四倍的1207.5万元拍出。张大千《梅花高士》1150万元高价成交。李可染《寄畅园图》920万元拍出。黄胄专题42件悉数成交,《策马图》
期刊
自2009年至今,中国书画市场一直处于“亿元时代”,有人称之为价值的回归,有人称之为资本的疯狂,但无论如何,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大师。在这些人中,屡屡爆出天价、“天王”级人物多为当代人们所广泛熟知的现代绘画大师,他们的作品大都已上千万元,有的大师甚至是“亿元俱乐部”的座上宾了。如果我们以今天在艺术品拍卖场上频繁出现、价格占据最高位置来排名,则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
期刊
爱德华·马歇尔·贝姆(Edward Marshall Boehm,1913-1969),是一位自学成才、以其鸟类和野生动物瓷像而闻名的美国雕塑家。其作品在全球1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贝姆最初被国人知晓,缘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赠送给毛泽东主席一件珍贵国礼“和平之鸟”(又称瓷塑《天鹅》,图一)。  以往中国学者对贝姆关注不多,但在美国,对贝姆瓷塑艺术的关注、研究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期刊
经过连续4天鏖战,北京匡时2011秋季拍卖会圓满收官。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雕塑、当代工艺品等各门类2524件拍品总成交额18.15亿元,总成交率71.95%,并缔造了4个白手套专场,24件超千万拍品,更有元《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破亿元大关。  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此次秋拍北京匡时在专题的安排、专场的设置上深耕细作,力求为藏家展示和发掘拍品的深度价值。得力于广大藏家和艺术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期刊
编者按:自本期起,本刊将新设“社会文物工作动态”栏目,及时发布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工作的相关政策、工作、活动等信息,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2011年1月1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期刊
5月28日上午,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份仅为两页的名为“呈为呈请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徐悲鸿营私舞弊掩护奸匪排挤国民党籍教授请速予彻查并特请教部立即撤换另委适当人选以利教育”的档案,自4000元起拍,经过15轮竞价,以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  这份档案来自台湾,品相完好,署名为“国立北平艺专学生自治会”,是一份呈报时任国民党教育部部长的秘密报告。档案墨笔书写于“毓东纸店”生产的红格信笺纸
期刊
石头本自然之物,个别因美丽而获世人青睐,成为点缀生活的装饰品。然而,一旦过了头儿,人们以财富眼光看石头,加上了保值增值的憧憬,石头便不再是美丽的石头,而变成了财富的石头。  2010年中国国际珠宝展表现的是“平静的石头,疯狂的玉”,2011年则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玉”。  种类繁多 眼花缭乱  以往珠宝展多展卖珠宝玉石之精品。2011年珠宝展聚齐了各路石头,既有人们熟悉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
期刊
2010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联台主办,南京艺术学院具体承办的“2010年南京明洪武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该院隆重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陶瓷研究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12位学者、专家作了主题发言。来自考古一线的学者介绍了明洪武瓷的发掘情况,为研究洪武瓷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博物馆领域
期刊
11月13日晚,荣宝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落幕,1600多件作品成交总额达到4.57亿元,成交率为76.54%。荣宝一直秉承精品路线的理念,此次秋拍仍将此理念与荣宝宗旨贯穿如一,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书画部分600余件作品成交额为3.2亿元;古董文玩、紫砂茗具等成交额为7237万元;珠宝钟表成交额为2009.7万元;油画及当代水墨成交额为4157万元。  白雪石纪念专场在预展期间即备受关注,极具
期刊
金与银都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金银器因其质材贵重稀少,颜色华丽庄重,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金银器也因质材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成为历代工艺匠人最受欢迎的加工对象。虽然金银器的产生,要从采矿、冶炼、加工等复杂的程序人手,总体数量上较为稀少,但金银器文物仍在中国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在自然界中,黄金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它具有性能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