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98例X线表现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ia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确诊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片改变。结果: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61例(62.2%),实变密度影12例(12.2%),弥漫性粟粒状阴影10例(10.2%),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15.3%)。病灶分布下叶67例,上叶29例,舌叶2例;单侧25例,双侧73例。间隔为1周~1个月复查胸片,节段性改变均大部分或基本吸收,间质性改变吸收不明显。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重,体征轻,胸片改变呈多样化,且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不一致。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X线表现 儿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41
  
  近几年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1]。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早期易于误诊,正确认识其X线的表现,对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我院及邹城市人民医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98例分析其X线表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2003年2月~2008年12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5.2±3.1岁,其中7个月~3岁31例,4~6岁42例,7~12岁25例;病程4~6周,住院治疗平均10.5±4.6天。所有患儿均有咳嗽症状,59例(60.2%)以刺激性干咳嗽为主,20例(20.4%)顽固性剧咳,12例(12.2%)阵咳伴咳痰者,9例(9.2%)有喘息(年龄均小于2岁)。65例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胸痛、胸闷、皮疹、肌痛等肺外表现,发热者以低热为主,8例体温﹥39.0℃;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57例(58.2%),21例(21.4%)可闻及干性啰音,11例(11.2%)可闻及湿性啰音,9例(9.2%)可闻及哮鸣音。98例患儿血清特异性MP-lgM抗体均阳性(100%)。外周血象分析正常79例(80.6%);白细胞总数﹤4.0×109者8例(8.2%),白细胞总数在(10.0~13.5)×109 11例(11.2%)。
  诊断标准:持续性咳嗽,X线呈肺炎表现,较体征更显著;白细胞计数多正常稍减低;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双份血清抗体(MP-IgM)滴度4倍增高或MP-IgM第1次检查滴度≥1∶160。
  方法:98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住院1周以上,临床痊愈或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用药,疗程不少于2周。所有患儿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发病第5~7天时采血进行第1次检测,发病第12天进行第2次
  检测。所有患儿于入院当日及出院前或出院后1周左右进行胸部正侧位摄片。同时做血液分析。
  
  结 果
  
  本组98例胸部X线检查显示:病灶分布下叶67例,上叶29例,舌叶2例;单侧25例,双侧73例。X线特征表现间质性炎症改变61例(62.2%),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支气管周围浸润性改变或病变呈网格状阴影,分布于肺内带,心外缘附近。实变密度影12例(12.2%),多数为单侧病变,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其中斑片状实变阴影11例,大叶性炎症改变1例。弥漫性粟粒状阴影10例(10.2%),主要表现为双肺散在粟粒状、淡薄密度影,边缘模糊,以肺内中带、心缘、肺门附近较多见。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15.3%)。间隔1周~1个月复查胸片,节段性改变均大部分或基本吸收,间质性改变吸收不明显。
  
  讨 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类界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是已知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物的过敏反应有关。肺炎支原体通常侵犯呼吸道上皮,致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成,同时引起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的间质侵润,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2]。凡是支气管、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肺泡的病变均可引起支气管血管束的异常[3]。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通常以间质改变为主,特别是中轴性间质,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扫帚样改变的增粗、僵直的肺纹理[4],主要见于5岁以下小儿。胸片表现与病毒等其他病原引起的肺炎相似,但病变范围较小,肺气肿少见,病灶吸收相对较快。在肺纹理增强的病例中,可见肺门影增大、变浓,边界模糊,无明显结节改变,可能系肺炎支原体侵及肺门及周围间质所致。节段性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引起节段性改变的确切病理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常依某肺叶、肺段的位置分布,但范围较小,往往不累及全肺及全肺段,以双下叶多见。病灶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模糊。特点为初期密度较低,呈云雾状,边缘模糊,界限不清,上叶多见。可能与肺炎支原体侵入肺泡时引起肺泡浆液性渗出有关。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浸润发生。恢复期表现为阴影缩小,中心区变化不大,边界变清晰。提示炎癥吸收呈向心性。节段性实变多数为单侧,可多叶分布,边界模糊,多伴有中轴性间质的改变,此点可与细菌性大叶性肺炎鉴别。后者很少跨叶,无明显间质性改变,病变边缘较锐利。故学龄期儿童胸部X线表现为节段性肺炎,且合并间质性改变,高度提示支原体感染。本文胸部X线检查结果间质性炎症改变61例(62.2%),实变密度影12例(12.2%),与相关文献符合[5]
  曾有资料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生于5~30岁人群。目前发现5岁以下小儿发病日趋增多,且临床症状较重,有的仅表现为高热或刺激性、阵发性剧烈咳嗽,无肺部体征,胸片改变明显。但本组病例中21例(21.4%)闻及干性啰音,11例(11.2%)闻及湿性啰音,9例(9.2%)闻及哮鸣音,与文献报道略有出入,可能与本组病例中婴幼儿病例偏多有关。近年来发现支原体可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外疾病如脑炎、心肌炎、肝损害、皮肤损害、噬血细胞综合征、溶血性贫血、骨髓炎、急性肾功不全等。因此作为基层医院的儿科及影像诊断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合理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另外,婴儿呼吸特点是腹式呼吸,其特征为吸气时腹部膨隆;1岁以后的幼儿呼吸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达,开始出现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胸腹式呼吸;学龄期的儿童,其呼吸特点已接近成人。因此,婴儿曝光时机应选择在腹部饱满时进行;1岁以后的幼儿应选择在胸廓饱满时进行;学龄期的儿童可嘱其深吸气后屏气时进行。对于哭闹状态的婴幼儿,根据其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的规律,曝光时机应选择在哭时深吸气位进行。影像诊断医师要根据婴幼儿生理和解剖特点,掌握X线投照的技巧,从而提供高质量的X线片,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刘协和,范秀珍.儿童支原体肺炎47例临床与X线影像分析.航空航天医药,2007,18(1):45-46.
  2 裘华兴.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1):951.
  3 马大庆,李铁一.弥漫性肺疾病支气管血管束高分辨率CT表现及病理基础.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7):464-468.
  4 贺明礼,赖华,杨雅静,等.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的X线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037-1039.
  5 张正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X线特征.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8.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23    我们1992年7月~2008年10月应用“甲氧氯普胺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症1231例,和同期未用“甲氧氯普胺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只用常规理疗+用“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中西医药治疗的1051例进行比较,前者在短期显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  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2007年行非超聲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2例,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一过性高眼压等。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泛,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  doi:10.3969/j.issn.1007-614
期刊
关键词 脑出血 锥颅碎吸引流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16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80%以上由高血压性脑内细小动脉病变引起,  故也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新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1]。高血压脑出血占各类型脑卒中的20%~30%[2],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死亡16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24例,良好46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早诊、早治,结合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诊治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24    资料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睾丸扭转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报道24例急性睾丸扭转不同时间、不同手术方式及同期拒绝手术的8例患者的预后。结果:16例8小时内行睾丸复位固定术后,睾丸均得以保留。8例超过8小时,2例行部分睾丸切除,保留部分睾丸;4例睾丸坏死切除;2例坏死拒绝切除,随访萎缩。同期拒绝手术要求保留的8例均萎缩。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复位固定是保留睾丸的关键。  关键词 睾丸扭转 诊断
期刊
摘 要 为了观察长春地辛(VDS)或长春新碱(VCR)组成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6例NHL患者随机对照应用VDS或VCR组成的CHOP方案化疗。结果VDS组有效率为90.5%,VCR组为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其中9例CHOP方案无效患者应用VDS组成的CHOP方案后1例CR,3例PR。VDS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VCR组,P=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对1998~2006年施行的16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13例,发生率约7.78%,均发生于术后7~12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运动功能减弱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关键词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27    小儿腹泻病临床上常以口服黄连素、思密达来治疗,由于小儿口服给药困难,疗效往往受到影响。我们采用黄连素粉剂、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部为门诊收治的腹泻病患儿,年龄3个月~13岁,其中男56例,女29例。均符合文献[1]标准,并满足以下条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经CT扫描证实的2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18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减少血肿复发,张力性气颅发生,亦可减少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关键词 硬膜切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44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咽部急重症,在基层医院多见,迄今国内外有关其真正发病机理报告甚少。目前,公认的学说为急、慢性扁桃体炎后细菌炎症产物向扁桃体间隙扩散致扁桃体周围脓肿。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1例患者,男48例,女13例;年龄17~54岁;冶炼工人34例,矿工16例,农民9例,学生2例。既往有慢性扁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