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换药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初始方案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换药率,并分析因药物不良反应换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2年开始以替诺福韦(TDF)或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为初始治疗方案的14 060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2年。TDF+3TC+EFV治疗5 126例(TDF组),AZT+3TC+EFV治疗8 934例(AZT组)。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换药率及因不良反应而换药的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生换药的危险因素。

结果

14 060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平均观察生存人年数1.85人年。共有2 795例更换初始治疗药物,总换药率为19.9%。排除因妊娠换药的200例后,AZT+3TC+EFV组换药2 070例,发生率为23.5%,因不良反应换药1 652例,占18.8%;TDF+3TC+EFV组换药525例,发生率为10.4%,因不良反应换药315例,占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6.68、416.89,均P<0.01)。AZT+3TC+EFV组发生换药的风险高于TDF+3TC+EFV组[校正危险比(aHR)=2.89,95%CI:2.57~3.24],因不良反应换药的风险也高于TDF+3TC+EFV组(aHR=3.85,95%CI:3.34~4.45)。

结论

使用AZT+3TC+EFV为一线治疗药物的患者比使用TDF+3TC+EFV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换药。女性、年龄>45岁、体质指数(BMI)<18.5 kg/cm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是发生换药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年轻(≤5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就诊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年轻(≤55岁)前列腺癌患者28例,其中根治标本18例,穿刺标本10例;并收集同期老年(>55岁)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45例,将具有详细病理信息的385例作为对照。年轻患者平均年龄51岁(29~55岁),中位年龄53岁,获得完善
期刊
目的了解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BC患者351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173例,无静脉曲张1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GT、TBil、白蛋白、PT、血小板计数、AST与ALT比值(AAR)、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期刊
目的分析43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病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及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像、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可疑克雅病住院的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及脑电图、MRI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脑电图是否有典型周期性尖锐复合波将患者分为脑电图典型改变组、脑电图不典型改变组和脑电图暂时无改变组。比较各组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MRI特点,采用Spearman法分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