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特质 破译表达密码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有家长因孩子写不好作文而苦恼,让我推荐作文书给孩子看。我总是告诉他们:“语文书就是最好的作文书。”
  可分析当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每周只有一天安排了作文课,其余五分之四的时间都是用来讲课文。虽然阅读教学时也努力寻找“文本特质”,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但所寻之点往往零散,仿写又脱离生活、机械刻板,无法点燃学生的表达需求,使得语文课上的言语训练如同手上的第六指,留着无用,剁去心疼。加之对单个文本的“特质”研究较多,同类文本规律性特质研究不够,“一课一特质,一特质一练”的浅表拼盘式训练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真正面临写作时往往无法激活经验,创生言语智慧。
  基于以上现状,我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一、独特框架结构,助力谋篇布局


  文本特质,即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学生的写作过程,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应是一个文理不分家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发掘文本特质的时候就应该关注整体,把握全篇的框架结构,提高学生习作时谋篇布局的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材重视主题合成,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共三篇课文,其中《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也是一篇散文。三篇文章的共通之处是都是介绍名胜古迹,条理清楚,描写细致,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之前学过的说明文里面都有体现,学生已基本掌握。纵观全篇结构,《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比较严谨的“总——分——总”结构,中间用过渡段(句)承上启下,而《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在结构上又别具特色,它的主体框架是“总——分”,不仅体现在全篇,且每段也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由中心句统领,再具体描写。
  这种教科书式的严密规整的框架结构,使得行文条理清晰,流畅贯通。而重文轻理恰恰是当下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习作四写一篇游记的时候,我就把“条理清楚”作为第一要求,引导孩子们学习这三课的框架结构,选择自己喜欢的结构形式来布局谋篇。写其他作文的时候,我也要求孩子们养成全局意识,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二、搭建生活桥梁,创生言语智慧


  教师应努力搭建文本特质与儿童生活之间的桥梁。基于文本特质的读写结合训练就是要触发学生的言语意图,释放他们的表达内需,真正地把文本特质内化为儿童特质,创生言语智慧。
  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不仅拿高原柳与家乡灞河柳进行对比,作者更是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长环境和命运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猜测。这种写法并不多见。于是我出示了学校周边孩子们每天可以见到的人物的照片:以车为家的修房顶漏水的工人,冰天雪地里买菜的老奶奶,帮孩子背书包的家长,深夜还在炸肉串卖的阿姨,睡在水泥地上的农民工……熟悉的人物和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和猜测写出照片中的人或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的辛苦与坚强。

三、美丽的等待,迎来真正的生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语文课堂有时也需要美丽的等待,才能迎来基于儿童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生长。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课文第五自然段采用了“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不仅描写了凄婉悱恻的胡琴声,还直接道出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种写法,读得动情,悟得透彻,对阿炳的坎坷人生充满了感慨和同情。但当时我并没有让他们去模仿这种琴心交融的写法。一来没有找到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二来害怕破坏了文本的意境,中断学生的情感体验。
  没有即时写,不代表学生没有“习得”。六年级上学期,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课文第四小节并没有对肖邦忘我地弹琴、工作进行具体的描写,但是学生在学这一小节的时候情感体验特别深刻。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肖邦弹琴的画面让你想起了谁,阁楼上传出的钢琴曲让你想起了哪段音符,肖邦要通过钢琴曲抒发怎样的感情。课后,孩子们想象肖邦忘我工作的画面,扩写了第四小节,令我惊喜的是,他们不仅习得了《二泉映月》里琴声心声交替的写法,还巧妙地利用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境。意外的惊喜,全是因为美丽的等待。
  所以,语文书应当是最好的作文书,我们要潜心解读文本,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框架结构,搭建文本特质与生活桥梁,也要懂得等待,才能創生学生的言语智慧。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
其他文献
一年级作为小学起始阶段,正是处于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段,晚则晚矣,所以提高一年级学生阅读的量和质刻不容缓。如何打通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壁垒,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本文尝试从精选阅读材料、找准阅读时机、丰富阅读形式、建立阅读档案这四个方面做些粗浅的探究。一、精选阅读材料,以一带多  “语文”是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结合。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不仅是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
期刊
本文立足于新课改基本理念,深入课堂教学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阅读教学要将个各种信息编制成精彩的图画,使学生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
期刊
人物名片冷玉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泰州市劳动模范,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泰州市“十佳青年教师”,泰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兴化市“名教师”,“国培计划”北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全国“百班千人”公益读写计划导师团队成员。著有《教书·读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现任职于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是个好问题。
期刊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只有当小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能力的时候,才可以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与时俱进,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只引导学生关注人文主题,还要关注文本的语用主题。  知识的习得需要有方法,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需要经历“在学习课文时认识它,在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巩固它,在习作过程中运用它”的过程。所以,备课时,需要有单元整体设计的思想,让这一项能力的形成贯穿在导读、课文阅读、丛书阅读、习作、单元总结等课堂环节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泉城》《九
期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教师应潜心挖掘,精心施教,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在简介时代背景中渗
目前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已经面临表达方面的困难,写字基本上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抒发自己心情的唯一方式。所以对于他们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加用心。本文将从特殊学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培养方法。一、特殊学校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进行特殊教育的时候,
期刊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保证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提高对于朗读教学的认识,以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保证.本文基于有效的教学实践,结合朗读教学实际,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