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和乙酰-CoA协同促进L-亮氨酸的合成

来源 :微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r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理性改造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丙酮酸脱氢酶系E1p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C,编码基因aceE)和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有效供应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以提高L-亮氨酸产量.[方法]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底盘细胞,分析不同CS和PDHC酶活水平对L-亮氨酸合成的影响.随后,考查协同改造CS和PDHC或引入绿硫菌(Chlorobium tepidum)中ACL对L-亮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低强度的CS酶活(即重组菌XL-3 PdapA-R2gltA)有利于L-亮氨酸的合成,L-亮氨酸产量达到17.5±0.6 g/L.而改变PDHC酶活水平不利于L-亮氨酸的合成.此外,以启动子PdapA-R2控制CS表达,而以启动子PgapA控制PDHC表达时(即重组菌XL-4),可实现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的有效供给,L-亮氨酸产量达到20.2±1.7 g/L,且显著降低副产物产量.若在重组菌XL-4中引入C.tepidum,ACL会显著抑制菌体生长而不利于L-亮氨酸合成,而引入到出发菌XL-3中因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得到有效供给,目标重组菌XL-5 L-亮氨酸产量达到18.5±1.2 g/L,比出发菌株XL-3增加了14.2%.[结论]重组菌XL-4中因协同控制CS和PDHC酶活,从而实现胞内丙酮酸和乙酰-CoA有效供给,促进L-亮氨酸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对后续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微生物合成L-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满足工业加工所需的新型耐热β-甘露聚糖酶.[方法]从丝状真菌喜热梭孢壳中克隆甘露聚糖酶基因Mtman1,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进行异源表达,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和热处理过程中蛋白构象变化情况.[结果]序列分析显示,Mtman1基因编码409个氨基酸,包含一段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一个GH5家族结构域;经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MtMAN1蛋白约为60 kDa,存在N-糖基化修饰,该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70℃,催化刺槐豆胶底物的Km和Vmax分别为4.28±0.73 mg/m
为了确定从坚硬且致密的含介形类化石样品中高效获得介形类化石的处理方法,本研究对三种白垩纪含介形类化石样品:产自吉林白山盆地的含凝灰钙质粉砂质泥岩、凝灰质灰岩和英国典型Purbeck-Wealden沉积区的石灰岩,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氧化氢法、表面活性剂法、液氮法、冰醋酸法(常温和沙浴70℃)和氢氟酸法.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含凝灰钙质粉砂质泥岩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表面活性剂法;凝灰质灰岩只能使用氢氟酸法进行处理;针对石灰岩样品最优的处理方法为冰醋酸法(沙浴70℃).
[目的]构建一株以廉价原料乳糖为底物合成塔格糖的重组菌株,实现一步法高效生物合成稀有糖——塔格糖.[方法]从Escherichia coli K-12基因组中,PCR扩增出阿拉伯糖异构酶araA和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以SD-AS为连接子,利用pET28a-1载体串联表达于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araA-lacZ,对重组菌全细胞催化合成塔格糖的条件进行了工艺优化与放大研究.[结果]araA和lacZ基因在E.coli B
[目的]L-高苯丙氨酸(L-HPA)是许多医药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化学合成法生产L-HPA反应复杂、环境污染严重,本研究旨在开发高效环保的L-HPA酶法合成路线.[方法]采用模块化组装的方法,构建了一条以甘氨酸和苯乙醛为底物高产L-HPA的新途径.[结果]首先,根据文献挖掘设计了一条由苏氨酸醛缩酶(TA)、苏氨酸脱氨酶(TD)、苯丙氨酸脱氢酶(PheDH)和甲酸脱氢酶(FDH)组成的多酶组合催化途径,用于L-HPA的合成.其次,根据氨基基团的引入和重构,将L-HPA多酶组合催化途径分为基础单元和扩增单元,
本文系统研究了贵州独山马道剖面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牙形刺,共鉴定出6属25种(包括亚种、比较种、未定亚种).根据牙形刺的产出情况,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3个牙形刺带,即法门阶的Bispathodus ultimus带,杜内阶的Siphonodella isosticha带和Polygnathus communis carina带.基于详细的牙形刺材料,讨论了上述生物带的时限和范围,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虽然尚未在本剖面找到泥盆-石炭系界线的标志分子Sipho-nodella sulcata,但综合考虑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构成差异,探究特异肠道菌群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患者粪便样本,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9例,其中肺腺癌(ADC) 32例,肺鳞癌(SCC)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24例,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毛螺菌属(Lachnospir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和纺锤链杆属(Fusicatenibacter)在肺腺癌患者中显著富集,在肺鳞
[目的]研究克雷伯氏菌与多复制子抗性质粒间的关系,分析细菌携带多复制子质粒对抗生素环境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018-2020年分离的56株不同来源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其多重耐药表型,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通过细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BGWAS)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深入解析多复制子抗性质粒形成的机制.[结果]耐药表型分析发现野生动物来源的菌株具有更广的耐药谱系,总体Klebsiella sp.对氨苄西林表现出很高的耐药率(80.
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和北部湾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微体古生物在各盆地生物地层框架建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上述盆地已发表的渐新世—上新世沟鞭藻化石有关文献,简要评述了沟鞭藻化石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目的]蓝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其他藻类的化感作用可促进蓝藻成为富营养化水体优势种群,本研究旨在以VOCs主要成分α-紫罗酮为例揭示其化感致死机制.[方法]采用α-紫罗酮处理莱茵衣藻,测定藻细胞生长以及致死浓度下藻细胞光合性能、caspase-likes活性和DNA ladders.[结果]采用0.05和0.1 mmol/L α-紫罗酮处理24 h后,莱茵衣藻细胞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其中0.1 mmol/L处理时部分藻细胞发生死亡,死亡率为38.3%.采用0.2 mmol/L α-紫罗酮处理时,
辽宁复州湾剖面寒武系地层出露连续且沉积现象较为丰富,芙蓉统长山组、凤山组微生物岩发育.研究区寒武系芙蓉统微生物岩多为小型柱状,与围岩有明显界限,纹层较为模糊,与华北其他地区寒武系芙蓉统大型柱状叠层石有明显差异.芙蓉统微生物岩主要由暗色致密泥晶和微亮晶颗粒组成,内部发育有生物碎屑、白云石、方解石和黄铁矿颗粒等,显示出微生物岩内部复杂的显微组构,同时柱状微生物岩中保存多种类型的微体生物,如葛万菌(Girva-nella)、肾形菌(Renalcis)等钙化蓝细菌,以及海绵骨针集合体等.致密泥晶组构中粘结着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