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刺激的音乐视频之旅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c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文,男,黑龙江人,歌手,身高一米八几,酷爱黑色,黑衣黑裤墨镜,行走在人群中很是“扎眼”。
  司文对音乐就像对美女那样迷恋,他对音乐和美女有一段有意思的比喻:
  “好的音乐就像一位气质优雅、有品味有格调的美女,秀色可餐,耐人寻味,让人怦然心动。作为一个音乐人,只有懂得如何欣赏美,才能创作出如美女一般让大众喜欢的音乐。”司文说,“音乐就像迷魂药,我愿意为她赴汤蹈火。”
  然而“美女”从来都是很难侍候的,就算是赴汤蹈火也不一定能抱得“美女”归。
  
  艰辛的音乐之路
  
  大学时,“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司文将音乐搞得很专业,却将专业搞得很业余,以致老师说他不学无术。颓废了一段时日后,司文决定“化悲痛为力量”,用音乐来证明自己,他相信自己能在不久的一天抱得理想与现实中的“美女”归。
  北京工商大学毕业后,为了音乐理想,司文留在了北京。没有找到文化公司签约之前,司文师从作曲家温中甲和韩国音乐人KIM学习、在酒吧做歌手、做推销刻字机的直销员、做微波炉修理工、做UPS工程师……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签约歌手,让自己的音乐梦在正轨中渐入佳境。
  司文很努力也很倒霉:做酒吧歌手被人排挤;推销刻字机的收入不够吃饭;修理电器时因剪错线路导致短路发生连环爆炸,钱没赚到却差点连小命都赔了进去;居无定所的他住遍了北京各种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经常被势利的房东赶出门流落街头,被警察当作小偷搜查;运气最不济的时候一连失业了几个月,落魄得身无分文,如果不是家人救济,就差去给别人洗碗抹桌子混一口饭吃了。司文惶恐地发现,音乐使他天天变得“边缘”。
  司文决定暂时放下理想和精神,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应聘进方正电脑公司的司文没日没夜努力工作,一年后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月薪数千元。工作之余,他利用休息时间继续音乐创作,并开始将自己音乐作品投向市场搞“创收”,然而“销售”情况却很不理想。经过“市场调查”后,司文发现“销售”情况不理想是因为自己脱离了市场。
  在将音乐与市场挂勾后,司文对音乐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以前创作的音乐都太自我了,动机单纯,觉得把自己的音乐做好就行了。可如今的流行音乐都有很浓的商业色彩,我越来越发现,其实做音乐当歌手和卖百货没什么区别,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才算成功。如果‘产品’不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就必然被市场排斥,就很难有旺盛的生命力。”
  将音乐“商品化”后,司文的音乐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一首企业歌卖几万元钱,一首彩铃音乐卖几万元钱,一支几十秒的广告音乐也有不错的回报,司文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小汽车。
  然而,过上富裕生活后,司文发现自己离音乐的理想越来越远了,总觉得生活里缺少了什么,心里很空,很失落。于是,在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他所负责的部门升级为管理全国物流的超大部门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远大“钱”程,辞职继续去追求他的音乐“美女”。
  
  动画视频助司文崭露头角
  
  司文决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职业的音乐人,然而改变他的命运的居然不是音乐,是一个flash动画。当时辞职后赋闲在家的司文偶然接到一个网友的邀请,他希望能够使用司文的作品《仙女》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动画比赛。得到司文的许可后就没了音讯,然而几个月后,司文惊喜的发现自己的歌曲被制成视频后竟然获得了某原创视频比赛作品的最佳音乐奖。司文还因此被邀请去参加现场颁奖和演唱。也因为此,司文得以和北京某唱片公司正式签约了。
  做梦也没想到原来视频可以对歌曲有如此大的推动作用,于是司文在后来相继推出的系列歌曲《光棍好苦》、《光棍很酷》、《光棍快乐》都找网友制作成了视频动画进行推广,随后司文的这些音乐视频作品就被疯狂转载,司文也因为《光棍好苦》而崭露头角,被网友推举为光棍代言人。而这几首歌曲视频也因为每年的光棍节被各种媒体不停的提起和转载及网友的不断翻拍而越来越红,以至于后来《鲁豫有约》节目组主动找到司文对其进行了专访。
  
  太刺激的导演之路
  
  2007年对于司文来说,可以说是真的太刺激了。那时候互联网的视频网站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已经超越了原来的flash动画的单一模式。正是那时候,司文开始尝试自己来制作音乐视频了。2007年初,司文写了一首歌曲叫《太刺激2007》,是一首好玩搞笑的歌曲,内容是调侃2006年一年娱乐圈的,司文第一次和朋友尝试用视频软件制作了一个《太刺激2007》的音乐视频,然后从未有过如此惊喜的是,这个视频在上传后,就被网友和各种媒体疯狂转载,并在新浪播客等媒体被首页推荐,一个月点击率达数千万次,红遍大江南北。后面更是惊喜不断了,歌曲上传一个星期后,司文就接到了北京电视台娱乐大典的邀请,在众多大牌艺人参与的颁奖盛典中,司文被安排独唱《太刺激2007》,而在随后不久司文又受邀参加中国移动无线音乐颁奖盛典,并获得最畅销个性彩铃奖。司文的名气和身价也因为这首《太刺激》而一时水涨船高,许多媒体争相访问司文。值得一提的是,司文此时开始正式尝试做导演,用DV拍摄了几部作品《太崩溃》、《伟小宝系列》、《宝宝唱奥运》等都受到了好评和有很高的点击率。
  如今,司文的事业越做越大,在2009年初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为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签约合作商,未来将为手机和网络用户提供更多的原创视频,并将工作室的名字改名为“壹唱天下”。司文笑言,现在的工作室真的是名副其实,我终于有专业的前、后期工作伙伴了,我只要做创意和导演就好了。
其他文献
本刊2007年12月号上曾对BD与HD DVD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BD在读写技术、存储容量、数据保护、传输速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DVD技术而言,更是全面胜出,当然除了价格之外。在此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蓝光技术的一些基本参数。  读写方式:BD技术规格采用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光源,通过覆盖层厚度为0.1mm的盘片进行记录和播放。  存储容量:蓝光由于波长较短,在存储介质上可获得更
期刊
2009年8月26-29日,BIRTV2009如期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对于已经步入第18个年头的BIRTV(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而言,“高清”已经变成并不新鲜的话题,但是本届BIRTV展会前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五家电视台9月28日启动高标清同播的通知,注定着本届BIRTV展会的特殊性:中国高清电视广播级,将以此为契机跨越之前“技术展示”的阶段,进入大规模高清电视节目播出的关键时期
期刊
2009年七月到八月,我以讲师身份全程参加了索尼HDR-FX1000E高清作品展映暨交流会,先后前往天津、青岛、杭州、武汉等全国几大城市进行创作交流。这次活动虽说我是讲师身份,但我倒是觉得这也是一个向参加活动的众多同行们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索尼公司和《数码影像时代》杂志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到了相应城市中从事视频行业的商业行业用户、影视工作室、影视院校学生、DV爱好者等。交流会的消息在国内各大影视论坛也不
期刊
“要不是遇到机器时代,我肯定就是做个歌手,或只是写写歌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去制作音乐。”对器材和技术的着迷使浮克看起来更像一个工匠艺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音乐人。  浮克,长发,T恤,拖鞋,空灵的眼神,加上富有磁性的嗓音,使他身上散发着一种艺人的气息。工作室摆满大大小小的录音设备,桌子上硬盘成摞,墙上挂着40英寸平板电视,房顶很漂亮,浮克说这是特殊的隔音材料,房间里还散落着四五把吉他和贝斯……音乐就从
期刊
        
期刊
在高标清过渡时期,对于需要大量制作标清节目的制作单位,一台价格低廉、性能突出的标清摄像机,不失为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  和标清时代比,如今技术的进步并不仅仅体现于感光器件分辨率的提高,摄像机的光学技术、低照度下的感光性能、降噪技术、宽容度以及人机操作界面等方面都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进步。基于这些新技术所开发的标清机型和以多年前的技术开发的机型相比,无论在图像质量还是在操作性能上都要先进许多。索尼DS
期刊
每次BIRTV展会,那些秀色可餐的模特和日新月异的器材总是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她们相得益彰、互相映照,共同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亮丽风景。为弥补更多读者未能亲临现场的遗憾,DVCLUB产品测评室在您纵览BIRTV2009全貌之余,精心准备了一道美味“小菜”,并对器材、布景、灯光进行了短评,至于您是品美还是赏机,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那就悉听尊便了。
期刊
《数码影像时代》:作为广电领域的领导性企业,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Panasonic参加本次展会的情况?  孙奉明:Ponasonic本次展会的口号是:“情系中国 领航高清”,作为广电行业的领导性企业,在运用高清技术倾情赞助北京奥运会获得巨大成功后,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字高清技术全面普及的重要意义和产业化趋势。Panasonic作为广播电视行业领头羊,其AVCCAM系列设备与在广电系统占主导地位的P2H
期刊
剧作要素要细谈起来可以写成书,而有关影视的书籍这在书店是有专柜的。我一直关注写戏入画的脚本编创,而根本前提还是要融入生活。所以,创作仍然是而且必须是喜闻乐见的东西。有不少从事DV影像创作的年青朋友,基本的拍摄设备几乎都具备了,而且有的还可以进入后期编辑制作。但,在选题上的切入点上、在特定的故事内容中,却常常是似而非,或者抓不住要领。去看他们的作品时,看是看过了,就不知道他们倒底要讲什么?  故事元
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实验中心:负责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习的设备安排,以实践数学体系为中心的特色教学服务,在学院的教学、艺术创作及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记者:能介绍一下北京电影学院的设备发展的过程吗?  吴之弟:电影学院学生实习拍摄的机器,基本就是中国影像设备发展史的一个佐证。从78级开始,他们是第一批采用录像设备的学生。之前都是用胶片机器进行作业拍摄的。1979年,学院购置了第一批模拟摄像机——DVP
期刊