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数学的源头之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导出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动;实践意识;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43-01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和支柱,没有它们,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就无法发展。所以,数学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1版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1~9年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何等的重视。下面结合数学教学活动谈谈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必备的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教师自己得先有这个意识,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探寻并找准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的“切入点”,使他们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在学生习得知识前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在新知学习前,优化其导入设计,使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和社会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己想实践发现数学奥秘的情趣,使他们萌发实践意识。如教学“圆周率”时,我制作了相关的视频,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知晓“圆周率”的来历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激活他们一定要努力参与数学实践的意识和干劲。
(2)在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为了减轻学生的陌生感,我首先带着学生和他们一起动手把圆沿着半径平均分成4、8、16……,然后师生或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分别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我启发学生:我们这种方法是教科书中的,是先人发现的;你有本领也能发明一种推导的办法吗?这一“激将法”犹如“巨石击水”,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学生动起手来……
(3)在学生习得知识后(对教科书的延伸)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关“利率(利息)”的知识后,布置并组织学生开展对自己的存款或到银行帮助市民结算利息的活动等等,促使他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明白:要想真正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学会、在实践中检验。事实上,只有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认真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并应用数学,才能使他们逐步养成实践意识,才能降低他们书本知识学习的难度。
二、结合教学内容置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境的置设,最根本的宗旨就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在课改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模式深受凯洛夫教育论的影响,把教育教学目标定格成“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总结”,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课改后,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情境的置设,特别是实践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带萝卜、马铃薯、切刀等工具,课中分小组借助这些工具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创造”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研究出它们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实践情境”,学生自己动手探求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饱满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实践出真知”的意识和能力,也发展了他们自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活动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还要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让他们用数学眼光、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两者间的包容与辅助关系。
(1)启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勘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让学生对现实社会和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必须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正视。如教学“24时的认识”时,较大一部学生总是分不清“8时和晚上8时”,于是在授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预习,并做好那个时间“你在做什么”的记录。课中组织学生交流,就这样让学生用数学去感受现实,有效地沟通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终使学生再也不会混淆。
(2)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了“位置与顺序”后,让学生对家里的摆设分析调查,并对家长提出物品如何摆设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空间。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发展他们的应用能力。
叶老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知道得越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推进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志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动;实践意识;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43-01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和支柱,没有它们,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就无法发展。所以,数学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1版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1~9年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何等的重视。下面结合数学教学活动谈谈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必备的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教师自己得先有这个意识,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探寻并找准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的“切入点”,使他们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在学生习得知识前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在新知学习前,优化其导入设计,使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和社会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己想实践发现数学奥秘的情趣,使他们萌发实践意识。如教学“圆周率”时,我制作了相关的视频,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知晓“圆周率”的来历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激活他们一定要努力参与数学实践的意识和干劲。
(2)在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为了减轻学生的陌生感,我首先带着学生和他们一起动手把圆沿着半径平均分成4、8、16……,然后师生或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分别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我启发学生:我们这种方法是教科书中的,是先人发现的;你有本领也能发明一种推导的办法吗?这一“激将法”犹如“巨石击水”,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学生动起手来……
(3)在学生习得知识后(对教科书的延伸)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关“利率(利息)”的知识后,布置并组织学生开展对自己的存款或到银行帮助市民结算利息的活动等等,促使他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明白:要想真正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学会、在实践中检验。事实上,只有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认真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并应用数学,才能使他们逐步养成实践意识,才能降低他们书本知识学习的难度。
二、结合教学内容置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境的置设,最根本的宗旨就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在课改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模式深受凯洛夫教育论的影响,把教育教学目标定格成“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总结”,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课改后,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情境的置设,特别是实践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带萝卜、马铃薯、切刀等工具,课中分小组借助这些工具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创造”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研究出它们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实践情境”,学生自己动手探求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饱满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实践出真知”的意识和能力,也发展了他们自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活动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还要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让他们用数学眼光、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两者间的包容与辅助关系。
(1)启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勘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让学生对现实社会和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必须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正视。如教学“24时的认识”时,较大一部学生总是分不清“8时和晚上8时”,于是在授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预习,并做好那个时间“你在做什么”的记录。课中组织学生交流,就这样让学生用数学去感受现实,有效地沟通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终使学生再也不会混淆。
(2)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了“位置与顺序”后,让学生对家里的摆设分析调查,并对家长提出物品如何摆设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空间。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发展他们的应用能力。
叶老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知道得越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推进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志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