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五月,是衔接春天和夏天的诗意的季节。当粽叶、艾草遍及我们眼底的时候,总有一股清香流淌、萦绕、回旋,陪伴着端午节日一路走来。一年年的裹粽子、挂菖蒲、戴香包、赛龙舟,无不倾诉着历史的沧桑,抒写着忠魂的威武,彰顯着美德的光彩,焕发着拼搏的魅力。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在这似曾相识的日子,缓缓撩起岁月的珠帘,回眸沧桑的诗篇,绽放缠绵的情思,流淌着想念,倾诉着热情,漫画成历史的珍珠链,书写着拼搏的进行时。
  
  端午的芳香
  郝金红
   端午的芳香,源自两千年前的汨罗河畔,源自茂盛葳蕤的中国稻田深处。它丝丝缕缕,绵延不绝地向城市、乡村延伸,延伸到农家的餐桌上,延伸到家家户户的门楣上,延伸到黑眼睛黄皮肤儿女的心坎上,最后,融入一个民族奔腾不息的血脉里。
   端午,我闻到浓浓的粽香。这寄予厚望的粽子啊,出自乡下母亲的手,出自每一个淳朴善良的中国人之手。苍翠的粽箬,包裹的是一颗颗不屈的心灵。在沸水中翻滚,我分明听见它们低沉的怒吼、咆哮。遥想两千年前,屈子纵身一跃之后,又有多少不屈的粽子随他而去,展开历史的画卷,我分明看见楚河两岸,龙舟竞渡,旗幡招展,伴随着滚滚东逝的江水而去的,还有那不绝于缕的粽香和苍生的浊泪。今天,五月的粽子穿行在大街小巷,越阡陌,跨沟渠,在一个民族的版图上,升腾为一个巍然屹立的精神图腾。
   端午,我闻到淡淡的艾香。“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是诗歌的链条牵来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两岸青山永远漂泊着帆影和纤歌。是流水的真情实感,滔滔了一千种的忧患意识和感叹,把满怀的希望抛入了水中,荡漾着谁也想象不到的风景。是谁为你留下了那一页手稿?是谁为你雕琢着那一尊石像?从河岔沟渠边走来,从纤歌帆影边走来,走到雕龙画凤的窗棂边,走到苔迹斑斑的门楣上。幽香淡然,像母亲的乳汁。这群伫立在深谷幽涧的艾草们,长在《诗经》里,香在《离骚》中。
   端午,我闻到醇厚的酒香。那是让我的心中永远隐隐作痛永远悸动不安的雄黄酒。我又仿佛看见白素贞和许仙举杯对饮,蜜意柔情。当我们陶醉在神话的神奇与浪漫中时,我们有谁看到了书生脸上那流过千年之后依然在流淌着的悲观凄凉的一滴清泪呀!今天,当我再次端起那只青花瓷的酒杯,于滚滚红尘中顿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今天,愁肠不再,清泪已干,唯有那一杯馥郁的黄酒,一缕绵延的醇香,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飘散,飘散成一朵艳丽娇媚的康乃馨,飘散成一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
   在这个醇香四溢的佳节,会有玲珑的花朵欲歌欲舞;会有轻盈的飞鸟翔入梦境;会有泠洌的月光润然如珠;会有淋漓的情愫磨亮苦难。端午的芳香,以一种邃阔的平凡与简单,以一种耐得寂寞与贫穷的安然,以一种不馨亦艳的光荣,凛凛然然,润润澈澈,飘散于时光的庭院。
  (选自《广州日报》2010年4月16日)
  
   【技法借鉴】
   1.取材典型,主题突出。全文紧扣“端午的芬芳”,开篇用优美的文字含蓄地点出端午节的发祥地与纪念意义,以及人们对端午节越来越重视,主体部分则别出心裁地从“粽香”“艾香”“酒香”三个富有端午节特色的方面将现实与联想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抒发端午的情思,结尾用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总结端午这个“醇香四溢的佳节”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着爱国情怀的主题。
   2.写作手法高超。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段首句既是中心句统领全段,三个段首句又句式相似,形成排比句,让文章气势磅礴,脉落清晰,结构严谨;同时文章把宽泛的端午具体到端午的芬芳,到粽、艾、酒的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沒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甘肃日报》2014年3月10日)
  
   【赏析】
   作者巧妙地以“家乡的粽子”为线索在短短的篇幅中有条不紊地传达出这样多而真实的生活内容。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脉络的牵引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感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节选自《边城》)
  
   【赏析】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端午日》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极富人情美和地域风情美。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示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想要丰富人们的表达形式,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就要充分重视对语文词语的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状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学好词语,并且使其能灵活应用词语。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许多语文教师在开展词语教学工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合
无需质疑,相信自己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罢。   ——题记   一次次的努力,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   喧闹的嘈杂声如刀割般划在我的心上,那颗一向骄傲的心在此刻终向命运低下头。   我带着质疑的眼神看向镜中的自己,面容有些狼狈,心中的颓势不由得增添了些许。我低下了头,呆呆地看着水池,任凭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池种,渐渐地,不少清水顽皮地跳了出来,溅湿了干燥的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这些小挫折就像一道道坎儿,需要我们鼓起勇气来迈过,只有越过那道坎,前方才会有无限美好的风景……  那是去年的一次讲故事大赛,学校要求每个班选派一名代表参赛,得知消息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只有我安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当班长问我报不报名时,我犹豫了一下,心想:“自己的嗓音不怎么样,之前没有做过,缺少经验,而且还有那么多同学报
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我的祖父——我并没有欺骗他的打算,我只是害怕会让他失望。   我的祖父是一名猎人,他很智慧,也很勇敢,我曾亲眼看见他独自一人战胜了一头大黑熊。他不止一次告诉我:要做对的事情。我十分崇拜他,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记在心上。可是这一次,我似乎做错了。   上周,威廉问我:“想不想拥有花不完的零花钱?”“当然。”我点头,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威廉告诉我,他有一
短暂的寒假生活转瞬即逝,儿子又要背上行囊去遥远的城市读书了。心里很不舍,却不敢说出来,怕老公又要嘲笑我“婆婆妈妈”了。帮儿子收拾行李时,只恨行李箱空间太小,盛不下我更多的爱。   下午,因工作关系,我没去车站送他。临别给他一个拥抱,轻声对他说:“儿子,到学校了记得给妈个信,有事没事勤往家打电话。还有,要照顾好自己,多读书……”儿子“嗯、嗯”应答着。抬头见我的眼睛红了,他使劲拥抱了我一下,转而
“里面那个人,就是那个年轻的家伙,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是不是?”   “是啊,他看上去好像快要垮了,连头都撑不住了。”   这是1974年2月14日晚,两个清洁女工的对话。她们眼中那个“没多少日子可活的家伙”就是霍金,当时,32岁的霍金正在演讲厅里向科学界报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   那两个清洁女工不明白,人类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许多都是由那些“没多少日子可活”的人创造的。这个名单可以开出
海龟、鲸鱼等在汪洋大海中迁徙几千公里还能精确定位,信鸽从遥远的地方飞回而不迷失方向,这些生物是怎么做到的呢?科学家们发现,上述生物能通过感知地球所产生磁场来辨别方向。人类对地球磁场的敏感性远不如这些生物,不过聪明的人类却能够利用能感知地球磁场的物质发明指南针来辨别方向。那么,地球磁场究竟是什么物质?地球的磁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征,
刘叶秋先生曾说:“对联是一个人学问、胸襟、见识、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作好对联不只是研究平仄、推敲对仗的问题,而要有全面的文史修养和高见卓识。”对联作为一种能把文化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的实用性表达方式,广受人们的喜爱。它是偶句,所以音韵和谐;它是表情达意工具,所以雅俗共赏。现今对联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一大热点。   【考点透视】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运用
【摘 要】阅读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之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凭借良好的阅读能力走进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本文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阐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161-02  【Abstract】Rea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