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ebaot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既喜爱又困惑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这样或那样,却偏偏事与愿违。有些家长会感到沮丧,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而另一些家长则会产生好奇,是怎样的想法才使孩子形成这种行为?我们知道,孩童的思维模式和成人的大相径庭,了解其认知状况,对于家长进行当下的爱的合理教育更有助益,这也是对未来家庭教育的一个良好铺垫。
  
  ●即使是儿童,也想知道自己的历史。
  
  ●天然的诗人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属性,只是它有时效罢了。
  
  ●不是不听话,这“话”要让儿童听进去,并作出回应,还有一个阶梯过程。
  
  ●是缺心眼吗?在儿童看来,自己和父母都会死,但死了后仍能相亲相爱在一起。
  
  孩子就像一个万花筒,想要看清里面每一幅图案,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爸爸,我从哪里来?
  乐乐问爸爸:“我从哪里来?”父亲心想,这怎么得了,这么小就有性问题,于是神秘兮兮地回答他:“长大以后,你就知道了。”乐乐听完之后,非常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要等长大以后,人家小华很早就知道他是从河南来的。”
  
  解密:儿童的自传式记忆
  其实,如果孩子尚幼,即使很具体地问父母“我是怎么生出来的”,他也绝非是对生育过程感到好奇,而是由于自我意识日渐明确,孩子开始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产生兴趣,想知道“我是谁?”“我是怎么存在的?”而绝非是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
  我们可以用鲁迅先生的一本书名来描述孩子的意图:“朝花夕拾”。
  大约在第三年左右,儿童会对他们的过去着迷,并以一种一致的方式来描述他们的过去,形成一种自传式的记忆系统。
  基本上,自传式记忆是关于儿童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一种由过去发生的事件所组成的情境记忆。这些事件对儿童本身具有重要性,并且会成为个人自我意识的主要部分。
  儿童在开始说话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他们有能力叙述过去的时候,但是他们刚开始叙述的,往往是那些刚结束不久的事件。然而在两三岁左右,他们会明显地谈论很久前发生的事。这显示儿童开始发展一种明确的个人历史感。
  21个月大的孩子对事情的各个方面已经有清楚的记忆,但是要清楚地表达却很困难。这与其说是儿童词汇量不够,不如说他们在参与对话方面和提供连续的叙述时有困难,此刻向他们提供帮助的往往是承担养育责任的父母,采用的方法包括创造机会与儿童对话,给予儿童适当的提醒和重复他们的话,并且鼓励儿童说他们的经验,和父母分享记忆等等。
  分享记忆这部分对于儿童早期记忆的发展尤其重要。从与父母的对话中,儿童了解到过去是重要的,知道分享记忆需要一些叙述技巧,也了解当追求个人愿望时记忆是有用的。如前辈所言,儿童不只是学习去记忆什么或者如何记忆,也必须学习为什么去记忆。由于父母的帮助,儿童逐渐有能力以一种沟通的形式去组织和使用他们的记忆。
  
  会躲雨的太阳
  成人:“下雨天的时候为什么看不见太阳?”儿童:“太阳躲起来了呀。”
  成人:“它为什么要躲起来?”儿童:“它怕雨淋着它了。”
  
  解读:儿童的“万物有灵论”
  父母是不是也曾听孩子说过类似的话,也曾为他们的童心与诗意莞尔一笑?
  孩子的话总是令父母忍俊不禁,常常令人惊叹他们神奇的联想,竟比起诗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只不过他们的诗人身份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某时段就自动失效了。仿佛诗神缪斯因为喜爱幼儿而特意伴随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光阴,这之后,她就悄悄走了。
  诗人,在世人的眼里是浪漫、美好和想象力的象征,而儿童恰恰拥有这一切。
  但若仔细研究儿童的“诗意”,就会发现:哦,原来宝宝还不能清楚地辨别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哪些东西是无生命的。3-6岁的儿童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还会把自己的特征归到物体身上,因此任何物体都被宝宝看成是潜在的、有意识的。皮亚杰称这种现象为儿童的“万物有灵论”,也叫“泛灵论”。
  3-7岁儿童的“浪漫”和诗人笔下的句子是有区别的,诗人的诗句来自于想象而不是来自于他对现实的认知,儿童这样的句子却是来自于他们真实的认知。只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发展不成熟,他还不能区分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因而才有了这样的理解。
  最初,每一样事物在儿童眼里都是有知觉、有意识的,都像他们自己那样活动。比如:太阳会“躲起来”,飞球“生气”就会飞上天。而在4—7岁左右,儿童把对人类有用的任何事物都看做是有生命的。比如太阳是有生命的,“因为它带来光”;山没有生命,“因为它不会做任何事”。
  约在6—8岁,儿童认为只有活动的东西有生命,如桌子、花都没有生命,因为它们不能活动,而自行车、云是有生命的。等到8岁左右,儿童才把有生命的东西限于能自己活动的东西,如太阳、河流与风。最后,儿童才意识到,生命仅仅在动物和人类中存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有根本。
  “泛灵论”的实质:它源于儿童把事物归纳于他自己的活动之中,无法区别“心理的”与“物理的”事物,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呈现出儿童内在的主观世界与物质的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
  
  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们比赛拍球,父母们陪在一旁。当老师说:“开始——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拍了起来。等老师叫“停”时,孩子们仍在拍。老师连叫了很多声,孩子才停下来。
  家长们相视而笑:“孩子就是好胜,老师都叫停了他们还要拍。”
  
  解读:儿童听从他人言语指导的特点
  其实,孩子们可没父母想象的这么好胜,他们之所以没停下只是因为——他们一下子真停不下来。
  儿童使用语言来指导行为的能力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约在3岁,他人的言语指导能激发一项行为但是不能抑制它。让孩子拍球,他们会正确回应这项“拍”的指令,当被喊“停”时,他们仍会再次“拍”。
  第二个阶段,在4-5岁的时候,儿童以冲动的方式回应他人的指导:
  当得知他们能够拍球后,他们会反复不停地拍,回应的不是言语指导的内容,而是它的激活性——因而,指导所用的声音越大,他们拍得越用力,拍的次数也越多。
  第三阶段是在5岁以后,这时候的儿童才能够回应他人言语指导的内容,并能动用它来约束与激活自己的行为。
  妈妈陪我死
  飞飞蹲在小区某处正玩得高兴,张望他的妈妈发现飞飞身后的堆积物没放稳,有摇摇欲坠的感觉,便提醒他:“飞飞,快过来。东西倒下来会砸着你的,砸死了你就没有妈妈了。”
  飞飞抬头看看,仍继续玩:“那妈妈你也死。”妈妈:……(这孩子是不是缺心眼?)
  
  解读:儿童对死亡的认识
  儿童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对死亡的看法时,也没有把死亡当做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将它拆分成四个次级概念:不可逆性(人死不会复生)、停止性(所有生理和心理功能停止)、因果性(因为某些客观因素而导致死亡)和不可避免性(谁都会死,大人和孩子都会)。
  当这些次级概念被分开研究时,可以发现儿童对这四者的理解并不是同步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避免性首先出现,一般在6岁左右,儿童已经可以掌握这两种概念,但其他两个概念则发展较晚,至少两者之一必须出现在儿童经验之中后,儿童才会理解。一直到儿童年龄较大,一般8-9岁的时候,儿童才会对这些概念完全了解。
  如此,当我面对这样一则问题的时候我就能够了解原委了:飞飞心目中的“死“和妈妈说的“死”不是同样的层次。他知道死了不会再活了,而且妈妈和他都会死的。但他不理解死亡的因果性和终止性,在他看来,他被“压”死的话妈妈可以因为要陪他而死,不必有客观原因。而他和妈妈都死了后,他们仍是母子,可以相亲相爱在一起(他觉得生理终止了,但心理功能并未终止)。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它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
“在部队的五年十分艰苦,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当初在部队的艰苦锻炼,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到厦门大学之前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在部队,一个是在北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否谈谈求学的经历,包括上大学之前当兵的经历?  齐树洁(以下简称“齐”):我高中就读于泉州一中。读高中期间,1972年11月征兵时报名参军,应征入伍,自称“投笔从戎”。那时从厦门出发,坐了10天9夜的军
(续上期)rn第二部分 您的义务rn一、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rn您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我们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主要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
摘 要: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七年级数学不是小学数学简单的继续,而是一种扩展和深入。山区学生基础薄弱,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数学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有利,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方面尤为重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有利于山区孩子学好数学。  关键词:山区;七年级;数学教学;学习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山区七年级的孩子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就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要成为一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因为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尽快转变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情境;师生感情;审美观;创新;阅读  一直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现今,影视作品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与休闲活动中极为关键的构成部分,同样也是学生在业余时间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讲,应转变自身的观念,利
笔者通过大量地调研分析得出,现阶段语文教学对“名著导读”不够重视,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自我进行阅读,这样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摘 要: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生活的原则的内涵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文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原则;运用  生活的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不适感或异常感,如蚁行感、疼痛感和麻痒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