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的生命教育意蕴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tc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弟子规》作为蒙学经典经久不衰。作为青少年必读的国学经典,《弟子规》在对青少年的行为养成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也凝结了对生命的理解,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意蕴。《弟子规》中所强调的“爱自己”、“爱父母”、“爱众人”的博爱精神正是当今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系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的有力的素材。
  关键词:《弟子规》;生命观;生命教育
  清朝康乾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的《训蒙文》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后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之一,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序,以三言韵文为体裁。因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且内容易懂,自产生之日以来就成为蒙学教育的经典作品之一,被青少年广为诵读。《弟子规》从“自我”、“亲友”、“他人”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行的养成和为人处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规范。不仅如此,《弟子规》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生命的理解,该文凝结着以行为规范养成为手段进行生命关系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的生命教育思想,蕴含着“爱自己”、“爱父母”、“爱众人”的生命教育意蕴。这样的博爱精神恰恰是当今青少年生命意识中所欠缺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别青少年表现出自私、自暴自弃、漠视生命的不良心态,甚至出现了戕害自己或者他人生命等极端的现象。这都折射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与无力,折射出青少年“缺爱”的现状。如何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认知?我想可以回归到《弟子规》中,去寻找它里面所蕴含的生命教育韵味。
  一、“博爱”的生命观
  (一)生命的原点——“爱自己”
  如果说爱他人是一种品质的话,爱自己应该是一种本能。可是当今有许多青少年恰恰缺少这样的“本能”。《弟子规》中对“自我”这个主体的物质生命保护和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身有伤,贻亲尤”这就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很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生命认识来。如果青少年很小就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从父母造就生命的角度感受到自己生命体的价值,那我想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象自然少很多。其次,“老易至,惜此时”一句则表达出时光易逝,珍惜时光的意蕴来,从而也有了珍惜生命的味道来。诸如此类的还有“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等则对青少年如何修养身体提出具体要求,流露出一种珍爱生命的情感来。当物质生命得到保障的时候,《弟子规》强调了生命价值的升华,也就是“有余力则学文”。
  (二)生命的体验——“爱父母”
  在《弟子规》“入则孝”部分提出来“亲有疾,药先尝”。虽说这一点有着争议,但“侍疾”的传统流露出的是对生命的重视。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是自己接触最多的生命体,只有能够善待父母,才能善待他人。再者健全的生命观不仅仅只是“生”的观念,还应当包括“死”的意识。在《弟子规》中“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就很明确的表现了“重死”的态度。重视死亡的意识是青少年所缺少的,正因如此,青少年“轻生轻死”的行为频发,让父母、社会心寒。让青少年较早的接触到死亡从而重视死亡形成“重死”的生命观至关重要。
  (三)生命的高度——“爱众人”
  爱自己容易,爱他人难。孙中山先生提出过“博爱精神”为世人所追求。当前的青少年由于多为独生子女或因其他种种原因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来。表现在生命观上就是重视自己的生命,忽略他人的生命。如:现阶段较常见诸报端的青少年虐杀动物,甚至杀人等事件。在《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就很明显的表现出一种“博爱”的生命态度,诠释着一种凡是生命皆需爱的高尚情操。倘若青少年都有着这样的“博爱”的生命高度,我想这样的惨案一定会减少。
  二、生命教育意蕴
  (一)生命关系的教育
  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与人的社会性。在社会这个大网络中,人势必存在着诸多的社会关系。人的生存也势必靠着这种社会关系。就像爱因斯坦所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在生命态度上,我们很容易忽视主体之外的其他生命体的存在,很难真正意义上了解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的内容势必要包括生命关系的教育。
  《弟子规》蕴含着生命关系的内容。在《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中,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与兄长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文中表现在“入则孝”、“出则悌”、“信”、“泛爱众”等部分。这些内容都对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如何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
  (二)生命意义的教育
  生命不仅仅是以肉体的形式存在,生命的高度还表现在意识精神层面。摆脱“行尸走肉”式的生命存在方式就是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灵魂,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最终实现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弟子规》蕴含着生命意义的内容。《弟子规》中的“爱自己”的体现不仅仅是严格要求,更是要求自己这个生命主体有价值、有意义。如何有意义、有价值?我认为,作为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的学习就是是成就一个人的必由之路。在《弟子规》“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部分就明确了青少年应当通过向优秀的人学习和向书籍自我学习的方式经行学习,丰富人生内涵的要求。《弟子规》就是强调在人做到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之后,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的存在。
  总而言之,在《弟子规》这部优秀的中国传统经典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生命,作为教育的原点,不应当被忘记。在我们一度狂热地追求传统文化教育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诵读这些经典层面上,还需要发掘这些经典中的生命意蕴。
  参考文献:
  [1]徐梓,王雪梅编.蒙学便读[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年,第 38 页
  [2]莫莉. 语文与生命教育[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年,第21页
  [3]方桃华. 蒙学的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D].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针对目前高职政治课无力、低效等特点,认为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走向社会实践作为高职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并分别从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实施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微观层面的解决思路,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
实施新课程,语文课堂是生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生态的关系,即平等的、互动的、协作的、和谐的关系。在这生态的环境里,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但角色的变化远不止放下师道尊严,俯下身子并肩学生那么简单。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丰富的师生互动中,因地制宜,不断反思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探求的应有之义。不容忽视的是,不少语文老师在这场角色变化的运动浪潮中迷失了方向,在教学实践和师生互动中,或如履薄
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其“出资人”的特殊性,加之其重要的作用,关乎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阐述了政府投资
In this paper,we adopt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wo 10Hz YRY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s and one 100Hz FBS-3B broadband seismometer to study the responses of their observations to the April 11,20
在国内的美术教育实习其实是高等师范你学校(以下简称“高师”)美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实践,它的作用是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通过管理、教学、科研等一系列不间断的教育工作实践基础,高度系统地训练高级师范学生基本的美术教育能力,可以促进他们从一个学生到人民教师的角色跳转,更是为了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高级师范美术教育实习中的实施效果综合反映了高师美术学专业的管理、管教育现实状况,这是进行教学与课程改革的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具有高素质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表达的时代。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演说与写作能力,更是英语交际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着眼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加大听说训练在课堂中的比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是由于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Sin(5≤n≤30)团簇的吸收光谱,能隙(HOMO-LUMO)及电子性质进行了模拟分析.硅团簇的吸收光谱计算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ALDA内核.结果表明,随着Sin(5≤n≤
题海茫茫,卷帙浩繁.对于某些疑难问题,看之如临花照水,这时我们不妨巧借参数,就会发现解题似云卷云舒,并乐在其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主要通过几个例子来研究参数在解决疑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