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合作性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性学习;注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同时,要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性学习
  1 课前协作式。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 课内讨论式。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 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注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
  1 合作学习分组要科学、合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 让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应遵循的原则
  1 合作效果理想化。合作效果理想化的实现,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創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
  2 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
  3 小组内成员做到相对的固定化。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
期刊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并能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体现学习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可使许多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理运用 多媒体 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既能加强直观形象,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厭学情绪
【摘要】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而优秀的课堂教学既可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良好素质的主要任务,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学生的转变让数学课堂大放异彩,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  【关键词】教师 学生 转变 和谐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而优秀的课堂教学既可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良好素质的主要任务,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落实提高教
2007年的股市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像力,几乎先前所有的纪录都被改写。看上去,不断被刷新的是指数的高点和成交的水平。但实际上,正在被刷新的却是整个市场。这是一种有层次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范围相应地被扩大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生。  如果我们每个科任教师能够仔细、认真研究分析差生,弄清他们的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并实施以恰当的帮助,相信他们都能够得到转化,使他们从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最终战胜自己,变为合格生,为我校素质教育
期刊
在社会经济快速转型阶段,土地违法已然成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土地违法行为多年来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在地方政府成为其主体之后,形势则更为严峻。在土地
小学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它充满了理性和智慧。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数学课堂往往被知识的记忆和模仿所侵占,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创造力渐渐地被磨灭,孩子也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最后甚至导致厌学,这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愿看到的。其实让孩子爱上数学也很简单。  一、参与游戏,让孩学有所乐  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儿童是伴随着游戏一天天长大的。儿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